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散氏盤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書體也開草篆之先」一說[编辑]

此說法在多處非學術網站十分多見,皆無可信來源,被四處引用而有積非成是的嫌疑。故宮正式研究散氏盤的文獻中,也並未找到證實這個部分的資料。

草篆最初為飛白之意。而在形容書體時,頂多說是見於戰國與秦,篆書與隸書之間較為草率的過渡,工整的部分延續出篆書中的小篆。另一個草篆較廣為人知的,是明趙宦光(1559-1625)等人以草書的筆勢撰寫篆書,冠以「草篆」之美名,在書法上使用草書常用的牽連、映帶、飛白等字跡。以上字跡特性皆非散盤字體之延續,開先河一說有待商榷。

關於書體部分,確實在碑學上極具貢獻,不過那是來自於散氏盤在金文本身做出的一字多變、橫向寬厚等字體態勢的拓展,以及銘文文字棣定的貢獻。--Ariesfaust留言2023年1月19日 (四) 07:53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