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 talk:孙石柱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您好,孙石柱!欢迎加入维基百科!

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興趣與貢獻,希望您會喜歡這裡。除了歡迎辭以外,也請您了解以下重要文章:

政策
政策
GNU
GNU
版權問題解答
貢獻內容必须是您所著或獲得授權
并同意在CC-by-sa-3.0和GFDL條款下發布
手冊
手冊
問號
問號
有问题?請到互助客栈询问,或在我的对话页提出。别忘記:討論後要簽名,方式之一是留下4個波浪紋「 ~~~~ 」。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 Ben.mq 2016年9月4日 (日) 16:23 (UTC)[回复]

流线最短原理页面存废讨论通知[编辑]

您好,您先前创建或编辑的页面「流线最短原理」已被提出存廢討論正在討論该页面的存廢
維基百科非常歡迎您的編輯,但請先看看編輯幫助維基百科不是什麼,以免犯了常見的錯誤
如果您想取回已刪除页面的内容,您可以到存废复核请求处按格式提出请求,多謝合作!
幫助:互助客棧刪除指導存廢覆核請求IRC聊天頻道--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6年9月5日 (一) 00:44 (UTC)[回复]

您創建的條目流线最短原理可能侵犯版權[编辑]

您好,您先前创建或编辑的页面「流线最短原理」被认为与他人的文字雷同
維基百科非常歡迎您的編輯,但請先看看版權常見問題解答何為侵犯著作權,以免犯了常見的錯誤

請不要修改疑似侵權頁面,或再重複創建相同內容的頁面,版權驗證皆因維基百科十分重視版權。請前往問題頁面了解情况。您亦可以與提出檢查的維基人進行溝通。维基百科只能接受公有领域或兼容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3.0协议的内容,若要繼續保留该內容在维基百科,您可:

  • 捐献版权 —— 适用于内容原创者或版权持有者;
  • 请求版权许可 —— 适用于复制他人文字,且希望继续使用者;
  • 重写 —— 用您自己撰写的文字重新建立该条目;
  • 申诉 —— 这也许只是个误会。

谢谢合作!
幫助:互助客棧 · IRC聊天頻道 · 版权常见问题解答 · 何為侵犯著作權 --M940504留言2016年9月5日 (一) 03:50 (UTC)[回复]

流线最短原理页面存废讨论通知[编辑]

您好,您先前创建或编辑的页面「流线最短原理」已被提出存廢討論正在討論该页面的存廢
維基百科非常歡迎您的編輯,但請先看看編輯幫助維基百科不是什麼,以免犯了常見的錯誤
如果您想取回已刪除页面的内容,您可以到存废复核请求处按格式提出请求,多謝合作!
幫助:互助客棧刪除指導存廢覆核請求IRC聊天頻道-- Stang 268 2016年9月14日 (三) 14:06 (UTC)[回复]

关于您创建的条目[编辑]

目前的两个参考来源,那本书我会去查阅一下,目前手上没有。那个网页,作为科普文章可以,但作为物理类条目参考资料,实在是很困难。

其实我非常建议刚刚加入维基百科的编者先进行一些小的编修,逐步了解维基百科后再创立新条目。我本人亦是如此起步的。您可以先阅读物理相关的特色条目优良条目,修改其中可能存在的笔误,添加一些参考来源,会对您很有帮助。--Tiger留言2016年9月14日 (三) 23:34 (UTC)[回复]


Tiger,谢谢你的留言。如果不作为物理条目那还有其它变通的方法吗?

这,它本身不就是物理类条目么?再说了,不能为了建立条目而建立,参考来源也不能为了加入而加入啊。我说的这些不是从字面的规则出发的,而是从百科全书内容的准确可靠出发的。所以就算把它变成“不是物理学条目”,达不到百科全书所要求的“内容准确、可供查证”之类的要求,还是不行啊。--Tiger留言2016年9月15日 (四) 01:01 (UTC)[回复]

我原没把这当作物理条目来建的。我是把这当作一个在工程实际中非常有用的实用的大拇指准则条目来建立的。我是把这当作解释拉普拉斯场问题中的边际效应的一个直观解释的条目来建立的。

语言风格和严谨性问题欢迎修改。 并没有把任何流全部归到此原理。可能文中说的不够详细,只是点到为止:拉普拉斯方程描述的场问题。流体力学中无压缩无粘性无旋运动的流属于此列。这方面的研究很多。数学证明很严密。比如 http://baike.baidu.com/view/4403182.htm。 无热源稳态温度场,无电源稳态电场,平面应力场的数学方程都是一样的:拉普拉斯方程。在这《数学物理方法》教科书上有讲。因此,数学解和证明都是一样的。 我不知道你要怎样才觉得可靠。如果用变分从头到尾仔细证明一下,又要说是原创了吧。我也没这精力。实在不行,你们就删了吧。这个条目搞了一个多星期了。我没精力再忙这个了。左也不行,右也不行。如果你们能证伪,我立即自己删了。 中秋快乐!

无论对方怎样,别人身攻击。语调问题我是可以帮忙改善,可是我得先有资料,对这一主题有了足够了解才能进行。如果您手中有足够的资料,当然还是您来写会方便些。您在讨论中提出再多的道理,都不如在条目中依据确凿可靠的来源,用科学严谨的语言进行描述。您所说的北大力学教授的文章,说真的,确实像是个人吐槽。这最多可以作为一个辅助性的佐证,而非作为重要的支撑性的证据(仅有的2个来源中的一个)。

道理也和您交流了很多,理解起来可能确实有难度。所以我建议您先看看已有的同类条目,了解维基百科需要怎样的内容,以怎样的方式进行介绍,需要怎样的来源佐证。--Tiger留言2016年9月15日 (四) 02:50 (UTC)[回复]

用户查核通知[编辑]

您好,一名維基用户对您的账号提請了用戶查核,因为您可能違背了傀儡方针。您可以在了解相關方針后,前往用户查核请求頁面发表您的意见。--RegEdit 2016年9月16日 (五) 12:03 (UTC)[回复]
如果您确有違反維基百科相關政策的行為,请知悉:社群對初犯、尚未意識到錯誤的新手或保證不再犯者比较寬容。然而濫用多個账号是非常重大且需要處理的行為,應嚴肅待之。

User:孙石柱/沙盒页面存废讨论通知[编辑]

您好,您先前创建或编辑的页面「User:孙石柱/沙盒」已被提出存廢討論正在討論该页面的存廢
維基百科非常歡迎您的編輯,但請先看看編輯幫助維基百科不是什麼,以免犯了常見的錯誤
如果您想取回已刪除页面的内容,您可以到存废复核请求处按格式提出请求,多謝合作!
幫助:互助客棧刪除指導存廢覆核請求IRC聊天頻道--Mys_721tx留言2016年9月18日 (日) 05:40 (UTC)[回复]


此用戶的封禁已被其他管理员複檢,申诉被接受。

請求複檢的理由或相關提問:

管理员:

我因为犯了一个无知的错误-放弃了老帐号,新注册了一个新帐号,从而进入了封杀注册的恶性循环。犯那个无知错误的原因是在讨论中生气了,决定不来了,并这么说了。再回来时,就注册了新帐号。如此而已。我无意捣乱,事实上也没做任何捣乱的事。我只做了一件事:在我建立的那个词条存废页面上参加讨论。

又因为我不熟悉维基操作,看了半天也没看懂这里的操作说明-这对我太难了。我只会用鼠标点击一下就行的简单操作。

现在的问题是,我如何做才能让你们解封孙石柱的帐号(目前的IP地址是68.235.53.98,而該查封ID是#216339)?请明示。


谢谢!

又:已给管理员列表(收件人:Unblock -zh 发了邮件申诉)

--孙石柱留言2016年9月20日 (二) 03:22 (UTC)[回复]

注意:

  • 濫用此模板或申訴渠道的用戶,可能被延长封禁或被禁止編輯其用戶討論頁。
    • 由于技术原因,如果启用了“用户讨论页上的结构式讨论”功能的话,请将该请求放到讨论页主页面的“关于此版块”中,否则该请求无法显示在请求分类中让管理员留意到。
  • 如您希望與管理員就本次封禁作出討論,請於本模板外展開。

管理員已對此封禁決定作出複檢,並有以下結論:
基於下列理由,本人決定接受這位用戶的申诉,並予以解封或缩短其封禁期限。其他管理員可再複檢此用戶的封禁,但在沒有更好的理由前,請勿輕易推翻之前的決定。
  用户已保证不再使用多重账号,现予解封,以观后效。
  處理人:Wcam留言2016年9月20日 (二) 14:50 (UTC)[回复]

您被封杀的原因是不当使用多重帐号(详见Wikipedia:傀儡),您只要保证以后不用其它帐号即可。--Lanwi1(留言) 2016年9月20日 (二) 03:34 (UTC)[回复]

谢谢Lanwi的帮助。我保证以后不用用其它帐号!「 孙石柱留言2016年9月20日 (二) 03:46 (UTC) 」孙石柱[回复]

根據Wikipedia:傀儡規定,同一個IP內只能註冊1個帳戶,同一個群體內也只能註冊1個帳戶,所以請不要再註冊其他帳戶--林勇智 2016年9月20日 (二) 08:11 (UTC)[回复]

很高兴看到管理员Wcam的解封留言。谢谢!「 孙石柱留言2016年9月20日 (二) 15:31 (UTC)[回复]

我对阁下的主动认错的态度感到欢喜。——星耀晨曦留言2016年9月21日 (三) 04:06 (UTC)[回复]

2016年9月[编辑]

歡迎来到維基百科。维基百科欢迎任何人作出建設性貢獻。为維持條目格式的一致性,閣下須知編輯時當要遵守格式手冊。請勿於條目使用其他格式,蓋此或會貶降條目的可讀性。請參閱歡迎頁面以了解更多。敬希合作。--Wcam留言2016年9月20日 (二) 18:00 (UTC)[回复]


谢谢提醒,请容我学习后改进。「 孙石柱留言2016年9月20日 (二) 18:12 (UTC)[回复]

提醒[编辑]

  • 請先去閱讀一下其他物理類條目,瞭解一下維基百科條目的基本格式。詳見WP:格式手冊WP:格式手册/数学
  • 在條目力流最短路径准则中,有些來源不可以作為參考文獻,例如百度文庫、論壇、iWord、科學網博客等,引自這些來源的內容應當被移除或修改(更換內容和來源)。簡而言之,只要註冊個賬號(甚至不註冊)就能發佈的內容都不可以作為來源,即使所發佈的內容完全正確也一樣。詳見WP:可供查證WP:可靠來源
  • 最合適的來源是學術論文。書籍也可以適當採用。
  • 另外,百度百科等百科網站絕不可以作為來源。至於其他百科全書,如《大英百科全書》等只能謹慎地採用。
  • 建議儘快把正在編輯的內容和User:孙石柱/沙盒做一個備份,例如存在自己電腦中。一旦刪除投票通過(目前看起來有可能會通過),再想取回這些內容會比較麻煩。
  • 簽名的方法是直接在後面~~~~,不用加雙引號「」,也不用寫自己名字(系統會自動替換)。在自己的討論頁上回覆他人時,可以在回覆內容前面輸入{{ping|對方的用戶名}}(例如對我回覆可以在內容前面附上{{ping|逆襲的天邪鬼}}),這樣對方才會看到提醒。另外也可以去對方討論頁上回覆。
  • 在計劃頁(例如存廢討論、互助客棧等),如果不是特意去提醒某人則不需要ping。

--維基搗蛋鬼留言2016年9月20日 (二) 18:24 (UTC)[回复]


{{ping|逆襲的天邪鬼}}非常感谢详尽有用的提示,受益匪浅!孙石柱留言2016年9月20日 (二) 19:18 (UTC)[回复]

囧rz……,是{{ping|...}}不是{{tl|ping|...}}(前者是真提醒,後者是寫出來給人看的)。另外「~」是半角不是全角。編輯完成後,點擊一下「顯示預覽」就會發現這些代碼的區別。大家都是從新手過來的,慢慢學習就好。維基搗蛋鬼留言2016年9月20日 (二) 19:05 (UTC)[回复]

@逆襲的天邪鬼 囧rz……,非常感谢详尽有用的提示,受益匪浅! 孙石柱留言2016年9月20日 (二) 19:18 (UTC)[回复]

关于条目内容的讨论[编辑]

关于条目本身内容的讨论就请到Talk:力流最短路径准则进行,别再存废讨论那里展开啦!另外,建议先到Draft:力流最短路径准则写好,各种小错误都修订好,再移到主条目内。--Tiger留言2016年9月20日 (二) 22:25 (UTC)[回复]


条目内的一个公式我修正成数学公式的格式了,另一个似乎有错,括号内的“3*/r^4”。可以参考Help:数学公式,来改写。--Tiger留言2016年9月20日 (二) 22:31 (UTC)[回复]

谢谢TIGER的帮助!我正在一点点按你建议的去做。容我不、慢慢学。 孙石柱留言2016年9月20日 (二) 22:38 (UTC)[回复]

To Tiger: 谢谢你把一个公式写成数学公式形式,漂亮多了!

另一个公式我刚核查过,没有错。请看下面链接中的pg 90 中的公式6.39中的第二个公式。 https://books.google.co.id/books?id=zOuyGWnz2PYC&pg=PA90&lpg=PA90&dq=%E5%9C%86%E5%AD%94%E5%BA%94%E5%8A%9B%E9%9B%86%E4%B8%AD%E5%85%AC%E5%BC%8F&source=bl&ots=1TB__PT89z&sig=-9vMnge1BH23-Qj4frUhO3Q-EKI&hl=en&sa=X&ved=0ahUKEwjN-OmMgp_PAhVL5oMKHaq1BHwQ6AEIWTAH#v=onepage&q=%E5%9C%86%E5%AD%94%E5%BA%94%E5%8A%9B%E9%9B%86%E4%B8%AD%E5%85%AC%E5%BC%8F&f=false

令圆孔半径 a = 1,角度等于90度,故有

Q = (q/2)*(2 + 1/r^2 + 3/r^4) = q + (q/2) (1/r^2 + 3/r^4) = q +q'

q' 就是被圆孔挡住而改道的力流,q是没有圆孔时的力流,Q是两者之和(有孔以后某点实际上的力流)。

希望我说明白了。 孙石柱留言2016年9月20日 (二) 23:04 (UTC)[回复]

------------------------

@Wolfch

电场的fringe effect 跟力流的缺口效应,楼边风大的情形是一样的,都是在边缘集中,力流场中叫应力集中(stress concentration) ,流场中叫“楼边风大”(专业说法叫绕流的流速急增),电场中叫fringe effect。。。。。规律一样:按距离的平方迅速衰减。《楼边风大之看图解释》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84007-998776.html 中的图形跟fringe effect的图形是一样的,道理也是一样的:流线走最短路径;数学求解的方法也是一样的:求解拉普拉斯方程。这有多种求解方法。《楼边风大之看图解释》用的是复变函数的保角变换方法-这也是求解流场绕流,裂纹顶端力场的常用方法之一。

孙石柱(留言) 2016年9月21日 (三) 14:19 (UTC)

re:[编辑]

您好:

1. 目前我覺得,電場的fringe effect似乎和流線走最短距離是二件事,在Why does a capacitor discharge?中提到二片有限大小平行板的電場一様, 在平板中間的電場是一直線, 在平板邊緣的電場就會略為往外凸出, 不是一直線了, 以我的認知, 平板邊緣電場的特性稱為fringe effect,不過手上沒有資料可供證實

2. 「把之前版本的刪除撤銷之後,原代碼中沒有看到恢復」,您撤銷了我在09:49:16‎,刪除1,978位元組的動作(也就是刪除「力流最短路徑準則的擴展」段落,因為上面提到的,我認為fringe effect不是走最短距離這件事),因此我刪除的1,978位元組就加回來了,至於您問的「把之前版本的刪除撤銷之後,原代碼中沒有看到恢復」,不知您說的是一部份沒有恢復,不太了解您說的意思,不好意思

3. 刪除1,978位元組的部份, 我應該在刪除時同時說明刪除的原因的, 但我沒有, 不好意思. 在此補充原因如上。目前條目已有對於力流的描述,若是沒有「力流最短路徑準則的擴展」段落, 我認為此條目已可以留下來了。

以上,請參考,祝編安 --Wolfch (簡易留言 - 留言) 協作計劃進行中 2016年9月21日 (三) 19:09 (UTC)[回复]

首先,感谢您在我建立的三个词条上的多次专业级的改进和帮助,受益匪浅!

(1)有线平板电容的电荷密度在边缘陡峭上升,在四角犹剧烈,这跟流场楼边风大,力场的缺口效应一样。另外它们都是拉普拉斯方程场问题。因为我无法在这点上说服你,达成共识。所以,我把有关流线走最短路径的普遍性陈述撤销了。

(2)从力流走最短路径扩展到流体走最短路径是没有异议的。用流线走最短路径解释楼边风大也是没有异议的。我个人认为这样的扩展和举例是融会贯通和理论联系实际。如你所知,楼边风大的解释之前北大的力学教授和美国理论物理博士做过,一个是照本宣科,另一个是完全错误。可见这一段不仅正确无疑而且也是有意义的。因此我主张留着。

(3)「把之前版本的刪除撤銷之後,原代碼中沒有看到恢復」是我用错了“编辑”按钮(那页面上有两个“编辑”按钮)。不好意思。

(4)BTW, 我在“力流法”词条中对你的改进又作了一点小改动。改动的理由在原代码里加了说明。希望能达成共识。

祝安好!

孙石柱留言2016年9月21日 (三) 22:25 (UTC)[回复]
关于两个“编辑”的问题。阁下可以看见编辑编辑源代码的两个选项。其中,“编辑”是可视化编辑,也就是所谓的“即见即所得”。“编辑源代码”才是编辑wiki代码的。——星耀晨曦留言2016年9月22日 (四) 00:09 (UTC)[回复]

2016年9月[编辑]

請勿添加無資料來源個人原創觀點的內容,以免違反可供查證方針。如果您繼續此類行為,將會遭到封禁。--Mys_721tx留言2016年9月21日 (三) 22:09 (UTC)[回复]


我并不认为我有这种情况。我注意到了你将”力流法“和”力流最短路径准则“中我对WOLFCH的改进撤销了。但我不明白你这样的理由和根据。请明示。 我改动WOLFCH的编辑的理由已经在改动时,在原代码中作了解释。如果有异议可以讨论。我很乐意听取你的具体理由和根据。


孙石柱留言2016年9月21日 (三) 22:54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