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政治宣传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华民国政治宣传介绍中华民国政府在对内宣传政绩与对外宣传国家的方针。

大陆时期[编辑]

大陆时期中国国民党皆实施一党专政党国一体,党营媒体等同国营媒体,当时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负责,主要负责对内宣传中国国民党。1930年,中国国民党提出“党报原则”:“以三民主义为最高指导原则,以党的政纲为宣传材料;坚持党的立场,以中央的态度为态度,严守党的秘密,绝对受上级党部的指挥;尽量避免为一派一系所利用,维持党德。”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在公开言论中表示:“党报代表党和代表人民,是统一的,为党和国家发言,就是替人民大众讲话,新闻事业在党、国家和人民之间充当了一种桥梁作用。他还强调,新闻第一要迅速,新闻之所以成为新闻,就在于内容的新颖;第二要确实,如果新闻宣传失实,或者完全虚构,结果必然失掉读者的信任;第三不仅报导官方政治新闻,而且应该面向经济建设、面向工农大众的新闻方向发展。”

种类 名称 隶属 创办人
通讯社 中央通讯社 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 → 中央通讯社股份有限公司 戴季陶
通讯社 军事新闻通讯社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中华民国国防部
报纸 中央日报 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 → 中央日报社股份有限公司 何浩若
广播电台 中央广播电台 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 → 中国广播公司 陈果夫

中国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政府拟设立政府的宣传部,来接手属于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下的媒体。但国防最高委员会第174次常会讨论后亦对成立宣传部持保留态度,原因是:

最后,1947年3月中国国民党六届三中全会提案讨论此折衷方案,经主席团决定,行政院下设新闻局;4月17日国民政府扩大改组,行政院新闻局正式成立,该局主要下分三处:第一处管理国内宜传;第二处负卖国际宣传;第三处掌理宣扬政令政绩之书刊与资料。当时,行政院成立新闻局虽标志党、政间新闻主管机关的分离,然事实上新闻局是从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国际宣传处而来,新闻局虽下分三处,实际重心只在第二处国际宣传上,此外并不负担国内其他新闻事业的管理,国内其他新闻事业管理仍由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继续负责。[1]

中华民国在台湾时期[编辑]

国共内战失利后,中华民国政府败逃至台湾,并发布台湾省戒严令,继续实施一党专政党国一体。直到1990年代,解除戒严,才逐渐走上民主改革,党营媒体也转为国营。原本负责为中国国民党宣传,改为中华民国政府宣传,但会跟随执政党不同,而宣传不同的政策。

种类 名称 隶属 现任负责人
通讯社 中央通讯社 中华民国文化部 刘克襄
通讯社 军事新闻通讯社 中华民国国防部
报纸 青年日报 中华民国国防部
广播电台 自由中国之声中央广播电台 中国广播公司中华民国文化部 平路
电视台 公共电视 中华民国文化部 陈郁秀
电视台 中华电视公司 中华民国文化部 陈郁秀
社群媒体 蔡英文Twitter账号[2] 中华民国总统府 林鹤明

李登辉政府时期[编辑]

侨务委员会于2000年成立宏观电视,避免海外华侨只接受中共卫星放送的节目,时任中华民国总统李登辉在开播典礼时表示,可以借着频道“让国际社会知道中华民国在台湾存在事实的成就”。宏观电视曾经有相当好的收视,2013年全年观看达2768万7306人次、2014年中国大陆地区观看更达57.3%,不过因为法律限制其改隶公广集团,制播节目的规范与原本外宣需求不能契合,加上侨委会认为称其已“完成阶段性任务”,最终于2018年起停播。[3]

蔡英文政府时期[编辑]

根据蔡英文政府国家安全局立法院提交的报告内容指出,政府须采取“全政府”、“全社会”对策,整合产、官、学、研之力,建设资安基础防护能量,并依全民国防之概念,透过教育深根国人之危机意识,强化媒体识读能力;另亦须运用各种通路,加强对“中共对台统战手法”宣传力度,并传递正面讯息适时澄清争讯,俾巩固民心士气。同时寻求国际友邦合作,汇集各国当前官、民、学界及智库等友我力量,持续推动“反制网络攻击、抵制不实讯息之战略联盟”,以结合各理念相近国家成为“利我之支撑力量”。[4]

中华民国外交部下辖的驻外馆处也担负替台湾向外宣传的任务,2019年1月起,中华民国外交部向全球外馆发出通电,驻外代表处处官方Facebook名称可改为只用驻地语言,并以“台湾”为开头。此外,中华民国政府本身也以侨务委员会中华民国外交部为两大“台版大外宣”支柱,花了不少预算在国际上力求“讲好台湾故事”。其中,侨委会除近两年预算减少外,往年年度预算在“侨务新闻资讯及传媒服务”一项,花费都在新台币1亿5000万元以上。中华民国外交部预算方面,2019年共斥资6,670万元“制作国际文宣视听资料及编印出版品”加上发行《台湾光华杂志月刊》2,264万元及其他宣传相关经费加总更突破新台币1亿元。[3]

耶路撒冷邮报》体育记者斯特姆曾撰文表示,他来台的旅行是由中华民国外交部赞助,是一个针对台湾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计划。并称中华民国外交部每年要进行多达10次这样的旅行,目的是向国际新闻记者展示台湾的方方面面,让他们为自己的读者写一些宣传台湾的故事。斯特姆说,尽管这似乎是一笔大投资,但总体而言,因为这样的旅行提供了人们,理解这个国家的生活方式,巧妙地改善了全球关系。[5][6]

COVID-19防疫期间,蔡英文政府建立新的对外宣传(新外宣),告诉国际社会中华民国(台湾)是个国家,而且是中共积极打压的国家实体。[7]国立政治大学外交学系副教授黄奎博则指出,蔡英文政府将台湾防疫工作和“口罩外交”拿来进行“大外宣”(对外宣传大布局)。同时,又利用香港“反送中”运动和中国大陆若干省分严重疫情,加码推动“大内宣”(扩大内部宣传)。[8]此外,蔡英文社群操盘手林鹤明3月初宣示2020年要号召辣台派主打国际赛后,蔡英文Twitter账号堪称台湾政府对外最大宣传的平台之一[2]。另外,还传出蔡政府考虑,设英语台在国际定频PK中国央视的英语台中国环球电视网,类似过去侨委会的宏观电视,每年花费1.1亿预算,而宏观电视已在蔡英文执政时的2017年走入历史,并入公广集团[9]

参见[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戰後國民黨新聞機構的企業化嘗試(1945-1949). 辅仁历史学报. 2005-07-01 (中文(台湾)). 
  2. ^ 2.0 2.1 蔡政府防疫打國際賽 推特成最大對外宣傳平台. 中央通讯社. 2020-04-05 [2020-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7) (中文(台湾)). 
  3. ^ 3.0 3.1 【觀察】「大外宣」非中共專利 一文睇曬蔡英文怎麼做. 《香港01》. 2019-08-29 [2020-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0) (中文(香港)). 
  4. ^ 中國假訊息心戰之因應對策 (PDF). [2020-04-1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8-19). 
  5. ^ 接受贊助5天旅行 以色列記者爆外交部這樣「宣傳台灣」. 《呷新闻》. 2020-01-20 [2020-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9) (中文(台湾)). 
  6. ^ Taiwan - the Israel of the Far East. 《耶路撒冷邮报》. 2020-01-16 [2020-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9) (英语). 
  7. ^ 投書:中國大外宣 台灣新外宣. 《上报》. 2020-04-09 [2020-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3) (中文(台湾)). 
  8. ^ 事實與假象齊飛,政媒共網軍一色. 《中国时报》. 2020-04-05 [2020-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9) (中文(台湾)). 
  9. ^ PK陸大外宣? 傳蔡政府擬設國際英語頻道. TVBS新闻台. 2020-04-09 [2020-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2)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