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楊筠松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传记专题 (获评未知重要度
这个條目属于传记专题的一部分,用于整理和撰写维基百科中的人物条目。欢迎任何感兴趣的参与者加入这个专题参与讨论
 未评级未评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尚未接受评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尚未接受评级。

楊筠松[编辑]

條目欄所有楊筠松的資料,大多未有過嚴謹的考據與證實,不可信之。請讀者勿被誤導!

六愚提供楊筠松地考據如下:

楊筠松,術家相傳其本名為益,亦稱之楊救貧或楊公,生平不詳。

根據清初《古今圖書集成.堪輿部名流列傳》引《地理正宗》:「楊筠松,字叔茂,竇州人,寓江西,號救貧先生。」

最早記載楊筠松的事蹟,首見於明朝嘉靖年間《贛州志.方伎.寧都》篇之「五代僕都監」欄中:「僕,陰陽家流,逸其名;與楊筠松俱官司天監,唐僖宗時黃巢之變,僕與楊避地卜居縣西懷德;卿以其術傳中壩廖三傳。」而同在嘉靖與萬曆年間郭子章所編撰之《豫章書》,亦有相同之記載。

萬曆年間的《寧都縣志》以及清朝的《贛州府志》、《江西通志》、《南安府志》、《寧都直隸州志》等方志,則皆云:「楊筠松,竇州人;僖宗朝,掌靈臺地理事,官至金紫光祿大夫;黃巢破京城,乃斷髮入崑崙山步龍,後至虔州;以地理術授曾文辿、劉江東,世號救貧仙人是也。卒於虔,葬雩都藥口壩。」將楊筠松單獨提出另篇介紹。

清末曾國藩的三僚《曾氏族譜》則是說:「楊公仙師祖籍山東竇州府,父名淑賢,剩三子,長曰筠翌,次曰筠殯,三曰筠松。楊公仙師名筠松,字益,號救貧,生於大唐中和甲寅三月初八戌時;幼習詩書,一覽無遺,十七歲登科及第,官拜金紫光祿大夫之職,掌管瓊林禦庫;至四十五歲,因黃巢之亂,志欲歸隱山林,偶遇九天玄女,授以天文地理之術。」《羅氏通譜》:「楊再期生楊彪,楊彪生楊筠松,其時為唐朝國師學點穴之道,具有朝貧暮富之妙,故稱救貧。」然而《曾氏族譜》與《羅氏通譜》亦未經考據,流於神話,不可信之。

根據《古今圖書集成》、《地方志》或是大部分稗史的記載,大多直指楊筠松為唐末年間人士。然而,明朝徐氏兄弟《地理人子須知》:「筠松名益,號救貧仙;南唐時人。」民初劉公中《堪輿闢謬傳真》也認為:「南唐楊筠松名最著,足跡所經亦最廣。」而清朝梁章鉅所撰之《浪跡續談》引《軌論》則提到:「宋術士楊救貧,習堪輿術,為時俗所推。」認為楊筠松為宋朝人士。

楊筠松的生平事蹟,自古即有爭議;而當代坊間書籍或是網路上,有關楊氏的事蹟描述幾乎皆為傳說、臆測或是杜撰而已,缺少嚴肅的考據。

清初紀昀在編撰《四庫全書》時,也是苦於缺乏確切的證據,故而在楊筠松生平的考據中,未見有明確地提到楊氏的出生及活動年代;僅在《總目提要》說:「(楊)筠松不見於史傳,惟陳振孫《書錄解題》載其名氏。《宋史.藝文志》則但稱為楊救貧,亦不詳其始末;惟術家相傳以為筠松名益,贛州人;掌靈台地理,官至金紫光祿大夫;廣明中遇黃巢犯闕,竊禁中玉函秘術以逃,後往來於處州。無稽之談,蓋不足信也。」而已。

由此可見,楊筠松究竟是何許人也,確實已經無法證實矣。


託名楊筠松所撰的風水著作甚多;其中以《撼龍經》、《疑龍經》與《葬法倒杖》較為後人所接受。然而究竟是否為楊所撰卻依然未有定論。《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案陳振孫《書錄解題》有《疑龍經》一卷,《辨龍經》一卷,云吳炎錄以見遺,皆無名氏,是此書在宋並不題筠松所作,今本不知 何據而云然。其《撼龍》之即《辨龍》與否,亦無可考證。」 —六愚 ([[User talk:六愚 (留言) 2010年3月14日 (日) 04:02 (UTC)六愚《風水論》|留言]]) 2010年3月13日 (六) 16:52 (UTC)[回复]

條目空泛無物[编辑]

此條目的內容實在太空泛,例如:風水學上的幾部經典如《天玉經》、《青囊奧語》、《都天寶照經》等,不少人都認為是楊筠松所著。然而,從風格與內容,與楊的另外兩部著作《撼龍經》、《疑龍經》有所出入。這段東西,雖然本人並未有看過這幾本書,但若從風格論,起碼編者舉一些例子出來,證明其風格不合,貝多芬的《命運》與《獻給愛麗絲》,風格絕對大異,那麼這兩曲子莫非另有其人?台灣以獻給愛麗絲作為垃圾車的曲子,莫非大陸以《命運》作為垃圾車的曲子?唉這篇的編者真可謂莫須有。。。

另外內容論,例如導演王晶,他早期的電影橋段與現在的橋段,內容風格大有分別,不看演員表,怎會知道王晶出品?世間的東西,豈能一成不變?敝人相信,堪輿也會與時並進,不可墨守成規吧?退一步,若風格內容代表一切,大家都希望編者拿出實例看看,但。。。唉。。。--道德 (留言) 2011年3月7日 (一) 06:16 (UTC)[回复]

此編輯為Qqqyyy]以常用IP段的114.42.117.204[1]所寫--Outlookxp留言2023年12月21日 (四) 14:00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