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Happy Corner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狂笑[编辑]

哈哈哈,這條目好妙呀!雖然是有點搬不上大雅之堂的遊戲,但仔細一想這可能佔據了港台地區連續好幾個世代年輕人的回憶,說不重要,它可能比很多『大學問』還多人知道......不知道,我是不是應該在阿魯巴(世界政區)的條目header的地方補充一條Disamig訊息『阿魯巴又常被意指一種男學生或軍隊間經常進行的團體遊戲,詳情請參考Happy Corner?』--泅水大象 18:00 2005年1月18日 (UTC)

我其實懷疑一般人講及阿魯巴時,指的其實是這個,而不是那個小島。 ^__^ 不過這東東在香港鬧過不少風波呢... 還好我年紀太大了,還沒有試過... ^__^ -- 石添小草 19:51 2005年1月18日 (UTC)
的確是如此!其實,我在維基這裡第一個真正完成的作品,就是阿魯巴這篇,當時我很得意的拿給我許多朋友看,但其中大概有一半的人問我「真的有這地方嗎?」甚至還有人看到我寫的介紹後,還是質疑「你不是寫來開玩笑的吧?」可見,這整人遊戲的威力還真大,已經完全取代那個加勒比海小島了~_~" --泅水大象 03:22 2005年1月19日 (UTC)
看了本条目才了解阿鲁巴名称的由来。我本来一直以为是早期的台湾华人去加勒比海的阿鲁巴岛旅游,看到当地人用这种别具一格的私刑惩罚那些犯了奸淫掳掠罪的犯人,因此把该刑罚命名为阿鲁巴。110.145.30.41留言2021年7月13日 (二) 09:11 (UTC)[回复]

「阿魯巴」是師大附中發明的?[编辑]

由某IP用戶添加的這一大堆新說法,不知道有沒有更確切一點的資料來源可以佐證?因為如果說是源自阿拉伯文的話,阿拉伯文的4羅馬音標是「arba'atun」,唸起來似乎是有點像,但又怕這是後世穿鑿附會湊出來的說法。--泅水大象 訐譙☎ 17:49 2005年5月2日 (UTC)

不知該見笑還是沒見笑。修改者即為該事件的當事者之一。在此之前依所上者不同,有上樹、上柱、上窗、上飲水機或乃至於上某人等不同稱呼,但其後則以阿魯巴之呼聲為隱語。依稀記得鄭輝©老師還是伏海≈老師跑出來制止,那時他們都還不算非常資深的老師,或許可向其請教。笑話之改編約略同時。國人對於阿魯巴島的熟悉,或許來自其後中華對荷屬阿魯巴的棒球轉播。--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211.76.97.245討論)於2005年5月3日 (二) 19:06加入。

原來如此,這樣說來也對,以前在玩這遊戲時,「上樹」這稱呼其實也蠻常用的,應該加上才對。--泅水大象 訐譙☎ 02:16 2005年5月4日 (UTC)
是的。那時女生大方地抗議說:「什麼路(台語摩擦之意)LP(借用今語)!還叫那麼大聲!」但是其後也接受阿魯巴稱呼。但阿魯咪的起源就真的不知道了。(把鄭伏兩位老師大名這樣寫出來總是不太好。茲稍加修改。若不妥可改回。)--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211.76.97.250討論)於2005年5月5日 (四) 10:48加入。
發明?敢問平行傳遞媒介是?沒有;敢問跟解嚴有何關係?沒關係;敢問與所謂的上[∀ X ∈ 柱狀物]有何相依性?各自獨立;敢問您老師是阿魯巴的必要參數嗎?不是;敢問女生抗議是必要參數嗎?也不是。wiki看過許多刻意的文宣誤植,但這次是我見過最誇張的,如此詳細的無效證據,如此缺乏相依性與關聯性的牽扯,前所未見,近乎於變態,這不是偽基吧。阿魯巴三個字的讀音顯然是來自外語,可能性最高者是日語--遣る、或--張る,起源根本不可考,頂多只能推測是老一輩傳下來的用語,被後世給「借用」而已,傳遞模式則肯定是由上而下的多元樹(有興趣可參考模因學)。至於第三個字BA暫時無法推測,可能是台灣人自己加上去的台製日語,バール?。這種情況十分常見,如頭コンクリ(頭殼灌漿),頭ショート(腦殼短路),就是典型的台製日語;至於音譯變化者,如頭黑輪源自於おでん、甜不辣源自於天婦羅、阿醜(糟糕)起源於やばい、黑肚賣(機車)起源於オートバイ、運匠起源於運ちゃん,清音濁化,省略拗音,所以不容易對源字作identify。不過對於這種戲謔性的條目,也沒有計較考據的動力,我反而對於這群用小說般的語敘談著高中時光點滴的中年人有著一股異樣感,你們還好嗎?---2015年3月7日--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75.180.178.112討論)於2015年3月7日 (六) 01:03加入。

女生也有玩喔[编辑]

  • 不知道香港有沒有,在台灣,女學生也有類似阿嚕巴的遊戲,叫做阿嚕咪,我讀得國中就有,一般是學生比較龍蛇混雜的學校會玩,阿嚕咪就是撞胸部,是女生跟女生玩,通常是打賭賭輸或是過生日之類的,把主角的手抓在兩邊,假裝要撞她,一般都不會真的撞下去,因為臉也有可能撞到,比較少見啦...大家可能不知道唄...--阿福( Talk) 04:17 2005年5月4日 (UTC)
無言~_~(不過可能會有不少男生想當這「阿魯咪」的行刑工具吧)--泅水大象 訐譙☎ 05:33 2005年5月4日 (UTC)
這個我确實看過,是網路流傳的相片,就是女生在玩阿魯巴:[1] -- 2018年2月25日 (日) 16:18 (UTC)[回复]
知乎也傳了 [2] -- 2018年2月25日 (日) 16:30 (UTC)[回复]

狠牙棒[编辑]

  • SElephant, 請問你為什麼把以「狠牙棒」去「阿魯巴」的一句删去? 我在95-96年間聽到該笑話的版本的確是以「狠牙棒」而非 「橡皮」。而且以「狠牙棒」去「阿魯巴」更合乎現代 「Happy Coner」 的 「操作方法」 Powermac 04:17 2006年5月30日 (UTC)
我第一次聽到土人跟橡皮筋笑話時是在我小學的時候(1980年代早期),那時根本還沒有「阿魯巴」這種遊戲的叫法(倒是偶爾有見過中學部的的人在玩撞條仔的遊戲)。因此,之所以回退您的編輯是因為您的修改把整個敘述中的先後變化給弄混了,事實是,土人的笑話與阿魯巴的遊戲稱呼是先各自發展起來後,再逐漸混合成同一個故事,而非一開始就有關連,這段敘述是要解釋這情況。至於是狼牙棒還是橡皮筋基本上只是各種說法版本的差異而已,我也有聽過是用手指彈到死的版本呢!--泅水大象 訐譙☎ 06:31 2006年5月30日 (UTC)

大陆也有的[编辑]

我是来自山东省的,在我们这里的中学生也会玩这种“游戏”,我们当地的同龄人称为“锯人”。其他地区则称呼各不相同。--魂魄追风 (留言) 2008年4月6日 (日) 04:26 (UTC)[回复]

補上去補上去>w<—金☆肅 =Δ= 對我喊話←=w=走過的路↑紀念那位† 2008年7月8日 (二) 07:35 (UTC)[回复]

無來源「手段」[编辑]

現將「手段」章節的無來源項目移置此處:

  • 将人抬举快速冲击撞向路边或学校的垃圾桶或人与垃圾桶做相对运动,称为「阿垃圾桶」。[來源請求]
  • 使用掃把長棍木棍、棍子或鐵棍,將被阿者抬起使其騎上棍子,再由其他人由棍子兩邊對著被阿者胯下用力向上舉起,或是弄成騎馬狀或扛轎狀上下晃動,稱「掃把阿魯巴」、「棍子阿魯巴」、「騎馬阿魯巴」或「扛轎(咚咚猜)阿魯巴」。[來源請求]
  • 在山區或是有斜坡的地方對著柱狀物阿魯巴稱作「斜坡助跑阿魯巴」。[來源請求]
  • 將人打開双腳將鞭砲、沖天炮或焰火碰至下體向上點燃施放稱為「鞭砲(沖天炮或菸火)阿魯巴」。[來源請求]
  • 至公園、學校遊樂場,被阿者坐至翹翹板,其他人坐對面上下動或是用手使力使翹翹板上下動稱為「翹翹板阿魯巴」。[來源請求]
  • 一群男生除了最前面第一人,其餘人皆面向前面一人後背站著或橫躺著靠在一起,或是一人面向地板趴著,其餘人依序向上趴至前一人後背,然後大家前后抖動或是最後一人持續用力向前頂前一人屁股稱作「開火車(泰山壓頂或疊羅漢)阿魯巴」。[來源請求]
  • 一人騎鐵馬或機車慢催油門緩速前進,其餘幾個人再將被阿者抬起打開双腳將其下體對準車頭或龍頭稱為「腳踏車(摩托車)阿魯巴」。[來源請求]
  • 被阿者坐盪鞦韆擺盪,其他人對準其下體攻擊;或是將被阿者抬起打開双腳,另一人坐盪鞦韆藉著擺盪伸直一腳或双腳對著被阿者下體攻擊稱為「盪鞦韆阿魯巴」。[來源請求]
  • 水療池、游泳池三溫暖噴水池瀑布等地,將被阿者抬起打開双腳將其下體對水柱,或直接拿水管水龍頭對著被阿者下體噴水都稱作「水柱阿魯巴」。[來源請求]
  • 將被阿者抬起張開双腳,用洗車廠的水槍對著被阿者下體噴水稱為「水槍阿魯巴」。[來源請求]

--Kolyma留言2023年6月13日 (二) 07:24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