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南进台湾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进台湾
Southward Expansion to Taiwan
基本资料
制片商实业时代社
财界之日本社
片长64 分钟
产地 日本
语言日文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 台湾
  • 2003年 (2003)
发行商台湾总督府、コロムビアレコード

南进台湾:国策记录映》为拍摄于1939至1940年间的纪录片,是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宣传日本统治台湾后一系列政绩与成果的展示。纪录片获得台湾总督府的后援与支持,由实业时代、财界之日本社制作,东京电影商会(日语:東京シネマ商会)拍摄,东京电影Soundsystem(日语:東京シネマ・サウンドシステム)录音。片中以台北为出发点,分别向东西半部往南记录日本对台湾各地的开发建设以及对台湾地缘的重视。本片曾在2010年参加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1]

简介[编辑]

《南进台湾》描述台湾总督府统治台湾约四十年的政绩与成果。片中呈现日治台湾的面貌:包括台湾各州的风土、产业、建设、地理及人文景观,例如:原住民的杵音、台湾最早的百货公司等,将台湾的自然美景、资源及日本在台湾主政以来现代化的成就,呈现于日人面前。

纪录片中也展示日本将台湾宣导为“南进基地”的政策,透过台湾总督府四十年来的经营,将现代化的新兴台湾呈现在日本人的眼前,[1]继而以台湾为立足点展望拥有丰富物、矿产、土地与战略位置的南洋群岛。透过这部纪录片,让现代的台湾人得以不同的观点去了解曾经发生在台湾这块土地上的历史故事。

背景[编辑]

2003年,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筹备处吕理政主任及台南艺术大学音像艺术学院井迎瑞院长获知嘉义出现一批日治时期珍贵的影像,由于影片珍贵,国内外机构竞争争取。2005年,最终由台湾历史博物馆购藏,并委托台南艺大进行“日治时期电影资料整理及数字化计划”,再由文建会补助修补。《南进台湾》更是其中的一部片,在台湾历史博物馆筹备处及台南艺大努力修复下,重见天日,并放于YouTube网站上公开供人点阅。井迎瑞院长强调影片出土再现了“台湾的影像历史”,影片以殖民现代化及国族建构为主轴,从中可以清晰看见日本人如何在殖民期间对台湾施行统治与教育。

剧情[编辑]

《南进台湾》借由从台湾北部到南部和东部的铁路环岛之旅,1930-1940年日治时期的黑白影像,以日本帝国的观点俯瞰台湾这块殖民地,逐一的介绍日本对台湾各地的开发、台湾各大城市的物产及重要景点,作为“南进”的号召,并把台湾塑造成“南国的梦想宝岛”。用平实的拍摄技巧及日语旁白,呈现日治台湾的面貌。[2]

纪录片一开始,影像涵盖台北的台湾总督府、台北州厅等官方单位、名胜古迹、文化景点等等,呈现日本主政台湾以来现代化的风貌,更宣扬在日本的都市计划下,台北逐渐有现代化的建筑、交通,也致力改善台北文化样貌与教育,并开始出现现代化的休闲娱乐及物质文明,片中可见女性穿着高雅,并悠闲的漫步于植物园。

接着,到了中南部时,影片以介绍台湾各地产业与天然资源为主,并间接展现出台湾产业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还可以外销增加产业值;更在台湾土地上建设许多辅助工业的设施,如:港口、大圳及电力所,提供水、电力等基础能源。后来,影片一路往南部走,逐一介绍台湾的制糖、制盐产业,积极训练农业人才,种植热带物产,如:木瓜、凤梨、香蕉等。纪录片中可看到洋楼、道路等都市化的建设,更以屹立不摇的鹅銮鼻灯塔象征日本南进政策的决心。另外,也可了解到台湾对外的交通,如:航线、无线电话等。强调日本对台湾产业开发的重视。纪录片片尾往台湾东部绕,影片环绕着港口、滨海公路的建设,也呈现当时高砂族的生活样貌及东部的风景名胜。

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收藏其“准演执照”,该文件主要是作为影片送审通过后备查之用,上面记载影片的摄制单位、演职员表、故事大纲、全数字幕脚本等。在现代研究与影片复原工作中,当影片佚失或画面毁损时,能据此考证、重建影片原貌,也因此成为台湾影像历史的重要史料。[3]

影片站在殖民者的角度,介绍台湾各地的景观,此部影片定义了台湾的经济价值。[4]也让观影者了解日治时期日本对台湾的影响及政绩。此部影片是以殖民者的角度来观看,刻意选择美好的画面,强调台湾人民享受现代化过程。虽然《南进台湾》整部纪录片是宣传用意的政治工具,不完全客观,但旁白详细说明画面内容,企图增加“眼见为凭”的说服力,即便是一部政策宣传片,但影片却记载了1930-1940年代台湾的景象而弥足珍贵。

结构[编辑]

  • 序曲:
  1. 想像中的台湾:地理概述、日本领土的最南端、受惠于光与热的岛屿、空气充满茉莉花香气、原住民舞蹈。
  2. 新兴台湾,明治28年6月17日始政式40年后的台湾:土匪平定、产业指导奖励、 铁道、港湾、交通建设改修、通信事业、卫生完备、治水灌溉事业、理蕃事业、教育普及、地方制度改革、军事整备等。
  3. 影像:荣町通(栄町通り,今衡阳路)、本町通(本町通り,今重庆南路)阅兵、菊元百货台湾总督府、时任总督小林跻造(こばやし せいぞう)。
  4. 配乐:陆军分列行进曲日语陸軍分列行進曲
  1. 摩登(モダン)都市:台北市,台湾总督府所在地、台湾文化、繁华、政治首都。
  2. 影像,总督府:“左侧通行”告示牌、台北桥淡水河东门南门小南门北门三线道路、台湾总督府、台北州厅台北州知事藤田傊治郎(ふじた うんじろう)、台湾军司令部台湾总督府专卖局台湾总督府中央研究所台北医院(今台大医院旧馆)、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铁道部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递信部(今国史馆)、台湾电力株式会社(今不存,现址博爱大楼)、总督官邸(今台北宾馆)、时任总督海军大将小林跻造阁下、台湾总务长官森冈二朗氏。
  3. 影像,城内:台湾日日新报社、亭子脚(骑楼)、铁道ホテル(台湾铁道饭店,现址约为新光三越台北站前店)、台北駅明治桥台湾神社(现址圆山大饭店)、剑潭寺芝山岩学堂台北公会堂(今台北中山堂)、台湾博物馆台北放送局植物园商品陈列馆建功神社
  4. 影像,大稻埕(ダイトーテー)与万华(マンガ):人力车、缠足、磨米、饮食行商(小吃)。
  5. 影像,新店(シンテン):新店溪(台湾的保津川)、赤壁潭(碧潭)。
  6. 影像,北投(ほくとう):草山温泉大屯山北投温泉
  7. 影像,淡水(たんすい):淡水高尔夫球场(淡水ゴルフリンク)。
  8. 配乐:台北市民歌
  1. 台湾北部最早开发的地区:新竹市,早前北部的文教中心。
  2. 影像:新竹駅新竹州厅(今新竹市政府)、新竹州知事赤堀铁吉东门、新竹州种畜场崎顶牧场、日东红茶日语日東紅茶茶叶加工、竹东油田、锦水(きんすい)瓦斯、碳烟(カーボン・ブラック)
  1. 中部台湾的首都:台中市,日本领台后的新兴都市、台湾的京都。
  2. 影像:台中駅、绿川、彰化银行、台中州厅台中州知事松冈一卫(まつおか かずえ)、台中公园湖心亭、香蕉产业、制麻事业(麻制米袋)、大甲清水地震复兴、清水巴拿马帽产业、大肚山高尔夫球场、日月潭(台湾的中禅寺湖)、原住民的杵歌、日月潭水力电气工事
  1. 本岛最早的都市:台南市,300年前就具备首府的姿态,从前的政治中心,文学、商业、文化输入等皆自此而始。
  2. 影像:台南駅大正通り(今中山路)、大正公园(今汤德章纪念公园)、台南州厅(今台湾文学馆)、末広町通り(今中正路)、林百货知事官邸台南州知事川村直冈(かわむら なおおか)、赤崁楼开山神社(今延平郡王祠)、孔庙热兰遮城(ゼーランディア城)、盐田产业、新高山(にいたかやま,今玉山)、阿里山林业、神木(红桧)、嘉义市北回归线、制糖会社工场(大日本制糖虎尾工场、帝国制糖台中工场盐水港制糖新营工场、明治制糖总爷工场、台湾制糖屏东工场)、新兴制糖株式会社(凤山,本岛人唯一经营)、糖业试验所生质燃料酒精、嘉南大圳
  1. 本岛最南端的都市:高雄市,南部最重要港口、新兴工业都市、高雄州的首都。
  2. 影像:高雄駅高雄港、日本铝高雄工场(日本アルミ高雄工场)、高雄州厅(今不存,现址为台湾高雄地方法院)、高雄州知事内海忠司(うつみ ちゅうじ)、港祭(港まつり)、绕境游行、屏东瑞竹、凤梨木瓜的种植、帝国的最南端鹅銮鼻(ガランピ)、鹅銮鼻灯塔
  • 台湾与日本内地的交通方式
  1. 海运,富士丸东京神户——基隆=3日;门司——基隆=2日。
  2. 无线电:中坜内台无线电话受信所
  3. 航空,台北飞行场:串连东京大阪福冈与台北,1日间即可到达。
  1. 影像:临海道路(苏澳——花莲港)、太鲁阁タロコ峡)、东海巴士(东海バス、台北ー苏澳ー花莲港)、花莲港厅长藤村宽太(ふじむら かんた)、花莲港台东厅长大磐诚三日语大磐誠三(おおいわ せいぞう)、台东制糖会社、新港(渔港)、金鸡纳树产业(疟疾解热剂原料)、高砂族(原住民)。
  • 终曲:南进第一线台湾、北进一线大满洲日语満洲国、维持生存权(生命线)、和平发展政策、南进政策唯一基地、国民需要认识台湾的重要性、开展南方产业与经济生活线!

评论[编辑]

井迎瑞教授对于日本政治宣传纪录片《南进台湾》有感而评论:

《南进台湾》的全岛绕行,便是对于台湾这块土地主权的一种宣示,而“绕行”则是“宣示”的一种视觉再现与仪式化行为。“绕行”有助国民建构“岛”的印象,形成特有“岛国美学”。并强调“没有条件留下影像纪录的前殖民地国家,需要先维护‘帝国记忆’来看见自己并重构主体。”[5]


另见[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南進台灣 To the South, Taiwan. 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 [2017-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3). 
  2. ^ 片格轉動間的台灣顯影:館藏日治時期電影資料整理及數位化計畫。. [2017-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6). 
  3. ^ 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 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南進臺灣准演執照. 斯土斯民展品列表 - 斯土斯民-台湾的故事. 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 [2018-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5). 
  4. ^ 邱贵芬. 「看見台灣」:台灣新紀錄片研究. 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2016年1月: 第13页. ISBN 9789863501251. 
  5. ^ 井迎瑞. 《殖民客体与帝国记忆:从修复影片《南进台湾》谈记忆的政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