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愤青/存档1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反日现象

中国的“愤青”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现象,这种现象是特殊历史、特殊时期所产生的,能够赶上这种现象 ......也算是我们的一种荣幸吧,能够见证一种历史现象。

但关于中国反日现象的成因和思想基础,我在此想多说几句,在此来对来自台湾的朋友多作一些解释, 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和成见。

首先,在南京大屠杀问题上,

否认令人尴尬和羞愧的事实确实是人类的本性,这一点我们经常见到,也无法否认。例如,我们也常常 喜欢炫耀大唐和汉朝的盛事,对反映鸦片战争和民族屈辱史的影片和内容避而不见,这些是人类最平常 的感情,趋向于遗忘对自己不利的事实和例子,同时希望他人也一起忘掉,这些都是普通人的感情,无 可厚非。

日本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人有这种情绪可以理解,但对此负责的却绝对应该有日本政府。在经历90年代 “失落的十年”冲击之后,日本人的心态发生改变,由志得意满转变为张皇失措,加之日本战后成长起 来的青年人并没有老一代被集体主义洗脑过度的那种工作狂,和为公司为企业效忠到底的精神,而是类似 于美国“嬉皮士”那种成长历史,这种态度令日本政府深深担忧。为了凝结日本的向心力和精神,下作的 日本政府就采取了修改教科书和历史的极端手段,来将自己的过去神圣化和合法化,企图以此来提炼和凝 聚日本的精神,吸引日本的青年人为自己的目的服务,但此药方药效过于巨大,后果无法预见,但估计日 本政府将来可能会吞咽下自己亲手酿造的苦果。

事实上,台湾地区出身的年轻人往往对中国大陆的反日行为之激烈,存有很大反感和误解,认为这是一种 法西斯和野蛮劣根行为的体现。但实际上,大陆的反日情结是存有深刻的基础的,从刚刚结束不久的二战历史 和野蛮行为的描述上,台湾人由于未像大陆人那样受害那么重,也未身临其境,对于日本的情感是比较友 好的,特别是在地缘和政治的考量,及日本文化和电子业的推及上,从基础上台湾人对日本是有好感的。 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时中国大陆的方面也基本如此,但出于自身经历和受害者的角度来看,大陆民众 心理深层上基本上对日本是怀有深深的疑虑和恐惧感的,对其野蛮和残酷的程度从电影电视小说和先辈教育 上得来,再加上日本一直对其罪行采取犹豫和极力推卸的态度,因此一般的大陆民众对日本是采取亲近而不 亲密的程度。

但90年代后期以来,日本的政坛急转直下,象征右翼保守势力的首相一个接一个上台,日本政坛又接连 传出了否认大屠杀、参拜靖国神社和修改教科书的行为,这大大伤害了中国原本趋向于遗忘的人民群众的 感情,并且戳伤了旧疮疤,令新仇旧恨一概翻滚到了台面上来。

中国民众对日本基本上不是怀有仇视的心理,而是在内心深处怀有恐惧与畏惧的心理,在此心理上发展到极致 的表现就是主张趁其羽翼未丰满,尽早将其剪除掉。在网络上浏览和发表帖子的愤青们自己也未能理解自己的 深层心理,而是自我洗脑至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为祖先报仇等等大义层次,事实上,如果上升到那种程度的 话,对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侵略史也应一并提起,但中国人往往是比较善忘的,这一点再一次在这里得到例证。

所以,反日行为的萌芽和兴起,并不是伴随中国民族主义的觉醒和中华自大狂精神的发扬,而是由对往昔黑暗 侵略行为的恐惧感和畏惧心理的黑暗之水一步步浇灌成长起来的,我希望看过此页台湾网友们能够明白。


我在这里讲这一点,不是为那些将来会成为日本右翼忠诚卫士的日本青年人开脱,也不是为那些“反日”、“仇日” “仇日教育”、“敌日文化”正名,而是讲解所有一切的由来和原因,为什么日本会突然选择民族主义,大陆为什么 民族主义又随之急窜而起,希望来自台湾和大陆的年轻上网人能够了解这些,多了解这一些,才能多了解事实的真面 目,将来不会像那些可悲的前车之鉴一样,被媒体和其它政治人物所洗脑和利用。


只可惜不易被他人媒体和观点所左右,愿意审问自心的人太少了。


-- 来自[冰冰冰冰冷事实] 16:54 2006年5月26日编辑 (UTC)

1,我认为愤青不只是中国大陆的现象。愤青是源于互联网的普及,rapid globalization 急速的全球化等等的原因而造成。

  在日本,韩国都有。

2。“从刚刚结束不久的二战历史和野蛮行为的描述上,台湾人由于未像大陆人那样受害那么重,也未身临其境”

   ??台湾人很多都是日战后从大陆逃难去台湾的吧?还有台湾曾是日本的殖民地。 你的论点非常不合理。

當初逃難到台灣的人只占台灣人口的四分之一,「台湾人由于未像大陆人那样受害那么重,也未身临其境」這句話可以說是道出了台灣的歷史事實,用一個比喻可以說明為何台灣反日情緒持續低迷,中國人一提到日本就會反射性的想起日軍殘暴,「南京大屠殺」等,而說到滿清呢,多少也會想到「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以及「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然而今日的中國人可會像日本那樣的恨滿清呢?不會!對吧?同理台灣人也是一樣,「二二八事件」就像「南京大屠殺」,是不久前才發生的事情,而馬關條約後日軍攻佔台灣所造成的死傷,就像「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一樣,已經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所以台灣人對日本人當初屠殺台灣人的恨就像今天中國人對滿情屠殺漢人的恨一樣,平淡到幾乎可以當成不存在,而「二二八事件」之後台灣人對中國人的恨就有如中國人對日本人的恨一樣,強烈而且不可能消除,就算是執政的國民黨想盡辦法淡化,先是隱瞞「二二八事件」的歷史,被揭發後則是刻意污衊追討「二二八事件」責任的人,然而只要國民黨還付出該付的代價之前,永遠會有人記得這個仇恨,就像中國人說的,歷史仇恨可以不報,但是絕不能忘記。


3。 所以,反日行为的萌芽和兴起,并不是伴随中国民族主义的觉醒和中华自大狂精神的发扬,而是由对往昔黑暗 侵略行为的恐惧感和畏惧心理的黑暗之水一步步浇灌成长起来的,我希望看过此页台湾网友们能够明白。

    我不认为。
     中国的民族意识已经到了不可控制的程度。从反日意识,到反台独,还有反藏独的事来看,
     中国从自卑演变到自大的心态是很容易理解的。

是否删除?

移动自Wikipedia:删除投票和请求/2004年11月23日
  • 愤青其实是属于社会上最自卑,精神上最脆弱的矮子. 正因为他们自卑,才会无理地仇恨美国人, 台湾人, 日本人, 把他们自卑的原因都归咎于种族文化的原因, 都归咎于所谓外辱. 其实即使世界上没有美国, 日本或台湾, 他们照样自卑, 脆弱, 愤怒, 暴力, 自大, 民族沙文主义.
  • 愤青只是一个词汇,不适合作为百科全书的条目。愤青只是一个北京方言而已,只不过被媒体大肆渲染,并不是严谨的书面语--百无一用是书生 () 12:48 2004年11月23日 (UTC)
    移動到維基詞典?--[[User:Zy26|zy26 (Talk)]] 12:52 2004年11月23日 (UTC)
    • 憤青的英文 fenqing 在國外已經是一個專有名詞了,我也不只從北京朋友口中聽過憤青這個詞,覺得是一個百科全書應該可以收錄的條目。Richy 12:59 2004年11月23日 (UTC)
    • 憤青一词已经广泛被媒体采用,最近就有专门报道愤青的文章,所以该词应该作为新词语已经进入书面语了。而且憤青现象应该还有他的社会学意义,所以我觉得该条目可以保留。--Mountain(Talk) 18:13 2004年11月23日 (UTC)
    • 新字彙的產生, 本來就是相關社會現象的產物. 這是個有趣的題目, 尤其是從社會運動的角度來看. 就算不從學術的角度來看, 這個語彙也至少已經滲入"大眾媒體"裡面了, 沒什麼應該刪除的理由啊. --wdshu|阿呆 02:15 2004年11月27日 (UTC)

"少数激进的愤青对台湾国民的评价也是负面的,包括文化、经济、和日本的关系等。 但对于台湾民生的了解确知之甚少,加上在连战“登陆”前大陆媒体对台湾报道的片面,以及大陆对网络的封锁等,仅知道大陆所提供的以中共为立场的信息。他们很少提及“台湾原住民族”,“台湾队”,以及台湾国民对中国的看法等。少数行为低劣者在网络上撰文诋毁台湾总统陈水扁,而对于他治理台湾国内的政绩,和“四不一没有”之类走中间路线却很少有人提及。因此,支持台湾独立运动的人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愤青往往是偏激而对台湾充满误解的。" 该段文字本身就是偏激和充满误解的,我认为应该删去以体现中立性。昨天我进行了这一工作,不知道为什么今天这段文字又回来了?--盐开水 02:43 2005年8月24日 (UTC)

结束移动 * 结束移动

"国毛", "民毛": 中国愤青的新代名词

"国毛"者, "国家毛泽东主义者"也. "民毛"者, "民族毛泽东主义者"也.

国毛和民毛是中国"愤青现象"的两种主要表现现象. 第三种现象叫"皇汉主义", 在此暂不讨论.

在国外, 尤其是西方, 尼泊尔, 土耳其, 秘鲁, "毛泽东主义"是"去殖民主义"的代名词. 这不奇怪. 因为, 虽然并不是所有去殖民主义运动都和毛泽东思想有关, 但毛时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用财力人力大力支持过柬, 阿尔巴尼亚等国, 和不少马列主义反殖民主义武装. 所以"毛系去殖民主义", 作为武装力量和意识形态思潮, 在国外去殖民主义众多派系中, 占极有影响力的地位.

但是, 国内的"国毛", "民毛"与国外的"毛系去殖民主义"有明显的差别. 其一, 国外的毛系势力, 从赤柬, 阿, 到尼, 库, 都是小地区性质的势力, 依赖着周边的经济和社会系统. 而毛中国却是一个庞大的独立大地区性势力, 自己有庞大的经济, 社会, 官僚, 军事系统. 其二, 国外毛系势力常和"托派"相提并论, 即使在马列阵营里也是边缘势力. 而且是意识形态上反对殖民主义和大国强权, 主流思想等. 在国内, 它是国家的领导思想. 朝庭并不是"意识形态上反对殖民主义"的. 因为, 自从朝庭有国以来, 对西域和吐播的统治, 近似殖民主义. 其借口是"落后就要挨打". 可以这样理解: 朝庭是"挨打民族"中第一个"站起来"的, 在与帝国主义的斗争中, 站在所有"挨打民族"的前沿. 它对西域, 吐播的统治, 是抗击帝国主义势力的斗争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叫"非此则彼". 而且, 西, 吐封建阶级不但充当了帝国主义的走狗, 而且其民族本来就"落后", 本来就应当"挨打", 打一打这些落后民族, 能使他们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 从而皈依到伟大反帝国主义的阵营中. 因此, 这种国内外毛思想阐述的差别, 反映了, 国内毛主义能够"买得起"国外毛主义"买不起"的东西---HEGEMONY.

  • "国毛"和"民毛"就是国内毛主义在当代的投胎, 和国外毛主义大相径庭.
  • 国毛和民毛之间的差别也是很大的.
  • 什么是"国毛"呢? 简而言之, 就是"姓党的孩子": 青年党员, 团员等. 在年青教师, 理科学生中尤众. 而且常常是党含辛茹苦带大的"希望工程"的穷孩子, 不是什么"太子党". 对党的期望和理想都很纯真和真挚. 一般措辞很谨慎, 很有外交风度. 对社会主义制度有真挚的信仰. 对朝庭也很忠诚. 对朝庭的敌人也恶憎分明.
  • 如果朝庭是一艘潜水艇, 这些人就好比艇浮时在甲板, 艇塔上栖息的鸥鹭. 艇尚在社会主义的海面上半浮, 一旦完全潜入资本主义的深海, 这些鸟类必苍惶游散六神无主. 如果真的呆在艇塔里不得解脱, 潜艇则奈何不能成全其性命了.
  • 如果"国毛"是"制度内"的寄生虫, "民毛"则是制度外的义和团. 国毛一般只强调"国家", 对民族一般强调"融合", "大同", "亚非拉", "大家庭"等. 而民毛则视"国家", "民族"同为神圣. 通常鼓吹民族利益, 反日, 反美, 攻台常挂嘴边. 对越南印度印尼等华人过往的敌人也耿耿于怀. 对朝庭或过度热情, 热脸蛋贴冷屁股, 或以其卖国讥讽之. 零三年销毁日货, 香港长毛保钓踏日旗, 是也. 一般青年学生, 待业青年为多. 闲人是魔鬼手里最方便的工具. 他们鄙视权威, 但是有崇拜强权. 意识形态上的短浅, 使他们对共同奋斗有强大的依赖: 比如说反日反美把他们五花八门的派系团结起来. 如果没有一个共同奋斗, 他们就八仙过海一样, 向红卫兵一样乱套了. 他们象生命力旺盛的菌类, 如果没有"共同奋斗"的制约, 那就只有一个保守的经济体系能把他们的活力冷冻起来.

愤青岂止中国才有?

“愤怒的青年”全世界都有,怎么只写中国的?而且只写中国大陆的网络愤青,太偏颇了。台湾地区的台独愤青怎么好像只字未提哦!还有外国追求自由主义、民族主义愤青,多如牛毛,怎么什么都不写,就写中国大陆愤青对日、对台、对美的描述,而且言论也颇不中立。--冰封沙漠要发飙请找我 16:34 2005年8月23日 (UTC)

要求之前的編輯者十全十美是沒有意義的,wiki的精神就是一個人的力量不夠,需要眾多人來修改補充。請不要老是希望之前的編輯者能夠寫的一點毛病都沒有,不要指責前人偏頗,就是因為wiki默認前人的文章肯定不完美,才會允許後人自由修改,這不是報紙評論、論壇發帖之類的東西別人不可以修改,想反對的話只能去寫信或者回帖抗議,自己在wiki就可以隨時改啊。如果覺得缺少內容,就自己添加,或者心平氣和提出問題讓別人去添加修改,這種指責的口氣不助於解決問題。如果不能更改正文,這樣的口氣可以理解;問題是隨時可以修改,那就去改不就好了。
憤青在大陸興起起初就是說大陸國内的,外國的激進分子在之前從來也沒有叫過憤青。這個詞在大陸廣泛流傳之後,才用在國外的這類人身上。本來就應該是先介紹大陸内部,然後說明這個詞慢慢發展到也可以用在國外的類似人身上。--wooddoo 虢國夫人遊春圖 15:11 2005年8月29日 (UTC)
您觉得不充分,您补充--Jinhuili 15:56 2005年12月4日 (UTC)

粪青一词现在已经不是用来专门指中国大陆的粪青了。它已经涵盖了很广范围。所以说粪青是中国大陆的粪青而已,的确有失公正。现在只要符合粪青行为的人,不管来自任何国家,都有人会称这种行为的人为粪青。。。比如,台湾就有很多粪青,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也一样有很多粪青在网上发表类似中国大陆粪青行为的言论,所以这些也被人称为粪青。所以,今天粪青已经是个无国界的一词。--阿仁 15:33 2005年8月29日 (UTC)

這個條目現在的內容感覺過多,這僅僅是一個介紹辭彙的條目。這個詞將人群作這種劃分本身就是不科學的和籠統的,細分的話涵蓋很多內容:種族主義、沙文主義、民族主義情緒等等。所以僅需要列舉“憤青”的用法、涵蓋範圍(中外都包括)就可以了。具體的中國憤青對日美的態度應該放在中國民族主義、愛國主義等條目中說;“外國憤青”的觀點如何放到相應的國家條目中去說。--wooddoo 虢國夫人遊春圖 15:11 2005年8月29日 (UTC)

我是认为“粪青”一词,现在已经不是单纯的词汇那么简单,就好像“狗”,除了是个词汇外,也是一个很有深度的条目,粪青,也一样,如今粪青已经成了一个相当庞大的群体,而且几乎每个国家都有这种现象的人,所以虽然和種族主義、沙文主義、民族主義情緒等等都有覆盖现象,但是,它还是有它原来的不同之处。我是认为,我们应该大略介绍,但不用仔细介绍各国粪青的種族主義、沙文主義、民族主義情緒等等。我们可以说,因为某某国家的人,有某某行为,或是发生某某行为,因而被认为是粪青。至于那些具體的中國憤青對日美的態度我也认为應該放在中國民族主義、愛國主義等條目中。--阿仁 15:57 2005年8月29日 (UTC)

请注意:愤怒的青年(Angry Young Men)是英国20世纪50年代的一个文学流派。这一派的政见十分激进。当然我们这个中文词“愤青”的在使用中涵盖范围更广。但我觉得其词源可能还是借的英国。在词条中应该提一下。Wiseworm (talk) 16:03 2005年8月29日 (UTC)
這個好像在英文版就早有寫了,要不就是我記錯了。中文版的還沒有文學這個條目,最上方用一條斜体字提醒就可以。那這頁就不用消歧義,wiki的中文讀者知道fq的比知道這個文學流派的多太多。--wooddoo 虢國夫人遊春圖 16:09 2005年8月29日 (UTC)

80年代在中国就有愤青的说法了,指的是对社会与体制不满的年轻人,崔建应该就算一个。

(-)反对對社會體制不滿不能算是憤青,憤青的定義是極端民族主義者。追求自由,熱愛真理的人能算憤青麼? 看清楚不要想當然好嗎。--浪漫騎士 (留言) 2008年10月12日 (日) 19:56 (UTC)

(-)反对“憤青”現在僅是中國民族主義者的代名詞,至於憤怒的青年和憤青已經沒有什麽聯繫了。另外,反對中國社會體制者不是憤青,憤青指的是民族主義者,不是民主人士。TheHope (留言) 2009年2月8日 (日) 11:30 (UTC)

憤青的語源

在一本評論李敖的書中就有提到這個詞彙,說是來自英語裡的en:Angry Young Men, 不過FQ跟fenqing是專指中國憤青是無疑的--Blauncher 05:47 2005年9月11日 (UTC)

台湾对中国大陆愤青的称呼?

原文:

台湾一般民众对中国愤青也不存在好感,在网络上发生笔战等冲突情况时有所闻。但台湾日常生活并未有“愤青”一词,可能以“死大陆人”、“共匪”称之。激进偏右亲日人士甚至使用支那人等词汇。

“死大陆人”、“共匪”、“支那人”,这些词汇哪里是只称呼中国大陆愤青的?可以说是对大陆民众存在不满的台湾人,对所有大陆人的称呼。在此请不要愤青=中国(大陆)人这样的思维转换。涓生 20:16 2005年12月25日 (UTC)


「一般是」就行了,我也認為中國除了少數怪胎以外都符合憤青的標準,因為中國的歷史觀本身就是一種憤青式的歷史觀,中國的歷史紀錄本身就是一種給無知人民洗腦用的宗教文章。


臺灣憤青與哈日族的關係

原文:

臺灣憤青對日本充滿好感。他們一般是哈日族,也很懷念臺灣日治時期。憤青贊同參拜靖國神社。對於釣魚島問題,他們多認為釣魚台列嶼是日本的領土,臺灣沒有必要為了釣魚台列嶼而與日本發生矛盾。

事實上,「臺灣憤青」、「哈日族」、「懷念日治時期」、「贊同參拜靖國神社」、「認為釣魚台列嶼是日本的領土」這五個群體並沒有直接的關係。符合「憤青」條件的臺灣人也有可能從事反日活動。「哈日族」主要是定位在對日本的人事物等感到好奇並充滿興趣的年輕人,而「懷念日治時期」通常是經歷過日治時期的臺灣人或是其下一代,這兩個群體雖然對日本抱持善意,但並沒有直接的關係。當然,符合「憤青」條件的臺灣人未必「贊同參拜靖國神社」或是「認為釣魚台列嶼是日本的領土」,甚至可能持有完全相反的論點。而「哈日族」或是「懷念日治時期」的人也未必「贊同參拜靖國神社」或是「認為釣魚台列嶼是日本的領土」。事實上「贊同參拜靖國神社」的人也未必「認為釣魚台列嶼是日本的領土」。Jbfc 08:37 2006年2月18日 (UTC)

你做的分析是不错的,但建议你了解一下前提条件:前提是一般是,并不代表所有符合台湾愤青的人,都必须具备上述条件;也不代表具备上述条件的人,都是愤青。无论如何说,符合愤青条件的台湾人,大多是对日本充满好感的,大多偏向对日本有利的一面。--涓生 12:28 2006年2月18日 (UTC)

我之所以會提出這些分析,就是因為原文提到了一般是這個前提。所謂的一般是或是你提到的大多是是有爭議的。

基本上,憤青和哈日族的構成條件是不一樣的。哈日族可能會成為憤青的原因是因為對台灣社會現狀不滿,但是這種模式同樣也存在於愛慕西方文化的人,而事實上,愛慕西方文化的台灣年輕人的群體並不會少於哈日族。在台灣憤青之中是有不少人對日本的態度是友善的(例如支持日本政府的一些政策),但是這些人當中很多是基於情緒的轉移及投射而出現親日的行動,實際上對日本並不是那麼感興趣,因此並無法構成哈日族的要件。因此臺灣憤青對日本充滿好感,他們一般是哈日族並不正確。同時符合「哈日族」及「憤青」兩條件的人,在台灣憤青的母群體中可能只是少數而已。其它論點中,例如「懷念日治時期」這個群體其實並沒有條件成為憤青,因為這個群體是中老年人。或許這些人在年輕時,可能具有「憤青」的條件,但是那已經是另一個問題了。Jbfc 09:24 2006年2月20日 (UTC)

如果认为关于哈日族和愤青联系不大,可以直接删除。这个词语可能是我使用失误。就我所接触的新闻和台湾论坛,他们确实普遍对日本充满好感,并且怀念日治时期。对于“一般是”这个词语,你可以更换为更恰当的说法,或者加以语句说明。但关于“怀念日治时期”,这并非只有中老年人才有资格,没有经历过日治时期的年轻一代也可以对此表示怀念。比如说我就怀念1920年代的中华民国时期,尽管我没有亲身经历。--涓生 11:04 2006年2月20日 (UTC)

臺灣憤青的觀點及定義問題

我相信涓生先生所接觸的新聞及臺灣論壇中,確實可以看到臺灣憤青表現出對日本友好的現象,因為這真的是一個存在的事實。我們在下結論時可以說:「在XX新聞或是臺灣的XX論壇中看得到種現象」,畢竟什麼樣的場合得到什麼樣的事實,這樣是沒什麼問題的。但是如果我們把結論下成了:「因為XX新聞或是臺灣的XX論壇中看得到這種現象,因此一般的臺灣憤青也應該是這個樣子」的話,這就失真了,因為多數臺灣的新聞及論壇只能表現部分群體的主張而已。

所謂臺灣憤青對於日本的友善雖然是一種事實,但是這並非實際的一般的臺灣憤青行為,而可能是中國大陸觀點下的一般的臺灣憤青行為,同樣的問題也發生條目中對於臺灣憤青的定位。事實上「憤青」這個條目中,對於中國大陸的憤青和臺灣憤青的定位是用兩套不同的標準。條目中提到的「憤青」定義,指的是對社會現狀不滿,而急於改變現實的青年以及民族主義和愛國情緒高漲的年輕人,儘管條目中所提到的中國大陸的憤青符合這個條件,然而條目中對於臺灣憤青的定義及衍生的論述,卻是源自於很多人將支持臺獨的人也稱為臺灣憤青這個觀點。

或許在中國大陸對於熱心於思考兩岸問題的人當中,很多人將支持臺獨的人也稱為臺灣憤青是個事實。但是他們對於臺灣憤青的定義既非對社會現狀不滿,而急於改變現實的青年也非民族主義和愛國情緒高漲的年輕人,而只是因為這些臺灣人強力主張臺灣獨立。雖然這些臺灣人的行為符合憤青的條件,但是如果從對社會現狀不滿,而急於改變現實的青年以及民族主義和愛國情緒高漲的年輕人來檢驗臺灣人的話,主張臺灣獨立的憤青,只能說是臺灣憤青中的一部分而已,雖然這些人在臺灣憤青的母群體中不能說是少數,但這強力主張臺灣獨立的憤青在實際上並沒有多到可以成為所有臺灣憤青典型代表的程度,因為在意識上與其對抗(例如主張改善兩岸關係)的其它臺灣憤青群體也是相當大的。除了臺灣獨立及兩岸關係議題之外,單純只是對於臺灣社會現狀不滿的憤青群體也是存在的,而且在母群體中也不能說是少數。其它以反韓、反日、反美為主張的臺灣憤青也是存在的。這種以憤青本身的意義所定義的臺灣憤青,和以中國大陸對於熱心於思考兩岸問題的人的觀點所定義臺灣憤青相比,顯然有非常大的差異。

對於臺灣憤青的定位上,不論是中國大陸觀點,或是憤青本身的意義,或是兩種觀點皆取,最重要的是讓讀者知道,哪一部分是哪一種觀點。Jbfc 07:50 2006年2月22日 (UTC)

對社會現狀不滿,而急於改變現實的青年以及民族主義和愛國情緒高漲的年輕人,第一点是对1970年代香港愤青的定义;第二点是对中国大陆当代愤青的定义。这两点都不是对台湾愤青的定义。另外台湾愤青这个词语是中国大陆民众的引申说法,自然也是按照他们所认为的定义来定义。而你提到的有对于台湾社会现象不满的台湾人,但并没有任何人如此称呼他们为愤青,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台湾,所以并没有引入到此条目中。愤青本身只是一种口头上对一个群体的称呼,并没有形成一个确定的定义,也不可以用一种模式来定义所有地区的愤青。香港的,日本的,中国大陆的,台湾的,每个地方的愤青定义都不相同。也许以后这个词汇会被逐渐从口语而转为正式化,但目前却仍然停留在口语阶段。所以我认为,现在的愤青的分别,只存在于各种人的观点中,并不存在一个确立的定义。即使针对中国大陆的愤青,依然不能直接用及民族主義和愛國情緒高漲的年輕人来定义,只能说很多愤青具有这样的特征,而确乎也有人不是这样。就连此词的褒贬都因人而异,可见这个词语是相当不正式的口语词。--涓生 11:22 2006年2月22日 (UTC)

其實我覺得比較像憤青的是在台灣還巴不得早點統一的狂熱人士,不過內文裡面都沒寫到,正確來說憂國騎士團有兩群人,不論急統或急獨的狂熱派應該都是不滿現狀的,而就愛中國的民族主義份子來說急統派更符合憤青的條件。


按照"中國大陸對於熱心於思考兩岸問題的人的觀點"所定義的臺灣憤青,其實台灣(反中)憤青的出現(或是近年來的大量成長)與中國憤青過去幾年在台灣網站的破壞與攻擊有很大的關係。這導致不是憤青的中國網友也受到無辜波及。 (日本憤青出現的原因大概跟這個也很類似)。這部份的背景可以再補充一下。

另外,請問這篇文章未來的發展到底是要擴大還是縮小憤青的定義範圍? 反中、反日、反美、反台、反韓、親中、親日、台獨、烏托邦、民族主義、愛國主義、 溫和、激進、然後各地對憤青的不同定義? 還是說只對典型的憤青做基本定義 (似乎是最早的版本)? 還是只針對極少數極端偏激憤青做描述 (例如就好像上面說的"大多數"台灣憤青認為釣魚台是日本領土)? 目前的文章說深度好像也還不夠詳細精確,說廣度好像也還不夠豐富周全。為什麼不集中發展一點就好?--68.120.199.48 10:18 2006年4月5日 (UTC)

愤青与愤怒的青年

如果说将愤青音译到英文那该是什么? 在1950年代的英国有愤怒的青年(Angry Young Man),那么如果愤怒青年音译是否就是为Angry Young Man呢?

P.S.建议创建愤青列表非愤青列表(或其它名称),让自称是愤青或者否认自己是愤青的人自由在相关条目签名,如何?

New Liberalism的编辑

不赞同编辑时把台湾和日本的愤青删除。愤青有多种不明确的定义,既然有人这么称呼,那么就应该进行描述。而且该扩展性称呼并非是“少数人”,广义用法已经流传。如果不进行描述,则是典型的中国中心。

另外还要采用隐藏的方式来表述这段话,这意图就更让人不解了。莫非该段话还不能让大家直接阅读,或者体现该段话并不重要?--涓生 11:33 2006年4月28日 (UTC)

折叠功能应当慎用。我希望社区及早对该功能讨论出一个指引。— fdcn  talk  2006年04月28日12:34 (UTC+8 20:34)

修改了少量措词。--涓生 11:52 2006年4月28日 (UTC)

Fdcn所说的称民运人士或维权人士为愤青根本小众,可以认为纯粹是还击式的扩张,我表示赞同。关于台独人士和日本右翼,虽然我也认为和台湾民族主义、日本民族主义并不等同,但在叙述中可以添加以上描述。毕竟愤青的指代范围是很不清晰的,愤青有很多特征,但特征并不能完全对其本身进行定义。既然对大陆的愤青指代是无法清晰定义的,那对日本和台湾的愤青同样不清晰的定义,也就应该体现出来,而不是不进行描述。--涓生 12:44 2006年4月28日 (UTC)

对朝鲜部分的修改

原文:

 由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实行着教育、住房与医疗免费政策,再加上中共对朝鲜一向的“正面宣传”……

这段话反应的只是一小部分人的情况而已,且用语上倾向性严重,已经修改。关于愤青们对朝鲜的真实态度,完全可以在如铁血这样一些愤青较多的论坛中看出来。Marchrius 09:18 2006年9月1日 (UTC)

愤青已经可以作为一种言辞态度的表征了

现在的BBS上,尤其是web型BBS(或者叫“论坛”?)上,相当多的右派,特别是年纪小的右派(多为高中生)也是出言不逊。他们发表的言论,只要换几个名词,完全象一篇这里所说的“愤青”的帖子。换言之,只有屁股坐的地方不同,其他的完全一样。对这样的人,一些BBS(比如水木社区)的左派已经将其命名为“右愤”。这个新动向大家不可不注意一下。 --狼叔 12:19 2006年10月26日 (UTC)

不明白您这里的右派指的是什么 是中共定义的“右”还是极端民族主义的“右” 如果是前者那么水木的会员上大部分符合fq的特征 如果是后者那么不是与wiki的定义一致吗?--Kira123 (留言) 2008年9月2日 (二) 07:11 (UTC)

一个奇怪的现象

愤青,某种程度上等于极端民族主义者。但是光论民族主义而言,所有的愤青都反日,但是只有三到四成的反满。而且如果这个愤青反日,那么政治立场通常比较拥共;但是如果反满,那么大多反共。不知为何?--左图右史 07:53 2006年11月17日 (UTC)

我個人的理解是,中共可以藉由鼓動憤青的反日思想,來做為對日外交政策的籌碼,所以兩者可以走在同一條路上(儘管鬧過頭了反而會被官方壓制)。另一方面,因為民族融合是中共防止國土分裂的一貫政策,但這種政策和反滿思想是抵觸的,所以反滿則必然反共。--AprilFool 08:56 2006年12月16日 (UTC)

我来回答你这个问题,反满的人更应该称为爱国者,因为他们认识了历史,明白了满清当年对汉族的奴役。而中共往往站在满族/满清的立场上,原因有二:1中共跟满清都是外来信仰,外来主义,与传统中华文明相抵触(满服/萨满教/奴制度)中共是共产主义。2当年国共对抗的主力军,中共东北四野,主要由伪满洲禁卫军,主要是由日本人训练的满族士兵构成,全套日本高级装备。所以满族国家领导阶级中也有相当的影响力。 现在所谓的粪青,无非是为领导层鼓噪的人,具体表现为:与党的论调保持高度一致,反日,反美,拥护满族,拥护俄国(因为中共跟俄国的关系,虽然俄国侵占中国领土最多,长远伤害最为严重,粪青虽标榜爱国,对俄国侵华却只字不提,却很谄媚俄国)--212.201.73.222 19:40 2007年1月28日 (UTC+8)

首先很抱歉要提醒您一下,在發表意見的時候,新留言要放在舊留言的最後面,並且請您在您的留言後頭加上~~~~,系統會自動替您簽上大名和留言時間。

回到正題,您提供的意見確實有值得參考之處,只是我個人並不覺得反滿比反日反美更愛國,更認識歷史。會隨著國家政策起舞的人固然無法做出客觀的分析,然而以民族大義為名,遂行種族歧視發言的人,又怎麼能夠不受偏見影響,對歷史懷抱敬意?追根究底,不論是哪一種憤青,都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區別而已。--AprilFool 04:13 2007年2月3日 (UTC)

香港對憤青態度

可否加上:事實上香港新一代的青少年很多也很崇日,而且香港教育與大陸不同的是香港會教授共產黨黑暗的歷史,此使普遍香港人也不對毛澤東有好感,故此對憤青極大普遍也持負面態度。這是香港與大陸絕對不同之地方。crazyxboy 17:19 2006年11月21日 (UTC)

愤青对待权威的态度

许多愤青非常质疑权威,这是一个典型的特征。 还有一个特征就是两个极端,愤青要么极力拥护共产党,要么极力反对共产党。这是个值得注意的现象。--24.83.219.216 01:56 2006年12月20日 (UTC+8)

其實質疑權威並非全然是壞事,但我覺得憤青的問題在於對這些議題沒有深入理解(這和資訊不流通也有很大的關係),結果反而被極端的民族主義所迷惑,流於淺薄和情緒化。而不論是擁共或是反共,也都是以這種民族主義為出發點,以致於看不清問題的癥結在何處。

另外,樓上那位忘記在留言後頭加~~~~簽名了,在此按系統時間替您補上。--AprilFool 04:23 2006年12月20日 (UTC)

一个新现象的讨论

目前我注意到,有部分人,大部分思想和愤青的定义很符合,比如对腐败问题的看法等 但是有几个明显区别 1.有关中俄关系, 2.有关韩国问题,或者说高丽问题,详见最近的亚冬会事件等(见到因此严重反韩的人很多) 3.反美 特别是反日问题,则不一定,有人甚至可以算崇日派的 对这些人应该怎么定义?是否能够用愤青定义?或者是属于新的流派?愤青温和派? 希望大家加以讨论,并加入Wiki 1616

文章中的概念错误

文章中称:且与中国相比,印度与美国的关系更加友好,也因此具有与美国形成同盟,联手钳制中国的潜在威胁。所有上述的一切导致中印政府目前关系冷淡,中国政府曾试图缓和这种冷淡关系但毫无效果(如胡锦涛访印遭遇冷淡对待)。这些都触发了愤青的敏感情绪,导致部分愤青甚至谈论中印开战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Re:请注意美国在该地区的主要盟友是巴基斯坦不是印度,这是常识性问题。印度是苏联的传统盟友,印度军队的导弹、战斗机90%以上都是苏制的,而印度的第五代战斗机(美国称第四代)也是和俄罗斯一起研制,俄罗斯研制抛弃了所谓的“盟友”中国
还有将向美国学习者(科技、文化等)也列为愤青……要称他们为愤青,也得举出他们如何极端向美国学习的例子来
而且文章中多次出现右派也加入愤青阵营的错误,造成全民皆愤左派右派全是愤青这样的错误境地,这些段我全删除了,如果有问题请找我
此外还有在前面已经说过愤青基本都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但又在后面举愤青反对印尼排华的。因为中共对印尼排华事件进行新闻封锁,既然拥护党,还反对被中共屏蔽的对中共不利的信息干什么?
“愤青对XX国的意见多种多样”“愤青之中对XX意见不统一呈两极化”这样的错误也是一个大问题,既然说他们意见都不统一,那他们还能叫愤青?还能很好的贯彻反美反日拥共,我修订条目时注意到这一点尽可能的让他们思想统一,符合共产党的政策,并且让他们忠诚拥护中共,这样才能叫愤青 by Usaroc 2007年4月30日 (一) 12:08 (UTC)

愤青中有左派、有右派,对于某项中共政策,也有反对、有支持,Usaroc指出的上诉三点并非错误。2009年12月21日 (一) 15:54 (UTC)~~

“愤青”可为我外交所用

2004年在《国际先驱导报》上出现了一篇文章《“愤青”可为我外交所用》。是少有的出现在主流媒体上讨论愤青的文章,且其内容可与2005年反日游行进行联系,希望有能力者来做一下整理。在新华网上可以看到:http://news.xinhuanet.com/herald/2004-12/30/content_2394497.htm汤圆 2007年6月30日 (六) 17:18 (UTC)

文章的语气和立场

虽然我认同大部分的这个版本的观点,但语言的语气和倾向性过于明显,与wiki的政策不符,希望有人能修改。 Wisagan 2007年7月11日 (三) 08:21 (UTC)

是的,我也这么认为。如果否定了言论过激人士,或者否定“否定了言论过激人士的人士”,这都违反了言论自由与中立性的精神。所以这个词条的语气是应该修改的。—Bolobolo 2007年7月31日 (二) 15:59 (UTC)

我也认为,此页面语气及倾向过于明显,特别指出,关于中国大陆“愤青”对恐怖主义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集体失语”等带有明显倾向性,甚至讽刺挖苦。 希望主编人员在本页讨论编辑完善后再进行公布发表,以保证wiki的公正性和中立性。——ChiuChow鱼丸2008年5月5日 不赞成 这一段完全没有失去中立性 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是大陆愤青的口头禅 不是wiki编者强加的 而且大陆愤青各个方面的表现有过之而无不及--Kira123 (留言) 2008年9月2日 (二) 06:56 (UTC)

现在已经很少人说“红头阿三”了

我在google里搜了一下,都是在说老上海称印度巡捕为“红头阿三”,现在年轻人特别是上海以外地区的,都很少人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了。如果现在哪个论坛里还有这样称呼印度人的,不妨列出出处。—Bolobolo 2007年8月1日 (三) 04:58 (UTC) 并不是这样的,其实以“红头阿三”,或者“阿三”来称呼印度人在愤青内部是很常见的,比较典型的有铁血网(http://bbs.tiexue.net)Xish (留言) 2008年9月22日 (一) 13:29 (UTC)

原创内容被移入愤青/temp

我将大部分没有参考资料的内容移入愤青/temp,请寻找适当的参考资料后再添加入文章。 —Ksyrie(Talkie talkie) 2007年8月7日 (二) 13:10 (UTC)

现在条目中的还没有来源呢,你不如除了罗大佑那一句话,整个条目都放进/temp里好了,还有,这个/temp做法有什么根据?是什么政策?— fdcn  talk   — 2007年8月10日 (五) 17:29 (UTC+8) — 2007年8月10日 (五) 09:29 (UTC)
维基的wikipedia:原创研究,以前的版本和在一般论坛和blog上看到的文章一点区别都没有。—Ksyrie(Talkie talkie) 2007年8月10日 (五) 11:52 (UTC)
我问的是/temp的做法是什么政策给的?就是现在的版本也没有来源,何以你区别对待?你不如提删整个条目,但你目前的选择性区别做法我反对,已回退。— fdcn  talk   — 2007年8月10日 (五) 20:40 (UTC+8) — 2007年8月10日 (五) 12:40 (UTC)
依你的意见,现在条目有来源了。—Ksyrie(Talkie talkie) 2007年8月11日 (六) 18:49 (UTC)
再看看,现在的条目成什么样子,小小条目了。我希望你能真正了解维基制定要求来源的目标,就是防止原创的东西上百科。没有来源的东西,也不一定就是原创,你扪心自问,被你删除的绝大部分段落,是在原创吗?难道这些种种的解释不是在网络在社会上广泛所共知的一些认识吗?虽然一些认识有争议,但这些认识是广泛存在的,不是说一个人两个人在那里想的。以你的标准,还是提删吧,这种动辄删除其它人贡献的做法很希望你能检讨一下,请注意,维基还有一条规则:如果规则阻碍你提升或维持维基百科的质量Wikipedia:忽略所有规则,一定注意前面的粗体。— fdcn  talk   — 2007年8月12日 (日) 11:37 (UTC+8) — 2007年8月12日 (日) 03:37 (UTC)

事关重大,请到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中讨论。— fdcn  talk   — 2007年8月12日 (日) 12:04 (UTC+8) — 2007年8月12日 (日) 04:04 (UTC)

應該使用討論頁的子頁面,如Talk:愤青/temp。條目名字空間沒有子頁面。--Jnlin討論2007年8月12日 (日) 04:07 (UTC)
 不在于名字空间上,而是把没有来源的内容放入/temp中我没有看到有这样的政策。并且这一步也没有什么必要,有历史版本保存着数据。— fdcn  talk   — 2007年8月12日 (日) 12:27 (UTC+8) — 2007年8月12日 (日) 04:27 (UTC)

“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极强信心。他们能注意到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体制问题”,但是他们的反应仅限于过过嘴瘾而已,或者是鼓吹对贪官“一律砍头”的简单做法,却没有能够(或不愿)去剖析这些“体制问题”出现的深层次原因,也不去思考专制政权在政治体制改革中的严重阻碍作用。” 原文中像这样的句子,是有政治倾向性的,比如“专制政权在政治体制改革中的严重阻碍作用”建议改为“专制政权在政治体制改革中的作用” Keyser (留言) 2008年5月27日 (二) 05:13 (UTC)

太胡扯八道了

义和团和FQ怎么能扯上关系!这简直是模仿裕纶先生的写作风格!--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8年8月1日 (五) 09:16 (UTC)

(-)反对看不懂你再說什麽

(-)反对同上,並且注意您的語氣。——TheHope (留言) 2009年2月8日 (日) 11:15 (UTC)

爭議

  • 注釋中有以google的搜索結果為參考來源,不當
  • 我認為中立性沒有問題,憤青本來就是極端物,中立的語氣當然會被一些人認為“傾向批評憤青”
  • 需要補充可靠來源
  • 可能有原創內容,尤其在文章後幾段
  • 中共封殺了這個詞條,希望能有熟悉本條目的非大陸編輯者來參與編輯

——TheHope (留言) 2009年2月8日 (日) 11:15 (UTC)

憤青是否有貶義?

憤青可能是非民主主義者對民族主義者的稱呼,但沒怎么聽說民族主義者稱自己為憤青(雖然現在好像有一些人這樣稱自己了),“憤青”一詞是否有貶義?TheHope (留言) 2009年2月8日 (日) 11:38 (UTC)

  1. 愤青常作粪青,脑袋进shi(t)了,臭不可闻。Luojie-dune (留言) 2009年10月10日 (六) 06:40 (UTC)

感覺各地都有憤青,請教台灣對這部分人的稱謂是什麼?

感覺各地都有憤青,請教台灣對這部分人的稱謂是什麼?-特指台灣類似「憤青」者---通常被大陸人稱為「台獨分子」或「日本走狗」的那個群體,是否有特定稱謂?(註:被稱為「台獨分子」的,按照個人理解就是破口大罵的那群人,溫和表達台灣獨立意見者並不在此類。Luojie-dune (留言) 2009年10月10日 (六) 06:40 (UTC)

  • 在臺灣,通常講「深綠」就是在指不理性的台獨份子。臺灣現在沒有人會把親日的群體視為政治極端份子的,都是視為單純的文化偏好。可能因為親日的李前總統正好支持臺獨,加上大陸人本身的反日情緒,才會因此特別把臺灣的親日份子挑出來講。Yel D'ohan (留言) 2010年11月19日 (五) 19:05 (UTC)

大陸「憤青」照理說因該在台灣受到歡迎,某些台灣「憤青」希望盡快獨立而棄大陸「憤青」於不顧,等同於大陸「憤青」;而大陸有很多非「憤青」人士卻因為反對「台獨分子」而被台灣「憤青」扣上大陸「憤青」的帽子。台灣的「日本走狗」和大陸的「愛國青年」到底哪邊該去支持哪邊該去反對《中日聯合聲明》?希望台灣的「日本走狗」支持這份「聲明」,而大陸的「愛國青年」要是真的那麼「愛國」就該不惜一切去反對這份「聲明」。--Lucifer007 (留言) 2010年2月10日 (三) 09:30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