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琉球国外交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西元1682年(清朝康熙二十一年),前往冊封琉球王的使臣汪楫,在其著作《使琉球雜錄》中説道:“近亦有唱中國弦索歌曲者,云係飄風華人所授”,此代表著中國人與琉球人交流之密切;又云:“無貴賤老幼,遇中國人,必出紙乞書,不問其工拙也。得使臣書,尤恭謹;俯身搓手、高舉加額而後啓視”。更加説明了,即使是一般的琉球人民,其對於中國依然是非常尊敬與仰慕的。

這是個誤解,琉球人接受尊者、長者的禮物都要如此行禮,以示恭敬。平民對任何官員都要如此行禮。其意並非對中國表示尊敬,而是對使臣的官員身份表示尊敬。

乾隆年間的冊封副使周煌,在其所著的《琉球國志略》中也對此予以了糾正。其原文如下:

又云:『無貴賤老幼,遇中國人,必出紙乞書,不問其工拙也。得使臣書,尤恭謹;俯身搓手、高舉加額而後啟視』。臣見其國俗,凡有所受,必高舉為禮;一茶、一烟皆然。卽尊長受之卑幼,亦然;不獨得使臣書始然也。

--el caballero de los Leones (Ajouter un message) 2013年7月28日 (日) 08:26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