大溪警察局宿舍群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溪警察局宿舍群
四连栋远照
位置 中华民国台湾桃园市大溪区普济普济路5、7、17、19、21、23、23-1、25、27、52号
普济路13巷1、2、2-1、3、5、6、7、9、11、13、15、17号
建成时间 日治台湾昭和年间(1938-1940年)
类型登录等级:历史建筑
登录种类:宅第
详细登录资料
开放开放参观

大溪警察局宿舍群是一座位于台湾桃园市大溪区的宿舍聚落群,为台湾日治时期至战后时期大溪区警察所所属的附属设施,当前全区已登录为桃园市历史建筑,并再利用规划作为桃园市立大溪木艺生态博物馆展馆之名开放参观。[1]

沿革[编辑]

台湾日治初期,因应三角涌分署升格为台北县三角涌警察署[2]台湾总督府颁布各县警察署辖下设置分署,使得大嵙崁分署于1897年成立。并于1898年成立三角涌办务署大嵙崁支署后,随即于现大溪地区兴建警政单位厅舍与宿舍,其后历经改制而变更名称。包括于1901年转作大嵙崁支厅、1910年因应理蕃计划设置蕃务官吏驻在所,以及1920年大溪郡役所成立,改设庶务课与警察课等。其警政相关人员所需的宿舍空间、装备仓储需求等也逐渐增加。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民政府并逐步接手台湾各地警察部、郡所。将各郡的警察课改设警察所,原大溪郡役所下警察课变更为大溪区警察所,属新竹县警察局管辖。此时的宿舍空间则基于警察及其眷属居住之需求,各户皆会自行在建筑周围以砖或混凝土向前后空地加建。此时其加上清洁队、消防队的使用需求,也在原先留设的休憩空地上增建多处房舍、车库等以铁皮、砖、混凝土建造的增建建筑,日治时期的办公厅舍则于1970年代之间拆除,仅留存警察局宿舍群,同时部分旧有设施也随即遭被汰换。[3]

2012年8月29日,大溪警察局宿舍群共计23户由桃园市政府登录为桃园市历史建筑,并于2015年由大溪分局转移予大溪木艺生态博物馆管理。其中8户经过修缮工程后,于2016年10月22日作为大溪木艺生态博物馆的展示馆一部分开放参观。 [4][5]宿舍群的第二期修复工程则于2018年开始,预计将要完成15户(共计9栋)的修复工作,将逐步完成开放。[6]整体工程则于2021年11月完工,总计开放10个新馆,并改造成为“大溪工艺基地”。[7][8]

建筑设计[编辑]

大溪警察局宿舍群的建筑主要分布于普济路及其13巷,沿大汉溪崖线兴建。其中日式宿舍因不同职级区分,共有二户建的丙种判任官舍、四户建的丁种判任官舍与等级较高的分局长宿舍,及生活使用的蓄水池、庭院等设施,同时也保存国民政府时期所建的钢筋混凝土造房舍等,当前,其建筑物的主要展览区域主要以大溪历史、日治时期到战后警政制度与聚落变迁,警察文物陈列及地区山林资源、生活文化的多元展设为主题。

四连栋[编辑]

四连栋因一排四户而得名“四连栋”。四连栋建于1937年,其官舍依其颁布之“台湾总督府官舍建筑标准”规定标准性属于“丁种判任官舍”。战后时期由于居住需求增加,因而于四连栋后增设了水泥房舍,建筑上以木材、砖为建材、结构,屋面并铺有日本瓦,设有雨淋板外墙,采地板抬高、木板隔间的设计。

作为大溪木艺生态博物馆常设展馆使用的四连栋,常态展示了大溪的发展史。展览内容包括静态的模型、文物及动态影音、互动游戏等。四连栋的展览内容以“源自大汉溪”、“谁住在大溪”、“人文化城”、“产业协力”、“众志成城”、“传动大溪协力精神”及“大溪人说故事”等七大主题轮替。[5]

艺师馆[编辑]

艺师馆原作为大溪郡役所警察课的单身警察官舍,建成于1941年。日式双拼建筑,建筑上以木材、砖为建材、结构,屋面并铺有日本瓦,设有雨淋板外墙,采地板抬高、木板隔间的设计,国民政府于大溪设置总统行馆后,原为单身警察官舍的艺师馆便改由蒋中正的专属理发师俞济昌一家居住,后已搬离。[9]

艺师馆经过修缮后,作为专以“职人工艺传说”为主题的展览开放参观。[10][11][12]

六连栋[编辑]

大溪警察局宿舍群弹药库

六连栋为1937年所兴建,依照室内格局与资料,该建筑最早应为四户建房舍。[7]2021年,该建筑作为工艺师驻村空间、工艺教室、木工场及工艺传习室之“工艺基地”使用,并作为琣养木艺及漆艺工艺,培育人才投入地方产业发展的设施。

此外,该建筑后方拥有两座弹药库建筑,分别由钢筋混凝土造及砖造,原屋架为木桁架、两坡顶,砖砌墙体厚约26公分。并设有高架地坪、厚墙及下通气孔作为防潮机能的构造,后在战后期间,因应住户的生活空间不足也曾改装成住宅生活空间使用,当前已回复原貌开放参观。[13]

大溪分局长宿舍[编辑]

大溪分局长宿舍(原为大溪郡役所警察课课长官舍)为警察宿舍群唯一一座结合寄栋式切妻式屋顶的建筑,总面积约172坪。当前也是警察宿舍群中保存状况最为良好,且面积较大的独栋日式宿舍。[14]

最初完工时,其建筑原是一排约一层楼平房,后因空间拓宽需求而都经过了增改建二楼结构。也因此保存着宿舍不同等级的形制特色及木构造建筑工法。1966年,该建筑曾由来自上海、在大溪分局执行内勤工作的杨先生一家迁入,最多共有10多人居住于此。[7]

2016年,木艺生态博物馆接手修复该建筑物的工程,并以保留原建筑特色及战后住户增建围墙痕迹为目标,于2017年再利用为工艺交流馆,作为在地雕刻、木艺等工艺家交流的场域使用而开放参观。[15][16]

另见[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引用
  1. ^ 中华民国文化部. 大溪警察局宿舍群-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3-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5) (中文(台湾)). 
  2. ^ 三峡分局. 歷史沿革. 三峡分局. 2014-08-14 [2023-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5). 
  3. ^ 中华民国文化部. 大溪警察局宿舍群-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3-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5) (中文(台湾)). 
  4. ^ 李容萍. 大溪警察宿舍整建完成 明開幕 - 中日對照讀新聞 - 自由電子報 專區.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23-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5). 
  5. ^ 5.0 5.1 桃园市立大溪木艺生态博物馆. 四連棟. [2017-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9). 
  6. ^ 歷史建築大溪警察局宿舍群15戶開工 | 指傳媒. www.fingermedia.tw. [2023-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5). 
  7. ^ 7.0 7.1 7.2 桃园市政府大溪木艺生态博物馆. 桃園市政府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 桃园市政府大溪木艺生态博物馆. 2016-07-26 [2023-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5). 
  8. ^ 吴睿骐. 大溪警察宿舍群修復完成 桃園木博館全區開放 | 地方 | 中央社 CNA. www.cna.com.tw. [2023-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7) (中文(台湾)). 
  9. ^ 桃园市立木艺生态博物馆. 藝師館. [2017-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9). 
  10. ^ 杨明峰. 警察宿舍修復 藝師館、四連棟開館. 中国时报. 2016-10-22 [2017-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30). 
  11. ^ 自周敏鸿.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 兩新館開幕 - 地方.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16-10-22 [2023-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9) (中文(台湾)). 
  12. ^ 吕筱蝉. 去哪鵝/來去探訪擁有80年的記憶 大溪木藝博物館. 联合报. 2016-09-27 [2017-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9). 
  13. ^ 李容萍. 大溪6棟日治警舍整修 將成工藝基地 - 生活.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21-08-25 [2023-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9) (中文(台湾)). 
  14. ^ 李容萍. 大溪分局長宿舍 將變身木博館 - 地方.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17-05-01 [2023-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9) (中文(台湾)). 
  15. ^ 陈宝印. 大溪工藝交流館啟用 分局長宿舍走入歷史. 台湾好新闻. [2023-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9). 
  16. ^ 李容萍. 大溪分局長宿舍變身「工藝交流館」 漆器家特展打頭陣 - 生活.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17-09-26 [2023-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9)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