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盧秀燕/存檔1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編輯請求 2019-04-13

请求已拒绝----DWT·C·S^If y=lg x, x<0, then no y could be found.

被惡意修改: 盧秀燕出生在台灣基隆市軍眷家庭,父親盧會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以抗美援朝名義參加韓戰的14,000名中國人民志願軍戰俘之一,韓戰結束後,在聯合國以交換俘虜的名義協助下投奔台灣,取得中華民國國國籍與軍籍,媽媽協助外公經營工廠,她是家中三個女兒的老大。 盧秀燕與前臺中市議員、任務型國代廖述嘉[2]結婚,育有二子。盧秀燕之胞妹盧秀芳現為中天電視主播兼主持人。

正確為以下: 盧秀燕出生在基隆市軍眷家庭,爸爸是退役軍人,媽媽協助外公經營工廠,她是家中三個女兒的老大。盧秀燕與前臺中市議員、任務型國代廖述嘉[2]結婚,育有二子。盧秀燕之胞妹盧秀芳現為中天電視主播兼主持人。--Typehype留言2019年4月13日 (六) 09:56 (UTC)

有可靠來源嗎?--No1lovesu留言2019年4月15日 (一) 14:07 (UTC)
  • 未完成:7天未回应,视为放弃,且似乎有违反WP:BE之嫌。若有异议,请重新提交。--DWT·C·S^If y=lg x, x<0, then no y could be found. 2019年4月21日 (日) 17:19 (UTC)

編輯請求 2019-04-13

请求已拒绝

盧秀燕出生在基隆市軍眷家庭,爸爸是退役軍人,媽媽協助外公經營工廠,她是家中三個女兒的老大。盧秀燕與前臺中市議員、任務型國代廖述嘉[2]結婚,育有二子。盧秀燕之胞妹盧秀芳現為中天電視主播兼主持人。--神秘客人留言2019年4月13日 (六) 09:57 (UTC)

關於盧秀燕的父親

Google搜尋"盧秀燕" "反共義士"、"盧會亭" "反共義士"能夠找到的來源只有民報在2018年10月刊登的社論,無法找到在此之前的資料來源。反共義士曾經是政府全力宣傳的新聞焦點,韓戰後來台的反共義士也有很多新聞媒體做過相關報導,只能找到單一來源似乎有違常情。如果有人能夠找到可靠來源請協助補充,謝謝。--Salix56留言2019年4月13日 (六) 12:08 (UTC)

賣國賊問題

如果市府提告,這裡的編輯算證據嗎? 畢竟被隱藏了。。。--葉又嘉留言2019年4月13日 (六) 16:00 (UTC)

個人認為「賣國賊」的那筆編輯破壞算不了甚麼,那筆寫上跟性交有關的語句的編輯才有問題,然而一直把維基百科當回事的台灣傳媒和政府竟然都沒留意到。--No1lovesu留言2019年4月13日 (六) 16:30 (UTC)

爭議問題

寫成爭議,並不違反方針與指引--葉又嘉留言2019年4月15日 (一) 06:58 (UTC)

(!)意見「維基百科:格式手冊/避免使用的字詞」之寫作方針「爭議」之「爭議與醜聞」部分,有鑒於「爭議」具有貶意之意,該字詞需進行修改之。相同地,感謝善意提出其他條目亦有「爭議」二字的標題,經過提示並檢視後,認為該「爭議」條目應以予清理。Isaacjoe留言2019年4月16日 (二) 09:37 (UTC)

避免使用字詞,並非方針或指引,中文維基內並沒有共識--葉又嘉留言2019年4月16日 (二) 14:58 (UTC) 您似乎参与了一场编辑战

(-)反对 請留於本討論區最上方已經明顯請大家注意 生者傳記 的方針,另外也包含提高本條目的內容品質與正反面內容比例。會貼上 <維基百科:格式手冊/避免使用的字詞」之寫作方針「爭議」之「爭議與醜聞」部分> 就是因為很多人對於撰寫方針並不仔細閱讀,甚至直接複製貼上新聞來源等,因此貼上方便大家閱讀,同時也可深入參閱。Isaacjoe留言2019年4月24日 (三) 20:12 (UTC)

關於圖片問題

「維基百科格式手冊避免自我提及」 並非方針或指引,這圖片是受到極大關注的事件,值得放入--葉又嘉留言2019年4月17日 (三) 01:44 (UTC)

意見同上,在這個情況下,圖片可以做為文字的佐證,文字都已經提及「同日,中文維基百科盧秀燕條目被破壞,條目中盧秀燕的名字旁被加上「賣國賊」三字」了,如果要以避免自我提及為理由,為什麼只刪圖片?-KRF留言2019年4月17日 (三) 01:59 (UTC)

(!)意見 該段之標題與描述比例上大多為集會遊行本身,對於賣國賊之敘述極少,針對 KRF 提及「為什麼只刪圖片?」,建議連同相關文字一併予以修改或刪除。

但是集會遊行是因,罵她是賣國賊是果,因果關係很明顯,且賣國賊是有可靠的新聞來源的。還有您忘了簽名。-游蛇脫殼/克勞 2019年4月17日 (三) 04:10 (UTC)

(!)意見 感謝 游蛇脫殼 提醒忘了加上簽名。有關該圖片,「賣國賊」出現於本條目遭到破壞後,雖已經將該字眼進行移除,但隨後有維基用戶將該受到破壞時進行部分截圖,並上傳附加於至 wikimedia 現存頁面,而其附加的參考來源,則引用了自我提及的圖片,形成「新聞來源」。個人認為「維基百科格式手冊避免自我提及」之要求,其中亦有防止這類事情產生,亦即無限循環於所謂「參考來源」,這件事情的確很讓人頭痛。Isaacjoe留言2019年4月17日 (三) 05:58 (UTC)

(-)反对 如果每個破壞事件都要截圖然後貼在被破壞的條文上,這樣維基百科會變成截圖百科。反對加入這樣的先例。--Fls81245 ♪呢喃的歌聲♫ 2019年4月18日 (四) 01:45 (UTC)

(-)反对 葉又嘉提到的席根塔勒傳記事件 的確是個很值得討論的例子,該條目成立原因也同樣是「在世人物」條目受到破壞後,「另外獨立」的一個條目,用來形容這樣的狀況對於當時仍在世的人物進行的適當處理方式與緣由。若將該受到破壞狀態時的截圖圖片執意置入於當前條目版本,此例一開,是否所有受到破壞的條目都可以在被修復後,一直將受到破壞條目的截圖至於最新版本?倘若受到破壞的狀態之截圖能夠一直出現在最新版本,那麼我們需要修復條目的理由將不復存在。Isaacjoe留言2019年4月24日 (三) 20:03 (UTC)

    • (:)回應,此事件受到重大關注,與其他普通破壞不同。其他條目 有其他條目的處理方式,不是我們討論的重點。一樣可以修復條目 圖片只是描述這個事件。--葉又嘉留言2019年4月25日 (四) 01:03 (UTC)
    • (:)回應,如果描述這個事件就算 無法修復破壞,甚至是視之為破壞的話,那條目中就不能寫 『同日,中文維基百科盧秀燕條目被破壞,條目中盧秀燕的名字旁被加上「賣國賊」三字』 圖片不過是加以補充這個事件而已。--葉又嘉留言2019年4月25日 (四) 01:16 (UTC)

(-)反对 :如果引起重大關注就可以永久保留遭到破壞時的截圖,相當於鼓勵以後的破壞者盡可能把事情鬧上新聞(這在台灣並不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以便用合理的理由永久保存自己想要留下的內容,個人反對開啟這樣的先例。--Salix56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