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笙 (中國)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優良條目落選笙 (中國)曾獲提名優良條目評選,惟因其尚未符合標準而落選。下方條目里程碑的链接中可了解落選的詳細原因及改善建議。條目照建議改善之後可再次提名評選。
條目里程碑
日期事項結果
2017年6月27日同行評審已評審
2018年9月16日優良條目評選落選
同行評審本條目已經由維基百科社群同行評審並已存檔,當中或有可以改善此條目的資訊。
當前狀態:優良條目落選
          本条目页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丙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汉字文化圈专题 (获评丙級未知重要度
笙 (中國)」是漢字文化圈專題的一部分,一個主要對(即漢字文化圈,或称「東亞文化圈」「儒家文化圈」等)為主題的文章作編輯、收集、整理、完善的專題。如果您愿意參與,可以編輯這篇文章,或者访问本專題頁面了解專題的工作,並歡迎參與討論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尚未接受评级。

可參考來源[编辑]

胡峻賢. 現代民族管絃樂五線譜演奏法-笙教程. 現代民族管絃樂五線譜演奏法 (原鄉音樂). 2014. ISBN 978-9869105613.  --163.27.159.13留言2016年10月11日 (二) 00:21 (UTC)[回复]

章節重構[编辑]

@Qfm099397類型章節加入了發聲原理相關內容,是否需要重新整理條目的章節?--S099001留言2017年6月7日 (三) 12:31 (UTC)[回复]

32簧笙音域[编辑]

@Qfm099397為什麼32簧笙會有36個音?--S099001留言2017年6月8日 (四) 11:04 (UTC)[回复]

@S099001已改正,只有趙宏亮新型專利的低音笙(按鍵長的像鍵笙,使用鍵笙的音位規則)才是三十六簧,抱笙、排笙多半都是三十二簧—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Qfm099397對話貢獻)於2017年6月9日 (五) 18:29 (UTC)加入。[回复]

笙盒和笙管的尺寸??[编辑]

@S099001 現代改革[編輯] 笙目前較為廣泛使用的種類「鍵笙」是20世紀初以來經改革的新樂器,改善了音色和音量,並擴充了音域範圍。鄭覲文(1872-1935)首先將簧片數量增加到32個,擴充了音域,使其能夠演奏較和諧的和弦。而笙盒和笙管的尺寸也擴大了,改變了笙的音色。[參 14]後來,如翁鎮發、胡天泉等演奏者也進行了不同的改革。

統一講笙苗會比較理想—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Qfm099397對話貢獻)於於 2017年6月9日 (五) 16:16 (UTC)加入。[回复]

好的,已經改成笙苗。--S099001留言2017年6月11日 (日) 08:17 (UTC)[回复]

還有,所謂笙盒是什麼,如果是講笙斗的話那改成笙斗會比較好。--qfm099397

同行評審(第一次)[编辑]

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评审期:2017年5月28日 (日) 14:05 (UTC) 至 2017年6月27日 (二) 14:05 (UTC)
笙演奏家郭藝在英國倫敦泰晤士河畔吹奏傳統笙

近日從英文維基百科翻譯了部分內容加入。希望能達到甲、乙級或優良條目標準。—S099001留言2017年5月28日 (日) 14:05 (UTC)[回复]

演奏家和重要樂曲如非必要可以刪除,又或者可以移至該條目討論頁--Z7504留言2017年5月30日 (二) 06:41 (UTC)[回复]
@Z7504演奏家會逐漸改成有參考來源(即可以彰顯關注度)的演奏家;樂曲方面會收錄公認名曲(如鳳凰展翅)和中國大陸、台灣較具公信力的笙檢定曲目(如天山的節日,中華民國國樂學會三十六簧笙考級檢定曲目)--S099001留言2017年6月3日 (六) 02:08 (UTC)[回复]
建議還是一步一步改進,也建議多邀請幾個維基人來參與討論--Z7504留言2017年6月4日 (日) 06:31 (UTC)[回复]
另外,以現在這質量來說,丙級還差不多--Z7504留言2017年6月4日 (日) 06:32 (UTC)[回复]
@Z7504願聞其詳。--S099001留言2017年6月11日 (日) 08:37 (UTC)[回复]
那就建議主編,時間過的時候提名GA看看吧...看能不能得到一些更多好意見了--Z7504留言2017年6月21日 (三) 14:33 (UTC)[回复]

關於郭藝演奏家照片[编辑]

的確人家只是個沒甚麼存在感的演奏家,是不是將他換成別人的照片,例如胡天泉、嚴海登、或是李光六、馮海雲呢? 而且圖片中他吹笙的姿勢也不甚正確--Qfm099397留言2017年6月27日 (二) 16:24 (UTC)[回复]

(:)回應:所以說在同行評審那邊順便備註那張圖片是正確無誤的作法 囧rz……--Z7504留言2017年6月27日 (二) 21:43 (UTC)[回复]
可惜著名的笙演奏家多半不會有人去拍照。和國小老師說到笙,他還會把笙簫搞混;甚至國中歷史老師還以為笙是打擊樂器...笙還不普及啊--S099001留言2017年11月12日 (日) 12:54 (UTC)[回复]

關於修笙是否須建立一個章節[编辑]

笙的維修歷史伴隨著笙演化,尤其是以五音石(女媧石)磨綠補簧片,其內容與神話頗有交集

還有關於簧片的照片,要不要找一些乾淨一點,還有新品簧片、以及透過光看到簧舌線的照片,畢竟沒有上過綠的簧片和有上過綠的看起來跟本是兩回事,而且好的簧片舌線是很不明顯的--Qfm099397留言2017年6月27日 (二) 16:23 (UTC)[回复]

同意。另外,簧片是我在處理笙時順便拍的,笙是跟學校借的,要找新簧片不容易。--S099001留言2017年7月25日 (二) 08:31 (UTC)[回复]
@Qfm099397還有一點,維基百科對於神話會有較嚴謹的要求,編修得特別注意。最近比較忙,可能沒空協助,抱歉。--S099001留言2017年8月3日 (四) 11:29 (UTC)[回复]
@S099001這是我之前做專題時留下的照片,看看能不能用上
File:笙簧片.jpg
笙簧片(上綠、未上綠、背面)
File:中音笙簧片裝置情形.jpg
中音笙簧片裝置於笙腳上

Qfm099397留言2017年9月1日 (五) 09:16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编辑]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7月15日 (六) 01:37 (UTC)[回复]

優良條目評選[编辑]

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類:古典音樂,提名人:S099001留言2018年9月9日 (日) 03:25 (UTC)[回复]
投票期:2018年9月9日 (日) 03:25 (UTC) 至 2018年9月16日 (日) 03:25 (UTC)
下次可提名時間:2018年10月16日 (二) 03:26 (UTC)起

1支持,1反對:未達標準--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2018年9月16日 (日) 04:09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