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同行评审/笃斯越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笃斯越橘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编辑]

哪位能帮我做个svg?谢谢。可参考分布图,这个图是从北极上空俯瞰的。所有的图示都不要,只要是被划入分布区范围的都涂成一种颜色。—KeepOpera (留言) 2009年9月1日 (二) 18:21 (UTC)[回复]

评审期︰2009年9月1日至2009年10月1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份、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 (!)意見
    1. “又名”是不是太多了,在鄂伦春语里的叫法很重要吗?
      • 完成已删除低频率别名,现在留下的都是高频率的了。
    2. “笃斯越橘亚种或变种的分类方式繁多,但是不同地区的学者观点均不相同”,没有转折关系。
      • 完成加了个由於,您看如何?
    3. “种加词uliginosum意为”,种加词是指“种”后面跟着的那个后缀吗?大部分读者估计读到这里都会困惑。
      • 完成改成“种加词(种小名)”如何?前者是大陆说法,後者是台湾说法。已建立种加词(种小名)条目,如果还有人不知道,就需要打开种加词(种小名)这个内链来了解了。
        • 对,这样处理就可以了。像这样专业性太强的词语必须得给出蓝链,不然就得用括号注释。快龙 到此一游
    4. “原产于北半球冷温带地区”,应该是“寒温带”吧。
      • 完成确实后者常用(Google验证)。
    5. “生长在从海拔900米的北极圈内,至海拔2,300米的南方分布区”,不通;
      • 完成与首段冗余,已删除。
    6. “笃斯越橘所生活的沼泽可抑制其蒸腾作用,这使其具有较强的耐旱性”,这个我不太理解,都长在沼泽里了,跟耐旱性有什么关系?
      • 完成已更改不当说法。
    7. “雪被在冬季可以对笃斯越橘保温、抑制其蒸腾作用”以及后面等等,标点混乱。
      • 完成
    8. “特征”部分的图片最好重新排版一下,这一部分专业性太强,我就不献丑了。
    9. “用途”部分第一句两个“而且”,第二句语序混乱。
      • 完成
“繁殖”部分也太专业化了,找专家来审吧。—快龙 到此一游 2009年9月4日 (五) 11:29 (UTC)[回复]

非常感谢,您是几天来第一个为此条目作同行评审的。—KeepOpera (留言) 2009年9月4日 (五) 13:44 (UTC)[回复]

对了,有一点忘记说了。外部链接最好给出中文翻译。—快龙 到此一游 2009年9月5日 (六) 13:30 (UTC)[回复]
完成一直忘记清理外部链接。—KeepOpera (留言) 2009年9月5日 (六) 17:05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