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中華民國外交/檔案1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Untitled

好奇怪,怎么没有1949年之前的哦?--刻意 05:07 2006年10月19日 (UTC)
(:)回應:「國民政府大陸期間外交」這段已提及了。--Eno TALK 2007年5月11日 (五) 03:17 (UTC)

邦交國中文譯名

既然是講中華民國外交的頁面,則與中華民國建有邦交的國家之中文譯名,是否以在中華民國領域內通用(亦為中華民國官方所採用)者為宜?

畢竟有許許多多的中文譯名,並不是只有一種「官方譯法」,也不是所有中文的使用者,都習於使用該種「官方譯法」;為符合維基追求客觀的精神,在不同中文譯名的採用上,宜因事、因地制宜,而非強求「書同文」。不知各位以為然否?

網友若無異議,改天得空,我會將頁面上所顯示的,與中華民國建有邦交的國家之中文譯名,改為在中華民國領域內通用的名稱。

Fuenping 05:10 2006年11月7日 (UTC)

註:此處原有文字,因為與本討論頁面無關,已由Theodoranian(留言)於2007年5月8日 (二) 15:04 (UTC)刪除,尚祈見諒。若有異議請至互助客棧或向管理員反映。

1949年前的中華民國外交

為何1949年前的中華民國外交沒有描述? -- 202.125.247.100 06:25 2006年11月10日 (UTC)
(:)回應:「國民政府大陸期間外交」這段已提及了。--Eno TALK 2007年5月11日 (五) 03:17 (UTC)

台圣邦交生变?

先声明我不想幸灾乐祸,不过这才几个星期啊……看来老康把权力夺回来了,民国的外交部又要忙一阵了。这是地址:[1]。--阿菲利菇维基食用菌协会SVG矢量图?找我就对了 2007年6月9日 (六) 02:56 (UTC)

兩岸為這種「鼻屎大的國家」浪費人民的納稅錢,還真是無聊至極。—出木杉 2007年6月9日 (六) 03:03 (UTC)
我來發表一篇楚弓楚得的悖論好了,哈哈。--百楽兎 2007年6月9日 (六) 04:05 (UTC)
这可不是楚弓楚得了,圣卢西亚两边都占便宜完了,到头来两边都丢钱。--阿菲利菇维基食用菌协会SVG矢量图?找我就对了 2007年6月9日 (六) 06:03 (UTC)
不知道中國的使節級以上的正式邦交國數量為多少?有沒有比美國多?如果多很多,這種政策是否只是為了讓中華民國零邦交國?--winertai 2007年6月9日 (六) 06:55 (UTC)
169个,可能没有美国多,和美国没有建交的恐怕只有伊朗和朝鲜。联合国的会员国有192个。梵蒂冈没有加入联合国。—方洪渐 2007年6月9日 (六) 10:14 (UTC)
(:)回應,據我所知美國於他國設正式大使館的邦交國似乎沒有169個那麼多。(好像只有80幾個)不知道有沒有這方面的確切資料?我個人認為美國不太可能會在帛琉諾魯設大使館--winertai 2007年6月9日 (六) 15:41 (UTC)
(:)回應,中国大陆也没有在每个国家都派驻大使,很多地方只有一个名义上的大使馆,使馆人员不会超过三个。我认识一个家伙,曾经在基里巴斯一个人升国旗升了四年,每天的任务就是盯着基里巴斯的外交部,看看有没有台湾人来。金翅大鹏鸟(talk) 2007年6月11日 (一) 04:19 (UTC)
有没有人为这些长期变换的邦交国力一个列表,注明何时何人建立复交之类。—Ksyrie 2007年6月9日 (六) 11:36 (UTC)
这种事件没有代表性(简单说就是不能成为一个分类属性),我想应该在主条目里说明而不是列成表。--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6月9日 (六) 11:41 (UTC)
日本也沒有實際在每一國家設立大使館(可能是因戰亂或其他因素),有些國家的業務是鄰近國家的使館代理的。另外除了北韓及伊朗,不知道被美國列為禁運的幾個國家(敘利亞、蘇丹、索馬利亞等)是否有與美國建交?—Ellery 2007年6月9日 (六) 17:37 (UTC)
之前聽過一種說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其實有實力讓中華民國的邦交國數歸零,只是怕一但歸零後,美國會以種種藉口託管台灣,或是台灣立刻宣佈放棄「中華民國」國號逕行「正名」。—Ellery 2007年6月9日 (六) 14:24 (UTC)
(:)回應,台灣媒體似乎刻意不將「國外承認」是「中華民國(或台灣)為主權獨立國家」要素輸入予台灣民眾,因此指責金援的輿論一直存在,加上民進黨於在野黨時期罵過金援這種事情﹔因此我對外交邦交國遲早崩盤一事感到來臨日期不遠矣。只不過,我倒很好奇,中國一般民眾對於多這幾個邦交國這等外交勝利,會很雀躍嗎?--winertai 2007年6月10日 (日) 09:29 (UTC)
美国也不愿看到台海局势过快向一方倾斜,他们冀希望保持目前现状,不想过早把台湾牌出掉。不过中华民国邦交国归零的尴尬局面对于台独分子来说确实是利好消息,北京方面如果把事做绝了也是给自己徒添烦恼。—lastman(Talk) 2007年6月9日 (六) 18:11 (UTC)
如果说所有的台湾邦交国都向钱看,而大陆又下定决心用钱来把台湾的外交砸掉,那么肯定就能砸掉。不过觉得要全部砸完还是有困难,因为梵蒂冈不是用钱砸得下来的,两边在对待宗教问题上目前看来分歧还相当大。--阿菲利菇维基食用菌协会SVG矢量图?找我就对了 2007年6月9日 (六) 14:37 (UTC)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教廷也只差在宗教歧見(包括主教任命方式等等)了,宗教歧見這塊大石頭若搬得開,兩國建交是遲早的事了。教廷雖然在台北市設有大使館,但一直只派代辦未派大使。—Ellery 2007年6月9日 (六) 17:43 (UTC)
分歧还真的不小,中土明教都不受波斯总教隶属。要爱国教会听命罗马教廷难啊。另外南美的那帮与中华民国邦交的小国与教廷关系貌似不错的样子—lastman(Talk) 2007年6月9日 (六) 18:32 (UTC)

批评一下「鼻屎大的國家」这种蔑视小国的说法,这是很没修养,以及明显缺乏智慧的人说的话,尤其说这话的陈唐山其“国家”面积也不大,更显得矛盾及可笑。英国、法国都是小国,但其在近代对世界的贡献比所谓的大国,如中国、印度、巴西等强多了。而新加坡虽小,其人民生活水准也非中国许多地方可及。

人家国土虽小,却珍惜国土,环保做得很好,反观大陆,黄河、长江都成了大臭水沟,很多地方都污染了,国土再大也是给人一个大垃圾堆的感觉而已。

强调中立的维基人更不应该引入这种没智慧的说法。--真實事求是() 2007年6月10日 (日) 08:09 (UTC)

反正一個無恥兩個無聊,這個話題不再奉陪就是。1990年代初,時任中華民國外長錢復也稱「今后不會再與『小朋友』建交」,看來國民黨時代中華民國的外交就很沒修養沒智慧;海峽西岸也慣于稱對岸的邦交國為「黑少小窮」,和鼻屎沒啥區別,請問是否也是沒修養沒智慧。華人充「大國」「天朝」慣了,所謂「鼻屎」只不過是「小國」的直白講法而已。經常充「第三世界」大哥,不也是替某些國家代勞,承認「弱國無外交」「小國無外交」嗎;教科書動輒夸耀「我們的面積等于整個歐洲」「我們面積世界第三,人口世界第一」;動輒以「小」冠于其鄰國更是口頭禪了。即使是「垃圾」,只要大,在一些人眼中也是很光榮的,好歹這也是「世界第一」「大」呀!—出木杉 2007年6月10日 (日) 09:41 (UTC)
我听说现在一些地区的中小学地理教科书做了一些变动,把“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改成了“幅员辽阔、但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匮乏”。这也是心态上的进步吧。不过讨论到这,似乎有点离题了。—lastman(Talk) 2007年6月10日 (日) 10:26 (UTC)

沙文主义心态,每个大国的国民都不可避免。这是历史遗留的问题,没有办法。但是现代国际关系已经不是强权时代了,很多人的头脑还转变不过来观念。— Mukdener  留 言  2007年6月10日 (日) 19:41 (UTC)

看不懂这个User:Dnssgh想要说什么。真實事求是很好意地指出了他犯的错误,他却啰嗦一大堆,是要给他自己辩解还是开脱?如果说教科书和外交部有错误,那User:Dnssgh就可以无辜了?—Linuxwindows 2007年6月10日 (日) 21:42 (UTC)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兩個中國這種外交戰非常幼稚、無聊。中國人之間自己内斗,讓蠻夷外國得利。—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中華天下對話貢獻)於2007年6月13日 (三) 14:25加入。

不要想當然爾

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國家不盡然都和中華民國「好過」,像愛爾蘭、摩納哥這些國家。仔細想想,中華人民共和國于1975年和歐共體建交時就已要求成員國不得與中華民國有正式外交關系,愛爾蘭又怎會和中華民國有過邦交呢?有些國家則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前幾年就先與中華民國斷交,如葡萄牙,1975年就跟中華民國「分手」了,只是遲至1979年才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所以這些國家不全是玩「零和游戲」的,比如最新的紐埃,和中華民國就不曾有邦交。Cybercicada (留言) 2007年12月25日 (二) 06:07 (UTC)

科索沃的邦交

目前應該沒有辦法證明中華明國已經與科索沃建交了吧?目前條目裡的參考文獻只能正名中華民國承認柯索沃而已,並沒有到兩國建交的地步吧?--龑龍 (留言) 2008年2月19日 (二) 17:57 (UTC)

科索沃鸟都不鸟‘中华民国’

真是的

人家中國有國名請用國名,西元幾年了還中共政權(中共當局),中華民國政府已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是被大清帝國給賣掉而不是日本強迫佔領,一天到晚喊中華民國萬歲卻還在用台灣地區,我們是沒有國名嗎!--Honmingjun (留言) 2009年9月6日 (日) 10:28 (UTC)

不要再誤認為認為任何國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就是與中華民國斷交

之前發現在斷交表中有人誤以為部分國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就是與中華民國斷交而把部分國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之年當作其與與中華民國斷交之年,而事實上這些均是"想當然"之錯誤,之前我更改了,但又有人回復原狀,在此給大家說明一下: 1.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西德及新加坡在1972及1992年建交,但此前兩國沒有與中華民國建交,自然就沒有斷交 2.中華民國於1964年在馬來西亞建立總領事館,但並無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自然就無需在197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馬來西亞建交時斷交 3.荷蘭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72年建交,但因荷蘭在中共建政後即予以承認而於1950與之斷交 4.葡萄牙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79年建交,但中華民國早於1975年因葡萄牙左翼政府上台而與之斷交

NPOV

非中立内容如下:

但另一方面,北京当局的外交体系并未体现出相应的政策调整,部份外交官仍维持以往打压中华民国的态度。马政府上任后,截至2008年9月底的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阻挠台湾国际空间的重大事例有十三件,包括借联合号海钓船事件矮化中华民国的国际地位、阻止李登辉等台湾政要出访、阻止中华民国与美国官方接触正常化、打压台湾学童海外表演、杯葛中华民国争取参与国际组织、挖中华民国侨界墙脚等,「外交休兵」政策甚至被泛绿阵营讥讽为「外交休克」政策。

理由:1 维基百科不是宣传工具,2 以中华民国为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为非,台湾中心

维基百科拒绝宣传。维基百科不是演讲台、宣传工具或者广告场所。因此,维基百科不是

  1. 说服他人或拥护某方的场所。条目当然可以客观地描述某一主张的内容,但必须符合中性的观点。如果您想就您的高见说服其他人,请创建您的个人博客

以上见WP:NOT#SOAP

维基百科把中华民国视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位相同,意即双方是对等而不互相隶属的政治实体;但为保持中立,对于此二者究竟是一个国家或是二个国家,维基百科的立场是保持沉默,不对任何一方表示支持或反对,这一点也请各位在撰写条目时能稍加留意。见维基百科:避免地域中心

Lianxx (留言) 2011年5月25日 (三) 05:10 (UTC)

臺灣外交關係系列條目的命名

@Tp0910: @廣氏: @Arthur011: @Owennson: @A900040a900040: @Matt Smith

近日「臺灣與XX關係」等外交史條目經多次更名,現多數暫定於「中華民國/臺灣與XX關係」的名稱,但這個命名方式牽涉一些疑問:

  1. 能否強調臺灣與這些國家的外交史在條目中並不限於民國時期,而是包括了包括民國前後臺灣古今的歷史?
  2. 能否強調臺灣與這些國家的外交史在條目中也包括了民國政府在遷臺後的外交史?
  3. 命名方式是否精簡而準確?
  4. 是否符合中立原則?

就此,部分編者早前於進行過一些討論,得出以下一些提案:

  1. 中華民國與XX關係
  2. 臺灣與XX關係
  3. 中華民國/臺灣與XX關係
  4. 中華民國(1949年後)/臺灣與XX關係
  5. 臺灣/中華民國(1949年後)與XX關係
  6. 中華民國(臺灣)與XX關係

其中,初步共識得出「中華民國(1949年後)/臺灣與XX關係」或「臺灣/中華民國(1949年後)與XX關係」為較佳選擇。雖然我認為這個名稱稍為冗長,但卻似乎是比較可行的折衷方法。惟我在這方面並非資深參與者,這個問題也牽涉政治的爭論(如Talk:中華民國#國家通稱是否需要加臺灣?Template talk:中華民國外交#建議統一由臺灣與XX關係代替中華民國-XX關係),故在此希望能獲得各位編者的更多意見。謝謝。— lssrn | talk 2015年6月21日 (日) 11:12 (UTC)

(!)意見「臺X關係」:臺灣與這些地方在外交史在條目中包括臺灣古今歷史,也包括民國政府遷臺後;命名精簡準確,符合地域命名中立。Arthur011留言2015年6月21日 (日) 13:19 (UTC)
我有一問題:你們希望以中華民國作為條目主軸,還是以臺灣為主軸?(這怎麼好像問你是否支持台獨...)如果採用彈性描述,相信以後還會遇上和我差不多的人會移回去。--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15年6月21日 (日) 14:40 (UTC)
「臺灣」是地名,要與這其他地方在外交史在條目中包括臺灣古今歷史、民國政府遷臺後;又要命名精準,符合地域命名中立,可以接受吧。可況有「美日關係」、「英美關係」為先例可循。Arthur011留言2015年6月21日 (日) 14:59 (UTC)
(!)意見用國名強調地方古今歷史有難度:例如夷洲孫吳之關係,臺灣清治時期等。Arthur011留言2015年6月21日 (日) 15:05 (UTC)
(!)意見這都要怪歷史大人物,把這難題留給後人.....我傾向✓臺灣/中華民國(1949年後)與XX關係✓臺灣(含國府 or政府 or國民政府遷臺後)與XX關係」,兩者皆符合條目中的歷史發展脈絡(政權先後順序),後者又更簡潔些。但此命名法只限於涉及1945或49年以前的臺灣對外史,其他條目還是使用「中華民國與XX關係」為宜。@Owennson:我的私心是希望以中華民國為條目命名主軸,但也接受視內容、政治現況做彈性調整,就好比有中X關係、中國-XX關係、中華人民共和國與XX關係一樣,太硬性的話很難面面俱到。至於移來移去的問題,若將來有新的多數共識形成,當然可以再做調整。--Tp0910留言2015年6月22日 (一) 09:14 (UTC)
(!)意見現在問題是將「地名」和「國名」之意義混在一起用。「臺灣」是「地名」,不是「國名」。例如清朝中國歷史一部分,清朝末年之大清帝國是「國名」,在此情形,「中國」可以說是「地名(地方名稱)」之一。然而,「中X關係」、「中國-XX關係」可以是現代中國(指「國名」)與XX之關係,也可以理解為包括中國地方古今歷史(指「地名」)與X之關係。Arthur011留言2015年6月22日 (一) 12:24 (UTC)
臺灣當然是地名,除非更改現狀。依照閣下所言將其套用(不知誤解否),臺灣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臺灣戰後1945年被接收、1949年遷至臺灣的中華民國是國名,臺灣被中華民國統治,但政治現況下的中華民國無法簡稱中國,所以中華民國可以是國名,也可以是地名。因此,用「中華民國與XX關係」是說得過去的,且為了多方考量,加入臺灣可使語意更精準,這就回到我之前曾經使用過的「中華民國(臺灣)與XX關係」。但有鑑於避免統獨爭議,我還是傾向「臺灣/中華民國(1949年後)與XX關係」、「臺灣(含國府 or政府 or國民政府遷臺後)與XX關係」,不同意識形態者,照字面各取所需。腦袋快打結了.....--Tp0910留言2015年6月22日 (一) 15:26 (UTC)
(!)意見:我個人不贊成「臺灣/中華民國(1949年後)與XX關係」,原因是容易被誤解為臺灣等於中華民國,而且使用半形符號 / 看起來不美觀。「臺灣與XX關係」可以存在,但只限於非官方關係,而既然是非官方關係,條目中就不應為「臺灣」加上任何國旗。至於「中華民國與XX關係」則是中華民國與其他國家的官方關係,與非官方關係「臺灣與XX關係」無關。--Matt Smith留言2015年6月23日 (二) 02:39 (UTC)
既然台湾为地名,就不应该作为国名用于描述国家政治统治实体之间的外交关系,其实保留“中华民国与XX的关系”比较好,再次之,可以添加特殊描述,如“1949年后中华民国与XX的关系”之类,无需要也不应该提及台湾这个地名。——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5年6月23日 (二) 03:22 (UTC)
(!)意見:注意以下例子:「朝鮮」可以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指「國名」),也可以理解為朝鮮半島(指「地名」);美利堅(America)可以是美利堅合眾國(指「國名」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也可以理解為美洲(指「地名」The Americas)。用簡稱就可以用「最大公因數」來解決名謂之爭議;與其尋求「最小公倍數」,寧願增修條目內容。Arthur011留言2015年6月23日 (二) 04:00 (UTC)
(!)意見:還有一個例子:「日本」可以是日本國(指「國名」),也可以理解為日本列島(指「地名」)。「X日關係」也可以理解為「X與日本列島之關係」(指「地名」),可以完全包含「X地方古今歷史」Arthur011留言2015年6月23日 (二) 07:21 (UTC)
如果这样的话,是不是应该来用大陆替换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国名,台湾替换中华民国作为国名。这种地名、国名、简称混淆不清,随便拿些自以为国名、地名相同的辩解,殊不知自己没搞清楚这是简称还是正式名称等概念的东西,和这些人讨论问题真是累。——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5年6月23日 (二) 09:23 (UTC)
既然提及外交关系,就应该使用更为正式的政治实体的严格名称(其所自称的非简称)来描述,而不是我们简单地自认为随便安个名字上去,或者没搞清楚简称、地名、国名的不同就胡乱YY一番而然卵用。——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5年6月23日 (二) 09:26 (UTC)
(!)意見:如果使用更為正式之政治實體之嚴格名稱,那直接用「X國與XX國關係」不就了事?然而使用正式國名,在此系列條目是行不通,道理如諸位前人多有討論未果。所以,用簡稱可以省卻爭論之時。在正式行文上(例如新聞),「美日關係」、「英美關係」是十分正式之名謂。Arthur011留言2015年6月25日 (四) 11:13 (UTC)
(!)意見:除了國名、地名以外,還可以作為民族代稱,如中國-XX關係可以將XX國華人的內容也包含進去。--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15年6月26日 (五) 14:26 (UTC)
有涉及1945、1949年以前的臺灣對外關係,使用諸如「臺灣與日本關係」、「中華民國(臺灣)與日本關係」、「臺灣/中華民國(1949年後)與日本關係」.....等名稱皆可,我本來就認為此類條目的命名可以彈性調整,非臺灣或中華民國不可。若最後大家的意見莫衷一是,我提議回到原點的「臺灣與日本關係」的命名,並為多次更改此類條目名稱,造成困擾,跟大家說聲抱歉。但有涉及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如「中華民國與美國關係」,以及全篇皆1949年遷臺後的對外關係,如「中華民國與紐西蘭關係」,則使用目前的「中華民國與XX關係」為最佳。總而言之,視條目內容作名稱彈性調整,強求命名統一會造成意見更加分歧。--Tp0910留言2015年6月26日 (五) 18:23 (UTC)
✓Arthur011留言2015年6月29日 (一) 13:30 (UTC)
就依條目內容而定吧,同樓上意見。「中華民國與美國關係」和「臺灣與美國關係」可並存,後者可包含美國福爾摩沙遠征羅發號事件購買臺灣計畫之類的內容。就像「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關係」和「中美關係」應該也不太一樣,如果前者條目存在則應不包含門戶開放政策之類的。-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歡迎參與滅絕地質專題2015年6月29日 (一) 03:16 (UTC)
✓Arthur011留言2015年6月29日 (一) 13:30 (UTC)
如無異議,我在5日後(7月6日),把1945、49年以前臺灣對外關係比重為多的,將條目名稱由原本「中華民國/臺灣與XX關係」,恢復成「臺灣與印尼關係」、「臺灣與菲律賓關係」、「臺灣與越南關係」,而「臺灣與日本關係」則取下disputed title模板。至於比重不多,使用中華民國不致混淆的,則改為「中華民國與澳大利亞關係」、「中華民國與法國關係」--Tp0910留言2015年6月30日 (二) 17:11 (UTC)
✓Arthur011留言2015年7月1日 (三) 00:32 (UTC)
(+)支持-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歡迎參與滅絕地質專題2015年7月1日 (三) 03:12 (UTC)
(+)支持,很高興閣下能改變想法。--ひろし留言2015年7月2日 (四) 12:59 (UTC)

這個是根據內容的情況。現在說成是中華民國(臺灣)與各國各方的關係是恰當的。臺灣在二戰前並不屬於中華民國。如果以中華民國為中心,那麼辛亥革命前沒有中華民國,內戰退守臺灣前中華民國代表整個中國,之後實質為臺灣及附近島嶼。如果以臺灣為中心,那麼甲午戰爭前屬中國(大清帝國),甲午戰爭後屬日本,二戰後屬中國(中華民國),有地方政府。至於全部的對外關係,不僅包含政治,例如臺灣對外關係史、對外交流史,其實也可以是單獨的條目。這和香港、廣東或者福建等等的外關係史、對外交流史之類的一樣,如果有必要單獨成一個條目。 --一二十留言2015年7月1日 (三) 03:51 (UTC)

中華民國駐XX大使列表


我不懂為啥中華民國駐XX大使列表的內部條目(EX.中華民國駐聖文森大使列表),都要同時置入"中華民國與XX的關係"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與XX的關係"(EX.中華民國-聖文森關係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關係)。明明就是台灣的外交條目為啥還要放入其他國家的外交相關的條目(大部分還是紅鏈)?? 希望可以跟大家討論個共識。2001:288:A001:965:70C8:AAEF:3AEC:1904留言2016年12月4日 (日) 12:21 (UTC)

有相關性的延伸閱讀,至於紅鏈,則隨時可創建。中國駐外大使列表中,也一樣列入中華民國與XX關係條目。--Tp0910留言2016年12月4日 (日) 12:31 (UTC)
就是個大使列表。提相關性幹嘛? 相關性就放中華民國與XX關係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與XX的關係就好了。
但是我想到的問題...
  1. 中國駐尼加拉瓜大使列表這類的外交條目比較麻煩。現階段維基條目提到中國都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但這類國家卻有與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有過建交。這時候中國駐XX大使列表的命名就顯的尷尬了。這個中國無法代表兩個國家違反中立的觀點。
  2. 有些國家大使列表包含了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的外交狀況(甚至之前),像是中國駐巴拿馬大使列表,這時候兩個中國的外交條目都可以去包含這個內容,那之後呢? 這個國家選擇與其中一個中國建交後,對另外一個中國就是屬於斷交了。但是現階段與台灣建交,條目卻被命名為中國駐XX大使列表。Zenk0113留言2016年12月4日 (日) 15:39 (UTC)
在巴拿馬的眼中,巴拿馬不是與「台灣」維持邦交,而是與「中國」維持邦交。這是因為巴拿馬承認中華民國為中國。因此敝人認為中國駐巴拿馬大使列表的條目名稱沒問題,可以算是名從主人。--Matt Smith留言2016年12月4日 (日) 16:19 (UTC)
是否統一與中華民國與外交國家的條目命名? 中華民國駐XX大使列表, 這樣比較好管理也不易混淆,這些外交國家有些說斷就斷或,我不想那天又因為態度不同又來改條目名稱。
這些條目大都包含大清的外交官,如果條目名稱改為「中華民國駐XX大使列表」將會與條目內容不符。目前這樣比較一致。--Matt Smith留言2016年12月5日 (一) 01:17 (UTC)
我的想法是,中華民國 (大陸時期)大清前的大使列表兩邊條目都可以撰寫(中國駐xx大使列表或是中華民國駐xx大使列表),但至少條目統一命名就可以直接分清楚這是那個國家的大使列表。Zenk0113留言2016年12月5日 (一) 03:45 (UTC)
順便問一下,模板:中國駐外大使,是否可以將中華民國的外交國拿掉? 這應該不符合中立觀點吧? 頂多曾經建交又斷交的列入已斷交國家分類應該比較合理吧? Zenk0113留言2016年12月4日 (日) 15:48 (UTC)
因為中華民國的邦交國仍然承認中華民國為中國,所以不適合將中華民國的邦交國拿掉。--Matt Smith留言2016年12月4日 (日) 16:22 (UTC)
@逐风天地:請教閣下,為何把大量中華民國駐XX大使列表底下放入模板:中國駐外大使?? Zenk0113留言2016年12月4日 (日) 16:15‎ (UTC)
總是有人想把問題複雜化,一天到晚想這些有的沒的,不累嗎?維基百科就是這樣常搞得烏煙瘴氣,臺灣獨立不就什麼事都解決了!--Tp0910留言2016年12月4日 (日) 17:13 (UTC)
就算台灣獨立這些複雜的問題還是存在,中國這個詞在大部分國家的眼中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那為何不把他寫清楚?硬要在中國XX條目下寫中華民國的事或是同時兩個中國的事,又或是在中華人民共合國的條目下寫中華民國的事? 又或是把中國這個定位不清寫入條目誤導大家 Zenk0113留言2016年12月5日 (一) 00:33 (UTC)
縱使這些複雜的問題還是存在,但也與台灣不再有關係了,因此User:Tp0910所言也不是沒道理的,不過這應該是另一個話題了。
雖然目前中國這個詞在大部分國家的眼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但我們不能否認仍然有部份國家承認中國是中華民國。敝人建議條目名稱不更動,但在條目開頭向讀者說明清楚是因為中國代表權的問題、中華民國的邦交國承認中華民國為中國。--Matt Smith留言2016年12月5日 (一) 01:17 (UTC)
ok! 我會在中國駐xx大使列表的條目,註明這個條目的中國指的是中華民國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避免使用中國這個字眼。Zenk0113留言2016年12月5日 (一) 03:45 (UTC)
抱歉,没有收到阁下的ping。阁下有这样的疑问,无非是认为“中华民国驻XX大使”不是“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使,不应该列入中国大使模板。但是,这个模板里不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使,还囊括了清朝和中华民国的公使、大使和驻独立国家的领事,难道这些都需要删去吗?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像孙悟空一样无父无母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吗?那么同理,是不是应该重建“中华民国驻巴拿马大使列表”,里面不能追溯到清朝宣统元年,而应该从民国时期开始算。
在1912年至1949年之间,中华民国作为“中国”当之无愧的合法政府,在国际社会中行使着中国的代表权;在1950年至1971年之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播迁台北的中华民国政府作为同一个国家的两个分立政权,在外交上争夺“中国”代表权,其中,“中华民国”政府一直代表“中国”在联合国行使权利。这两个阶段的中华民国大使,难道不能列入中国大使模板吗?在1990年代以前,包括李登辉先生初登大宝头几年,台湾在国际社会上虽然不再具备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争夺“中国”代表权的实力,但还是一如既往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争夺“中国”代表权。试问,一个不断强调自己代表“中国”的中华民国政府派驻的大使,不能列入中国大使模板里吗?1990年代以来,事情越来越复杂,我不想多谈。您退回了我对“中华民国驻教廷大使列表”的编辑,那么我只针对梵蒂冈的事情多说两句,陈水扁先生和马英九先生都出访过梵蒂冈,只是不知梵蒂冈是怎么称呼两位先生的呢?台湾总统?中华民国(台湾)总统?中华民国总统?中国总统???
这样说来,“中华民国驻巴拿马大使列表”也不能从1912年开始算,得从1950年开始算,那时才是“全靠台湾的资源与台湾派的外交官”,也不对,从1972年开始算吧,或者从1996年开始算?从2000年政党轮替时开始算?还是从2016年小英执政开始算吧。民进党执政时期的大使算贵岛的,国民党执政时期的大使就算外来殖民政府的吧。
总结一句话,中华民国是中国在1912年至1949年之间当时无愧的合法国号,且在1949年之后长期使用着。贵岛只要还坚持使用这个国号一天,就注定无法和中国进行切割。--大南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2016年12月11日 (日) 15:44 (UTC)
另外,这算是我对两岸驻外大使议题的最后一个回复。我的兴趣爱好已经转移至他处,以后不会再对这个议题发表意见。谢谢。--大南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2016年12月11日 (日) 15:46 (UTC)

外部链接已修改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中華民國外交中的4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8月3日 (四) 13:00 (UTC)

外部链接已修改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中華民國外交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8年8月29日 (三) 11:59 (UTC)

刪除"外交關係是建立在承認中華民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的基礎上"

根據以下來源,中華民國已在1980年代改變外交政策,接受邦交國雙重承認

-"Taiwan no longer required other nations to cut their ties to Beijing before establishing ties with Taipei. Dual recognition was tolerated."[2]

-"Taiwan ... has attempted to make relations even easier for its foreign affairs partners by allowing dual recognition of both China and Taiwan, which China does not."[3]第10頁

-"With anti-communist appeals evaporating, the ROC shifted its diplomatic strategy. One crucial step was acknowledging the legitimacy of the PRC on the mainland and thus opening up the possibility of dual recognition."[4]第170頁 --Visaliaw留言2019年11月27日 (三) 02:57 (UTC)

請閣下在此摘錄那些來源中的相關文字以佐證自己提出的論點。並請勿再度在共識出現之前自行刪除條目中原有的內容。--Matt Smith留言2019年11月27日 (三) 05:02 (UTC)
已摘錄--Visaliaw留言2019年11月27日 (三) 09:20 (UTC)
那些文字並沒有否定「外交關係是建立在承認中華民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的基礎上」,只提到允許「Taiwan」和「China」之雙重承認。方針WP:NOR有言:「切勿超越來源中的表達,或者將來源用在與其本意不符的場合」。--Matt Smith留言2019年11月27日 (三) 10:19 (UTC)
允許雙重承認顯然與承認中華民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互相衝突,兩個都承認就不是"唯一合法",而且這是討論頁,沒有WP:NOR的問題--Visaliaw留言2019年11月27日 (三) 18:23 (UTC)
「允許雙重承認顯然與承認中華民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互相衝突」是閣下的推論,來源中沒有那樣說。對於「Taiwan」和「China」的雙重承認也可以是不涉及中國代表權的雙重承認,不見得一定要涉及中國代表權。
如果閣下想把「超越來源中的表達」的推論應用到條目裡,就有WP:NOR的問題。
另外再提醒閣下,我們還沒有得出共識,請勿再自行刪除閣下個人不認同的內容,否則容易被視為擾亂維基百科。--Matt Smith留言2019年11月27日 (三) 22:36 (UTC)
你們是在說都代表中國還是共同代表中國??Heartingvia留言2019年11月28日 (四) 08:54 (UTC)
其中一個代表中國。不是共同代表。--Matt Smith留言2019年11月28日 (四) 09:21 (UTC)
其中一個代表中國,就是爭一個中國的中國代表權。這現實講我不看好,且不管藍綠視乎在國際上這幾年到沒感受到有在爭這代表全...如果真要爭感覺共同代表比較可能....好回歸正題中國民國政府從民選開始是否還有在爭取中國代表權?在國際上爭取的主要是甚麼?Heartingvia留言2019年11月28日 (四) 11:47 (UTC)
ROC從1988年開始已沒有強求中國代表權,但也不反對(見[1])。至於ROC在國際上爭取的是什麼,這要問ROC發言人。--Matt Smith留言2019年11月28日 (四) 11:57 (UTC)

参考資料

有沒有"不反對"似乎與執政的政黨有關[5]--Visaliaw留言2019年11月29日 (五) 07:11 (UTC)
閣下的來源沒有說反對。--Matt Smith留言2019年11月29日 (五) 08:16 (UTC)

@Visaliaw條目的修改方式也應藉由共識決定,而非由閣下自行操作。敝人提議的修改如下:

現行條文

中華民國外交是指中華民國外交關係,其與邦交國的外交關係是建立在承認中華民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的基礎上,即使在1949年兩岸分治後仍是如此

提議條文

中華民國外交是指中華民國外交關係,其與邦交國的外交關係在過去是建立在承認中華民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的基礎上,自1988年李登輝繼任總統之後則改採務實外交而不再強求中國代表權。

--Matt Smith留言2019年11月29日 (五) 05:50 (UTC)

我提議的修改就是我剛剛寫的版本[6],您的版本中"儘管如此,目前中華民國的邦交國在外交上依然認為中華民國代表中國。" 的來源為何? 另外如何定義"代表中國" ? 是指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席位還是聯合國會員席位還是別的? --Visaliaw留言2019年11月29日 (五) 07:11 (UTC)
閣下的版本遺漏了重點,敝人難以認同。
閣下詢問的來源就是敝人在上面提供的民報的來源。閣下若對「代表中國」有疑問,那麼改為來源標題所說的「認為中國就是中華民國」也行,已改。--Matt Smith留言2019年11月29日 (五) 08:16 (UTC)
中華民國外交部對邦交國 如何認為中華民國 有利益衝突,所以那個來源不是可靠來源。而且那來源後面還寫就是台灣,難道要寫"認為中國就是台灣"?。--Visaliaw留言2019年11月29日 (五) 09:08 (UTC)
有其它來源也是這樣說的:「目前中華民國在世界上的23個邦交國,他們對於中華民國的承認,也是承認中華民國是合法代表中國的政府」[7]。--Matt Smith留言2019年11月29日 (五) 09:33 (UTC)
諾魯總統在聯合國大會上的發言:"自从 1949年 10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台湾海峡两岸一直分开治理,任何一方均不对另一方实施控制或管辖。让我把话说得彻底明白:台湾没有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意图。台湾是一个自由的、爱好和平的主权国家,其民主选举的政府是这一岛屿国家唯一合法的政府。"[8]--Visaliaw留言2019年11月29日 (五) 10:30 (UTC)
那麼在最末句中加入「部份」二字,已加。--Matt Smith留言2019年11月29日 (五) 10:53 (UTC)
您提供的來源是建國黨政策委員許慶雄的個人觀點,其他學者有不同的觀點(第96頁[9])--Visaliaw留言2019年11月29日 (五) 20:05 (UTC)
請問閣下所說的其他學者有全盤否定許慶雄的觀點嗎?--Matt Smith留言2019年11月29日 (五) 22:57 (UTC)
似乎有互相衝突之處,摘錄第97頁"台灣的國家經由1996年一個特殊型態的人民自決,全民直接投票普選台灣總統就已不折不扣的存在。就台灣現有的邦交國,我們當以台灣的國家已被二十四個國家所承認加以解釋看待...。就一個在1996年進化脫胎換骨的台灣國,在強悍霸道鄰國——中國,強指為其領土,國際處境艱難下,有二十多個國家的承認"。 根據方針WP:ASF,切勿斷言觀點,因此建議將那句刪除--Visaliaw留言2019年11月30日 (六) 00:30 (UTC)

閣下所提的觀點似乎只是少數。敝人查詢到了許多來源也認為ROC的邦交國對於ROC的承認是「承認ROC為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例如:

  • [10]:「其實目前和中華民國有邦交的國家,都是承認中華民國是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
  • [11]:「台灣人在國際上的困境是中華民國政府被認為根本不是宣稱代表2300萬台灣人而是代表13億中國人。」
  • [12]:「目前我國的友邦國家正是承認中華民國就是中國」
  • [13]:「殊不知這15個邦交國在國際政治、國際法的意義上,只是證明全世界有15個國家承認在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才是代表全中國的合法政府。」
  • [14]:「現在邦交國承認的是中華民國代表中國」
  • [15]:「我們努力維持的邦交國,其實都是「中國邦交國」,因為所有國家,都是在選擇要承認中華民國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中國代表政府」
  • [16]:「而邦交國給的「政府承認」,還是把「中華民國」視為中國唯一合法的政府」
  • [17]:「除了無知於在邦交國裡中華民國政府即中國唯一合法代表政府外」
  • [18]:「目前的邦交國係承認中華民國代表中國」
  • [19]:「有些國家選擇中華民國作為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目前有28國)」
  • [20]:「巴国以前承认中华民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如今改变态度,转而承认北京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是所谓"承认的转移"」

方針WP:UNDUE:「條目不應給予少數觀點與更受歡迎的觀點同樣多的描述,且通常根本不應包含極少數的觀點。」 --Matt Smith留言2019年11月30日 (六) 02:17 (UTC)

您所說的在台灣確實是常見的觀點,但似乎與各國的實際作為不符,以下是邦交國在聯合國的發言:[21][22]

  • 马绍尔群岛:"台湾是一个热爱和平的主权国,只有其民主当选的政府才能成为台湾人民在联合国内的合法代表"[23]"
  • 圣文森及格瑞纳丁:"(2758)决议没有把台湾排除在未来的会员国之外。...今天的实际情况和政治局面与 36 年前截然不同。台湾现在并没有像蒋介石政府在 1971 年所做的那样寻求代表中国。今时今日,由民主选举产生的台湾政府只寻求代表台湾及其 2 300 万人民。我国政府的坚定立场是,台湾申请加入是绝对合法的。...台湾是一个拥有2300万人民的民主进步国家"
  • 圣露西亚:"作为一个拥有 2 300 多万人口的民主国家,中华民国——台湾一直在遵循《联合国宪章》所载的原则,... 我们认为,主权来自人民的意愿,来自自决权的行使或落实。因此,我们感到痛心的是,由正式选出的代表代为表达的台湾人民的意愿,本组织继续不予理睬。因此,圣卢西亚期待着有一天台湾会与世界其它国家一道在本组织会堂中享有其一席之地。"
  • 吐瓦魯:"我们强烈地认为,台湾是一个拥有明确划定的领土和稳固的民主政体的国家,...因此应当尽快解决台湾2 300 万人民加入联合国的自决权问题"

以下是已斷交國家的發言

  • 冈比亚:"台湾并非中国的一部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直在提出这方面的理由:台湾是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它有自己的政府"
  • 布基纳法索:"台湾是一个自由、独立和和平的国家,有一个民选政府,是 2 300 万台湾公民利益的唯一合法保证者。"
  • 萨尔瓦多:"台湾在陈水扁总统的领导下得到了有系统的发展。陈水扁使他的国家成为一个坚决促进和平与国际合作的现代、和平的实体。鉴于这一现实,我们承认 2 300 多万台湾人民同其他民族一样决定自己未来的合法权利。"

你能舉出近年邦交國明確宣稱中國就是中華民國的實際案例嗎?--Visaliaw留言2019年11月30日 (六) 05:53 (UTC)

敝人昨天在最末句加入的「部份」二字已經可以涵蓋閣下現在提供的資料。另就敝人所知,承認ROC的國家在近年沒有明確宣稱ROC就是中國。--Matt Smith留言2019年11月30日 (六) 06:17 (UTC)
我提議改為"有常見觀點認為目前中華民國的邦交國在外交上認為中華民國就是中國。但部分邦交國也曾宣稱台灣是一主權國家,其民選的政府是台灣人民的合法代表"。--Visaliaw留言2019年11月30日 (六) 06:41 (UTC)
雖然這個寫法符合來源,但在引言裡似乎不適合解釋這些細節。不如就暫且不解釋目前的情況吧,亦即不寫「儘管如此,目前……」這兩句。請問閣下覺得如何?--Matt Smith留言2019年11月30日 (六) 07:22 (UTC)
同意--Visaliaw留言2019年11月30日 (六) 07:27 (UTC)
已刪。敝人建議先等24小時,若無人反對再修改。--Matt Smith留言2019年11月30日 (六) 07:39 (UTC)
我現在才看到你加這句,若有人反對歡迎回退--Visaliaw留言2019年11月30日 (六) 07:53 (UTC)

巴拿馬外交

問一下,中華民國好像在2017年6月13日已經和巴拿馬斷交了?112.118.60.227留言) 2021年4月20日 (二) 17:06 (UTC)──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12.118.60.227討論)於2021年4月16日 (五) 16:43 (UTC)加入。 但是在“與南美洲邦交国的關係”項目内還是顯示有外交112.118.60.227留言) 2021年4月20日 (二) 17:06 (UTC)?──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12.118.60.227討論)於2021年4月16日 (五) 16:49 (UTC)加入。

閣下看到的是「巴拉圭」?--Tp0910留言2021年4月16日 (五) 19:41 (UTC)

噢...不好意思,應該是昨日我查資料看得太累看錯了。感謝112.118.60.227留言) 2021年4月20日 (二) 17:06 (UTC)──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12.118.60.227討論)於2021年4月17日 (六) 14:18 (UTC)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