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三边堂

坐标23°58′56″N 120°40′51″E / 23.982334°N 120.680795°E / 23.982334; 120.680795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三边堂
正厅
类型古屋景观
位置 台湾南投县草屯镇敦和里敦和路40号

三边堂,俗称鸡胗厝鸡腱厝鸡肫厝,是位于台湾南投县草屯镇敦和里的李姓祠堂,有因建造者吃不到砂囊而画船诅咒的传说。

建物[编辑]

草屯李氏为来台祖李元光与李元钦兄弟的后裔,共有七大房[1]。至乾隆时,李元光派下富甲一方,其三房李三边在嘉庆十二年(1807年)在草屯镇敦和路40号现址盖下三边堂,历三年完成[2]

据草鞋墩协会对草屯古建物调查,镇内现存最早的建筑彩绘为三边堂正厅彩绘,用色与设图明显不同于其他传统建筑,显现昔日的官宦气派[3]。在全盛时期此祖祠土地广达二公顷余,随家族衰败,土地变卖迁出,仅存四分地[2]。像草鞋墩遗址的原地主李丰绪就有一甲多的地,后随耕者有其田放给各佃农[4]。今古厝只剩下颓毁的门楼与正厅[5]。在1995年报导时,已写房内蛛网密结、尘灰满地,花园堆置散落着杂物,难寻昔日风光[2]

九二一地震后,文建会仅以挹注十万元修复此建物,因经费不足而停摆[6]

传说[编辑]

李三边的后裔李竹木从其祖母与舅公听了为何自己家族会衰败的传说:相传在敦和里建造三边堂的唐山师傅以嗜吃鸡胗闻名,祖先每日杀一只鸡款待他与徒弟,但因担心鸡胗被其徒弟吃掉,特地烘干保留。但唐山师误会,就在屋梁上画一艘船头朝外的大船,要让李家衰败。当大宅竣工,他准备返乡,才获得一大袋累积下来的鸡胗,让他在路上食用,这时才发现自己误会,所幸徒弟感念吃得好,也偷画了船头向内的小船,让李家不致快速衰落。之后,三边堂遂有“鸡胗厝”之称,“大船载出、小船载入”故事也不胫而走。大宅落成后不安宁,晚上常见三位红衣人出没。后一位唐山来的杨姓大官借住大宅时见此异象,用笔掷红衣,顿时屋梁掉下三块卷曲木屑。祖先为了压运,遂求助张天师,途中通过张天师三番二次考验后,才求得犁头符带回安奉至大厅上,从此一度安无事。后来有位族人为治猪瘟,将犁头符拆下,且不慎掉到猪粪中,符令立即变成一把犁头,当晚族人无故拿刀砍断自己拆符的手。之后,家人将断手浸泡石灰加以保存,等那位族人往生后才一并置入棺木中安葬。[5]

户籍设在此的李换扬,所讲述的故事版本则是唤为“鸡腱厝”[2]。为振兴九二一重建区的观光产业与农业,农委会将此建筑列为景点,以“鸡肫厝”称呼[7][8]

大三阄林宅的传说则是结局相反,徒弟所画的向内的船更大[9]

图片[编辑]

门楼
出于杭州灵隐寺的三边堂匾额。
头朝外的船符。
头朝内的船符。

参考[编辑]

  1. ^ 纪文礼. 無主遺骨整理 曾曾曾孫領回. 《联合报》. 2006-11-16 (中文(台湾)). 
  2. ^ 2.0 2.1 2.2 2.3 魏裕鑫. 草屯最大祖祠今非昔比 李家現況式微 應驗了「雞腱厝」軼聞. 《中国时报》. 1995-01-10 (中文(台湾)). 
  3. ^ 陈界良. 草鞋墩彩繪風華 專書問世. 《中国时报》. 2004-03-27 (中文(台湾)). 
  4. ^ 林元辉. 埋葬草鞋的庄鎮. 《民生报》. 1981-04-13 (中文(台湾)). 
  5. ^ 5.0 5.1 陈界良. 草屯雞胗厝 傳奇興衰史 李宅主人與建屋師傅間典故及「犁頭符」故事 鄉里流傳至今. 《中国时报》. 2003-12-07 (中文(台湾)). 
  6. ^ 张慧君. 經費不足整修歷史建築停擺. 《中国时报》. 2000-07-26 (中文(台湾)). 
  7. ^ 牟迎馨. 關懷森林生態之旅系列之一 關懷森林 歡喜逗陣 關懷森林生態之旅 九條遊程包含中南部生態景致、產業圈和社區景觀 要你來接近好山好水. 《民生报》. 2001-09-26 (中文(台湾)). 
  8. ^ 黄恩龄. 關懷森林之旅,農委會規劃九條二日遊路線. 《中国时报》. 2001-02-16 (中文(台湾)). 
  9. ^ 李界木. 【巡田水遊記】林家古宅. 《民报》. 2015-02-27 [2020-03-20]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