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朝鮮睿宗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小作品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传记专题 (获评小作品級未知重要度
这个條目属于传记专题的一部分,用于整理和撰写维基百科中的人物条目。欢迎任何感兴趣的参与者加入这个专题参与讨论
 小作品级小作品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小作品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尚未接受评级。

睿宗的後宮貴人崔氏與史料記載的恭嬪崔氏[编辑]

根據承政院日誌記載關於恭嬪崔氏起源於英祖年間 在英祖年間發現了一座恭嬪崔氏墓可是史料並沒有結論說恭嬪崔氏到底是屬於哪位國王的後宮。但是我找到一張照片是恭嬪崔氏的墓碑。上面的墓誌銘寫著恭嬪崔氏乃睿宗的昭訓,即位後變成淑儀後升貴人 因此,恭嬪崔氏可能就是貴人崔氏。 在墓誌銘上寫得很清楚生年和去世的時間但不曉得為何英祖年間查不到恭嬪崔氏墓的資料。我在此提供連結供你們參考。http://blog.daum.net/yacho2011/1122, http://blog.daum.net/_blog/photoImage.do?blogid=0WGwq&imgurl=http://cfile214.uf.daum.net/original/116EE0494EB00ED1066468, http://blog.daum.net/_blog/photoImage.do?blogid=0WGwq&imgurl=http://cfile233.uf.daum.net/original/1164D3494EB00ED318F2EB。220.137.48.239留言2014年1月1日 (三) 14:25 (UTC)[回复]

(:)回應關於恭嬪崔氏,我和一位專門研究朝鮮後宮的網友討論許久,在《全州崔氏》族譜載明崔道一有兩個女兒,長女為睿宗後宮貴人崔氏,次女為永順君(父親為廣平大君)之妻,《全州崔氏》族譜截圖,討論最久的是長女,在世祖實錄裡面這麼記載,原文如下

世祖 1卷, 1年(1455 乙亥 / 명 경태(景泰) 6年) 閏6月 11日
○乙卯/世祖與右議政韓確、左贊成李思哲、右贊成李季疄、左參贊姜孟卿, 自議政府進闕, 與兵曹判書李季甸、吏曹判書鄭昌孫、戶曹判書李仁孫、刑曹判書李邊、兵曹參判洪達孫、參議楊汀、承旨等會于賓廳, 議曰: “惠嬪楊氏、尙宮朴氏、錦城大君瑜、漢南君、永豐君瑔、同知中樞院事趙由禮、護軍成文治等謀亂, 黨與旣衆, 不可忽也。” 於是(合)〔闔〕司啓請曰: “錦城不懲前事, 猶潛結武士, 厚施黨與, 交結惠嬪、尙宮, 使養母懿嬪入處惠嬪宮, 其乳母聰明等潛常往來, 瑜亦往來, 又贈婢於尙宮, 交通問訊。 又與漢南、永豐及鄭悰, 相結惠嬪與尙宮, 自文宗朝擅權宮內, 不法之事不可枚擧。 又不待大臣宗室之議, 而擅以懿嬪之戚朴文規之女及瑜妻族崔道一之女, 欲立爲王妃而不得, 乃以中宮非己所立, 百計離間。

上文是說惠嬪楊氏、尚宮朴氏、錦城大君…等人結黨謀亂,自文宗朝開始,在宮中擅權,不法之事多不勝數,又不與大臣、宗室商量、討論,便擅自決定欲以養母懿嬪的親戚朴文規的女兒及廣平大君的妻族崔道一的女兒成為端宗的王妃,但事情並非他所願,正因如此,千方百計離間、破壞! 關於「恭嬪」,在英祖實錄說是誤書,原文如下

英祖 66卷, 23年(1747 丁卯 / 청 건륭(乾隆) 12年) 12月 21日
上曰: “今覽考史謄本, 顯德王后在嬪宮, 昇遐之後, 其年雖選文氏、權氏爲承徽, 而無冊嬪事。 丙寅, 昭憲王后國恤時, 只有王世子、承徽等服制, 而無嬪宮服制磨鍊, 嬪位不冊封可知。 壬申文宗國恤時, 亦只有端廟及內、外命婦三年之制, 而無中宮殿三年之制。 其曰命婦稱貴人、昭容, 可謂詳矣。 旣詳書命婦, 況壼位乎? 此亦可證。 文宗在邸, 與登位後恭嬪崔氏之號, 俱無載錄, 而亦有一覽可以立辨者。 庚午告訃之後, 不待請襲, 太監尹鳳齎奉國王、王妃冕服而來。 其時詢問內殿迎接之禮有無, 僉曰禮無。 況今王后已薨乎? 以此推之, 此乃顯德王后冕服, 而皇制中稱權氏, 列聖誌狀, 以顯德王后姓氏載錄者, 旣無可疑。

正祖年間對於「恭嬪」一事也有討論,因為全州崔氏族譜上寫著崔道一之女恭嬪,世人誤以為文宗還有一位王妃崔氏,但事實證明文宗只有一位王妃,就是顯德王后崔氏,只是明史誤書罷了,

正祖 32卷, 15年(1791 辛亥 / 청 건륭(乾隆) 56年) 3月 9日
直閣徐榮輔曰: “臣曾見故相金在魯《赴燕日記》,則壬子年頒下《明史》國傳謄本多誤寫, 而文宗王妃姓氏誤書, 卽其一事也。…… ‘《明史》列傳, 有賜王后誥命之文, 考其年月, 似在文宗朝, 且高陽有一古墓, 故老相傳以恭嬪崔氏之墓, 推以年代, 似在文宗朝矣。 此必有繼妃崔氏, 而文獻莫徵, 請博攷文蹟。’ 上命問議大臣, 大臣皆請考見實錄, 遂命知春秋金始烱、檢閱沈鑧, 進詣鼎足山城史閣, 奉考世宗、文宗、端宗三朝實錄。 本月二十二日, 始烱等進別單曰: ‘世宗辛酉七月, 世子嬪權氏卒, 九月議政府請設嘉禮色, 從之。 十二月, 親選處子于思政殿, 取判書雲觀事文敏、禮賓直長權格之女, 皆爲承徽。 丙寅昭憲王后喪, 禮曹服制之啓, 只載承徽服制, 而嬪宮服制, 初不擧論, 戊辰五月, 納尹氏于東宮, 封昭訓, 卽熺之女也。’ 又曰: ‘文宗庚午, 太監尹鳳等, 齎奉主上襲封誥, 例命中宮冠服出來, 《儀註》中, 有王后出迎賜勑之語, 而僉議答以: 「本無是, 況今王后已薨」 云云。 及至文宗昇遐後, 禮曹只論貴人、昭容、公主服制, 而亦無內殿服制磨鍊。’ 又曰: ‘端宗壬申, 姜孟卿等啓言: 「內政至重, 久無母后, 請以洪貴人摠內政」 云。 癸酉光廟以首陽大君, 率百官啓曰: 「殿下上無母后保護之力, 下無賢妃儆戒之助」 云。’ 及始烱等入侍, 上敎若曰: ‘今覽考史謄本, 顯德王后在嬪宮昇遐後, 雖選文氏、權氏爲承徽, 而無冊嬪事, 丙寅昭憲王后國恤, 只有承徽等服制, 無嬪宮服制, 嬪位之不冊封, 可知。 文宗國恤時, 只有端廟及內外命嬪三年之制, 無中宮殿三年之制。 旣詳書命婦, 況壼位乎? 此亦可證。 文宗在邸與登位後, 恭嬪崔氏之號, 俱無載錄, 而亦有可以立辨者。 庚午太監尹鳳, 齎來國王王妃冕服而來, 其時詢問內殿迎接之禮, 僉曰: 「禮無, 況今王妃已薨乎?」 以此推之, 此乃顯德王后冕服, 而皇制中稱權氏。 壬申七月, 姜孟卿等啓于端廟 「內政至重, 久無母后, 請以先朝貴人洪氏摠內政」 云, 此無文廟壼位之一可證也。 癸酉光廟在潛邸時, 率鄭麟趾等, 請以: 「上無母后保護之力, 下無賢妃儆戒之助, 納妃求嗣, 以承先王之統」, 此無文廟壼位之二可證也。 翌年, 政府、六曹獻議, 加顯德王后尊號六字, 文宗王后, 只有顯德, 昭然無疑。 第以十年嬪位之曠, 二年壼位之缺, 王鴻緖史記中氏姓之誤書崔氏, 族譜中恭嬪之載錄, 傅會疑錄, 今行快知。

綜合以上資料推論,恭嬪崔氏應該是睿宗的後宮崔氏。--首醫女張德 2014年1月3日 (五) 07:33 (UTC)[回复]

(:)回應之前搜尋古文時看到關於恭嬪崔氏的紀錄,當下也曾懷疑是否為睿宗的後宮,不過因為無其他資料證明,沒有繼續查證,還好其他網友已經找到證據。另外我在找資料的過程中,發現昭嬪李氏(本貫咸陽)之墓的照片,不知她是誰的後宮。還有成宗的昭儀李氏以及淑儀金氏(非明嬪金氏)其人其事,以及中宗年間的安嬪究竟是何人(不會是昌嬪安氏,她當時並非正一品嬪)。不曉得張德網友是否查過這些人。--Cotangent留言2014年1月4日 (六) 12:34 (UTC)[回复]
(:)回應:經過這些日子的資料查詢及詢問那位朋友,結果如下:
  1. 成宗確有昭儀李氏,但金氏應該是昭儀,貞熹王后過世時,當時為淑儀,且育有一女,日後再出現實錄就是昭儀,因此推測有可能由淑儀晉封,否則就是第三個結果,成宗有三位金氏的後宮。
  2. 中宗實錄的安嬪,未有結果,因為,實錄的記載太少,也不知道她的姓氏。
  3. 昭嬪李氏,在實錄上查不到,但是用「昭嬪」就有相關記載,是光海君的記載「光海 116卷, 9年(1617 丁巳 / 명 만력(萬曆) 45年) 6月 7日」「…況昭嬪宅乃大院君養宅也。 亂後大院君神主, 累年奉安於此宅, 而其家東山寬敝高燥, 甚宜建祠。」,推測這位昭嬪應該是宣祖的後宮,不過,這只是推測,尚未確定。--首醫女張德 2014年1月9日 (四) 07:03 (UTC)[回复]
(:)回應:同意首醫女大大的觀點。我也認為昭嬪可能是宣祖的後宮,因為名分上需要供養大院君的無非是後代子孫或側室,而當時大院君似乎尚未被追封為元宗所以不可能有側室被封為昭嬪。而光海在位時,沒道理他的後宮要搬到私宅,所以可見是宣祖的後宮才需要供養大院君。另外,咸陽李氏的族譜紀錄也非常的少並只記載男性後代並無女性後代。66.65.3.28留言2014年2月16日 (日) 17:10 (UTC)[回复]

關於恭嬪崔氏的出生年月日?[编辑]

墓誌銘上寫的不是很清楚,只知崔氏是死後被追崇為嬪. 墓誌銘中韓文夾雜,不知有哪位大大可以理解嗎? 謝謝!66.65.3.28留言2014年2月13日 (四) 17:44 (UTC)[回复]

請問李義生是哪裡人?[编辑]

請位有哪位大大知曉李義生的籍貫嗎? 實錄說:咸興人李義生 但我找不到咸興李氏的族譜 在實錄上點選李義生的名字卻跑出全州李氏,可族譜也沒看見有李義生的名字啊! 如果有哪位大大知道李的籍貫能否告知 謝謝!

仁川李氏的族譜記載李資德的兩女[编辑]

目前族譜上記載李資德有兩女適睿宗和仁宗. 很懷疑到底睿宗和仁宗是否為兩女的本名,但基本上族譜不會註明女子名字.可是睿宗與仁宗兩位君王相差時代有點遠,怎麼有兩姐妹分別適於兩位不同的國王呢?http://kostma.net/imageViewer/ImageViewer.aspx?datauci=JOKBO_B001_011&imagetype=mangabo&defaultpage=25&viewmode=bookmode&Viewoption=inmul# 仁川李氏族譜83頁Bonchichi留言2014年5月3日 (六) 02:18 (UTC)[回复]


我本不想回答,想了想还是答了。所谓睿宗仁宗,并不是朝鲜的特产,而且你确定是李资德之女?去看一下仁川李氏世谱你就知道答案了!

這裡的尹良娣[编辑]

http://sillok.history.go.kr/inspection/insp_king.jsp?tid=wha&pos=0&tabid=w&mTree=0&inResult=0&indextype=1&keyword=%E5%B0%B9%E8%89%AF%E5%A8%A3 這篇實錄中提到的尹良娣,會是睿宗的後宮嗎? 睿宗一年時應該沒有冊立世子,為何會有良娣? 這裡的良娣也應該不可能是德宗後宮尹氏. 那麼會是? Bonchichi留言2014年7月1日 (二) 00:57 (UTC)[回复]

(:)回應:睿宗元年(1469)十月,睿宗都已經登基、即位了,他的後宮不可能是良娣!良娣是世子的後宮封爵之一,那尹良娣就更不可能是之前的國王的後宮了,這麼一來,人選就是懿敬世子的後宮。--首醫女張德奏本 2014年7月1日 (二) 08:24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