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中華民國山岳協會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台灣专题 (获评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台灣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台灣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未评级未评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尚未接受评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尚未接受评级。

新条目推荐讨论

在候选页的投票结果

2023年8月8日[编辑]

由於近期編輯意見衝突,在此提供一些對於條目改進的意見,請各位先進指教。

1. 「登山會」與「臺灣登山會」之間應不存在繼承關係。

2. 文中多處不中立或非維基語調,如「戰後初期風雨飄搖、百廢待舉」、「被改組」,或是將「指導」一語以引號匡注,相信可以用更中立的方式表示相同的意思,並輔以多人或官方的來源,以示公正,避免誤導讀者。

3. 「五嶽」的繁簡轉換中,日本人使用「五岳」乃日本漢字沒有「嶽」字之故,當以繁體中文書寫時,將原日文翻譯為「五嶽」應為正,但此點為個人意見,有待更多來源佐證。--Happywikier2023年8月8日 (二) 08:33 (UTC)[回复]

另外,可以理解提及「會內自稱為台灣山岳會/台灣山岳協會」的原因,但是否太過於強調此事?Happywikier2023年8月8日 (二) 08:37 (UTC)[回复]

條目可以改進, 但請不要隨意完全回退, 你可以改進需改進的部分
1. 我也同意, 建議你可以嘗試改為像是 (依 "台灣登山一百年") "台灣 (如果你懷疑日治以前可能也有登山組織, 你也可以用 '日治時') 最早具規模的登山組織的是 '登山會', 但不久後...無疾而終"... 把後面 "改組" 拿掉.
2. 依照台灣官方不同時期不同的政策改變, 做這些事的就是官方, 官方哪會有 "公正" 的來源? "台灣登山一百年" 是學者寫的, 已算很公正了. "戰後初期風雨飄搖、百廢待舉": 台灣在戰後初期史學界都如此描述, 楊南郡文章也是這樣寫; "指導" 和 "被改組" 是一起的, "指導" 兩字就寫在文獻原文裡, 引號是我加的, 引號你不滿也可以拿掉, 那麼 "改組" "被改組" 差在哪裡 (為何文獻原文要寫 "指導" "領導")?
3. "五嶽" vs "五岳" 在參考來源 "台灣登山一百年" "台灣百岳全集" 原文都是這樣寫, 舊版的 "五岳" 和新版的 "五嶽" 原文用的字就是 "岳" 和 "嶽" 是不同的字. 如果不做手動轉換, 在簡體頁兩者都會自動顯示 "五岳", 在繁體頁兩者都會自動顯示 "五嶽", 讀者會被混淆根本無法區分, 和原始文獻使用不同的 "岳" 和 "嶽" 兩字不符.
它會刊就是這樣寫, 不然難道要原創研究嗎?
210.63.204.61留言2023年8月8日 (二) 09:31 (UTC)[回复]
另外補充一些
  • "台灣登山一百年" 88頁寫改組後會名是 "台灣山岳會, 而非台灣省山岳會", 106頁刊登一張山岳會1946年舉辦登山比賽的獎狀照片, 上面寫 "台灣山岳會", 而不是 "台灣省山岳會" (原文用 "台" "岳"), 所以也可佐證你原來的編輯是錯誤的.
  • 同書99頁提到 "五岳", 是舊版的五岳, "五岳俱樂部", 用的字都是 "岳"; "台灣百岳全集" 有同時介紹舊版 "五岳" 和新版 "五嶽", 用的字各是 "岳" 和 "嶽", 你的編輯變成 "五嶽俱樂部", 和文獻原文不符. 另外, 上河文化百岳一覽表 也有舊版 "五岳" 的圖章附圖, 用的是 "岳" "台灣五岳登峰紀念" "台灣省山岳協會" 等字樣, 而不是 "嶽".
210.63.204.61留言2023年8月8日 (二) 10:16 (UTC)[回复]
另外歪樓討論一下隔壁樓 台灣山岳會, 它附了一個內政部營建署台灣國家公園官方參考來源 [1]
觀察其內容
"中華民國山岳協會
1937年5月間,臺北市參議會(現今為市議會)議長周延壽及蔡禮樂、周百鍊、黃春生、謝永河、雷樹水等熱愛大自然登山活動的一群人,發起組織「臺灣省山岳會」並接管日人因大戰而停頓中之「臺灣山岳會」,啟動推行登山運動。"
明顯在改編歷史, 1937年哪來的 "臺灣省"? 如果1937是1946年的筆誤, 那麼怎麼會辦一個公開登山比賽, 獎狀卻寫由 "台灣山岳會" 頒發? 這種明顯不合常理的來源能引用嗎?
而且, 如果用這個來源, 這兩者的斷代 (我個人是主張應合併, 因為連山協官網的會長任次都是戰前戰後通算的, 但如果真要分) 放在1950年合理嗎?
210.63.204.61留言2023年8月8日 (二) 11:12 (UTC)[回复]
閣下對此主題的了解我沒有意見,感謝編輯,但閣下的編輯還請自行更改,我不再「隨意」更動,以表達我的尊重。也希望閣下同樣尊重條目創建者,我從以上文中感覺不到善意的討論。條目未改進前,我不會支持撤下POV模板。Happywikier2023年8月8日 (二) 16:16 (UTC)[回复]
提醒,請注意此人加入的來源都為第一手來源,需要一一檢視,不要被假來源給誤導,此人是慣犯,利用來源發表原創研究。--2403:C300:4A52:F5B8:2D16:EF47:EF62:9FD9留言2023年8月8日 (二) 17:55 (UTC)[回复]
@2403:C300:4A52:F5B8:2D16:EF47:EF62:9FD9
請指出哪一項是 "假來源"? 不然無法討論.
2023年8月9日 (三) 06:26 (UTC)--210.63.204.61留言2023年8月9日 (三) 06:26 (UTC)[回复]
1946年的改組 "不是台灣省山岳會": 除了林玫君 "台灣登山一百年" 明確寫出這句, 另外還有
  • 山協官網的旁證, 山協官網從未提到這個詞, 而其網頁 "歷任理事長簡介" 這樣寫: "第五任 周延壽(1946-1959年)◎戰後「臺灣山岳會」會長。(1946-1950)◎「臺灣體育會山岳協會」會長。(1950-1959)" 沒有提到 "台灣省山岳會".
  • 台灣省體育會 "改組" 於1946年6月1日 (google 來的, 我不知是否可靠); 內政部營建署台灣國家公園官方網頁說周延壽等人發起組織, 要接管日人臺灣山岳會; "台灣登山一百年" 說這個組織是 1946年5月16日召開委員會推選周延壽, 此前日人5月4日就已開會移交會務, 而這些都在台灣省體育會改組以前.
2023年8月9日 (三) 05:56 (UTC)--210.63.204.61留言2023年8月9日 (三) 05:56 (UTC)[回复]
我補充說明有關「戰後初期風雨飄搖、百廢待舉」還有入山管制的問題, 本條目參考來源林玫君 "台灣登山一百年" 90頁以後的原文是這樣寫的: "歷經戰爭的摧殘... 在一切建設尚屬過度的時期, 登山活動受挫愈發嚴重... 當時要進入高山, 可是件困難的事..." 然後書中繼續介紹了1946年當時的入山管制措施, 以及要爬山的困難....
"風雨飄搖... 入山管制" ("風雨飄搖" 等語, 目前的條目已被回退), 我認為這裡要有與原文 "歷經戰爭的摧殘... 一切建設尚屬過度..." 的等同義詞列在這裡, 不然無法解釋為什麼山協初期只能進行郊山活動; 另外本樓樓主的編輯也提到 "入山管制", 是為了解釋為什麼要加入特許協會才能爬山. 這裡的重複是因為文章被編輯切割移動排版後而不得不的. (因為原始來源這兩件事是接著寫的, 而不是像目前條目是分開的)
210.63.204.61留言2023年8月11日 (五) 03:14 (UTC)[回复]
@Happywikier君,210這個IP和180.214.186.148為同一人,交錯支援編輯可視為使用傀儡,目前先恢復到較為穩定版本,再請閣下抽空檢查內容是否有誤,謝謝您。--Mafalda4144留言2023年9月6日 (三) 13:23 (UTC)[回复]
感謝您!--Happywikier2023年9月7日 (四) 14:30 (UTC)[回复]

"中華全國山岳委員會" 與 "台灣省體育會山岳協會" 的關係[编辑]

目前條目是寫成 "台灣省體育會山岳協會" 改組成 "中華全國山岳委員會". 不過我仔細再閱讀林玫君 "台灣登山一百年", 發現她描述 "中華全國山岳委員會" 成立時, "台灣省體育會山岳協會" 還是存在的, 只是兩者 "會員泰半相同, 重大活動兩會共同推動", 而 "台灣省體育會山岳協會於是勸導會員加入中華全國山岳委員會". 在戒嚴時代的這種隱晦描寫法, 看起來就很有冤情. 先不管這種不能寫進條目的事, "台灣省體育會山岳協會" 改組成 "中華全國山岳委員會" 須要根據此文獻改寫嗎? 要怎麼改? 210.63.204.61留言2023年8月9日 (三) 15:58 (UTC)[回复]

這個問題, 我看錯了, 當我沒問吧~
210.63.204.61留言2023年8月9日 (三) 16:08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