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档案1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我觉得这一段有点问题

我覺得這一段有點問題:

随着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以及西藏和新疆的独立运动大大受到控制,主要的突出问题是台湾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是等待台湾独立倾向的总统陈水扁下台,并希望中国统一色彩较浓的连战和宋楚瑜能在2004年台湾总统大选中胜出。现在海峡两岸的关系可以认为是稳定的。

  1. 西藏和新疆的独立运动大大受到控制?是怎樣的控制?需要在文章中更清楚說明,更重要的是要表達藏獨及疆獨人士的看法。(NPOV!!!)
  2. 有關台湾04年大選的描述看起來很像評論,這真是當局的正式意見嗎?
  3. 兩岸關系如何叫做“穩定”呢?是穩定地差還是穩定地好?不要使用這樣含糊的詞吧。
  4. 還有美國在台灣問題(以及其他問題)中的角色沒有被提及。 --Lorenzarius 16:16 2003年12月4日 (UTC)
说得对,不NPOV--Shizhao 16:27 2003年12月4日 (UTC)
这些内容是翻译自英文版的,据了解,这些内容大多是“分析”,而不是陈述事实。关于西藏和新疆,大概是没有资料的缘故。另外,可能我的翻译也有问题,请参看英文原版。或添加内容(关于美国的角色)。--Samuel 17:29 2003年12月4日 (UTC)
对了,关于西藏和新疆的问题,好像在美国发表的中国人权报告中有提到的。嗯,关于藏独人士的意见,我认为没有必要在这里提及,这里只是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况且那个章节的标题是“台湾问题”,提到西藏和新疆只是引出台湾问题。那些内容可以在诸如“西藏独立运动”中说明。另外,什么叫“稳定的好”和“稳定的坏”?--Samuel 17:31 2003年12月4日 (UTC)
穩定地好:我的收入一直都很穩定——這麼多年來我每月的工錢都有$100000
穩定地壞:我的收入一直都很穩定——這麼多年來我每月的工錢都有$0 --Lorenzarius 19:21 2003年12月4日 (UTC)
吓,我还以为原文中的“稳定”指的是一种“当前的状态”,而不是一种“变化的状态”。因为“没有战争”以及“没有局势紧张”==比较稳定。如果要讨论发展是稳定的变好或稳定的变坏,即好像有点像“评论”了。--Samuel 04:30 2003年12月5日 (UTC)


我第一次到这里,我发现这个条目下几乎完全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方面的资料。--weltbild 23:30 2003年12月21日 (UTC)

为什么这些页面没有被编辑?因为这里是wiki,如果您了解这方面的情况的话,请您贡献出您所知的或您愿意学习的。--Formulax 01:17 2003年12月22日 (UTC)

六四的導火線是否通脹呢?我想未必。這部份可以想一想再改寫。--石添小草 07:54 2004年3月26日 (UTC) 死亡人数不会很多

移動自Talk: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这是谁写的啊? 这哪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啊;分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 需要修改!--云游 03:44 2004年5月12日 (UTC)

的确太偏重政治的来龙去脉,其他都忽略了。不过,大体上还是符合事实的。 Cookin 04:10 2004年5月12日 (UTC)

不管什么历史,人民才是最主要的叙述对象;这个历史以领袖划分时代,极不科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生活,文化,等等不仅没有涉及;反而透出无足轻重的感觉。 这样写是不负责任的!应该重写!--雨天的书 09:15 2004年5月12日 (UTC)

遇到不满意的文章时,欢迎讨论和修改。无一个人(包括管理员)可以说是某一文章的唯一作者或拥有者。维基战区加拿大集团军司令 (对话、留言按这里) 09:27 2004年5月12日 (UTC)

大家动手干吧!!!!维基战区加拿大集团军司令 (对话、留言按这里) 09:33 2004年5月12日 (UTC)

中文維基百科的條目大部份都是由非專業的自願參與者所貢獻的,文章有錯漏在所難免。但這裡漂亮的地方就是任何人對任何條目有什麼不滿意都可以自己動手去修改,讀者同時也是編輯。如果自己對題目有認識,就要勇於更新頁面! --Lorenzarius 10:45 2004年5月12日 (UTC)

移動完畢

内容上有些问题

首先在文字上不够严谨,大量的评述性语言,而非精确的数字和日期,对于一段正在发生的历史来说,现在就盖棺定论未免太早了吧?我们能做的应该是收集整理数据和资料,这才是真真的严谨态度吧?----

在“毛泽东的影响”一段中,“随着人口增长的稳定,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速度是全世界最快的国家之一。”这句话是病句。“经济发展速度”不能说是“国家”。且“随着人口增长的稳定”似乎也有问题,建议改成“随着人口稳定地增长,中国现在是全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更为妥当。--221.226.98.77 13:49 2005年8月30日 (UTC)匿名

编辑战

匿名编辑者加入下列文字

英国《泰晤士报》前总编威廉﹒里斯惊讶地说:“上周末,我看了许多著名经济学家对2005年全球经济的预测。我还收看了中国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播出的类似预测。当我们从一个频道换到另一个频道、从一个话题换到另一个话题、从一位经济学家的预测换到另一位经济学家的预测时,就会发现它们的一致性令人震惊:美元的前景如何?取决于中国。欧元呢?取决于中国。石油价格?取决于中国。工业产品?中国。全球股票市场?中国。债券价格?中国。世界贸易?中国。世界发展?中国。”

我认为这段抄自http://news.bbc.co.uk/chinese/simp/hi/newsid_4180000/newsid_4180600/4180691.stm, 并且和"总结"的小标题不符,应该删除,请大家发表看法. -肉丝跑蛋 (留言) 20:49 2005年7月21日 (UTC)

同意。不只是和小标题不符,和整个条目也没什么关系。--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 (talk to Louer) 20:52 2005年7月21日 (UTC)
這個匿名用戶211.76.97.2xx根本不參與維基的任何討論,衹會到處亂改,如陳水扁、中華民國等條目都是因為由他引起的編輯戰而被保護的。--Wengier 20:54 2005年7月21日 (UTC)

我觉得你们这个关于中国历史的文章挺好,能够尊重比较自由的角度而些。谢谢你们的工作! 一个法国朋友 Mokarider

西藏的加入

195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同西藏当地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遂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

前提应该加上 结束昌都战役后,因为这个协议是解放军取得该战役军事胜利后,胁迫来京的西藏代表团签署的。--维基书虫 00:45 2005年9月5日 (UTC)

毛泽东的影响

在其任内有上千万人死去。有人认为,这个死亡数字如果和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之前在中国由于战争、饥荒等原因而死去的人数比起来就微不足道了。

光三年饥荒,就饿死了2千万-4千万人。
后面的“有人认为”,显得太残酷了,怎么能这样说呢?难道以前饿死100人,现在饿死40人,就心安理得了?凡是饿死人的时代,都要作历史的反省,而不应该为其作和理性的辩解。--维基书虫 00:45 2005年9月5日 (UTC)

我认为应该把三代领导集体时代发生的“法轮功”政治风波加进来。 --天际星 06:49 2006年2月20日 (UTC)


增加图片

需要增加一些图片,现在满篇都是字,看起来很枯燥。这50多年中有趣味的历史图片太多了;-),可惜网上能得到的不多。 - Munford 23:26 2006年10月1日 (UTC)

条目很有问题

这个条目很有问题,根本不能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时期分段也有问题,虽然不是很清楚,编写者应当是来自台湾或香港,受当地的教科书影响太深,不能客观说明问题,条目中争议的地方也太多,来源有问题,例子实在太多,数不胜数,随便举几个例子,“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主席为国家元首,但实际的最高领导人往往担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的职务。” “建国后,一个全面模仿苏联工业化模式的社会主义集权社会迅速建立起来。”“但是邓小平并没有寻求与苏联的和解。作为世界的另一个超级大国,邓小平认为由于地理上的原因,苏联对中国的威胁要比美国对中国的威胁还大。”“江泽民是邓小平以及其它中共元老的折中选择”,另外还有许多类似的话,我想都不是编者自己写的吧,这些话里含着很多隐性含义,至于来源,我也看过些此类的文章,大多是引起争议的,除了总的时期分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应该是几个方面的综合,比如政治,经济,民族,就像前者所言,这个条目完全变成了政治史,还有就是关于毛泽东以及邓小平的评价,我想他们应该另立条目,不应该出现在这个条目,这个条目是在漏洞太多,争议太多,希望管理员能够封存这个条目 Sandmann 13:18 2006年10月8日 (UTC)

优良条目评选

以下内容由Wikipedia:優良條目候選移至

为什么没有关于土地改革的资料?

土地改革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为什么没有人添加关于土地改革的资料?Davidchen163 (留言) 2008年2月17日 (日) 14:12 (UTC)

本条目看起来更像是论文

严重不符合百科的要求,大规模修正很有必要。Xiehechaotian (留言) 2011年3月7日 (一) 11:05 (UTC)

這條目沒有可看性

這文章很像站在中共官方立場的陳詞濫調,且只主要記述了政治方面的歷史,文化、社會、經濟、科技、法律只是草草略過,經濟與社會的很多深層次問題沒有發掘,例如通貨膨脹原因、貧富差距根源、每年幾十萬起的群體性事件、環境破壞、產業轉型、道德淪喪、文化破壞、創造力凋零。而政治法律方面忽視了幾次被中共掩蓋真相的事件例如法輪功,貪污腐敗與體制的關聯、體制轉型、唱紅打黑、中國逐漸新法西斯化、法律與人權缺失。目前中國蓬勃發展的公民社會也沒有寫入,其實中國處在非常不穩定狀態。

這條目留著誤人子弟 不知名會員 (留言) 2011年9月6日 (二) 01:22 (UTC)

"對共和國歷史真實性的質疑"被刪除

我添加了下列段落:


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頓大學教授余英時表示:中國大陸從1949年到現在沒有歷史,有的「歷史」都是假歷史,是為了政治宣傳而造出來的偽歷史。要揭穿偽歷史,只有將來學術完全自由以後,資料開放,根據原始資料說話才可以[7]。上海交通大學歷史系的劉統教授讀了中國軍事科學院的檔案後,發現中共的歷史有兩個版本,一個是教育群眾用的,比如高中的教材、大學的黨史課等等;還有一個是真正的歷史,那是藏在中共檔案裡,或是當事人口口相傳的[8]。王丹教授表示,中共統治下,有太多的歷史真相被掩埋了。整個中國現代史,將來都會重寫[9]。


被刪除。請刪除的人遵守維基方針,在刪除有可靠來源的內容前,提出充分理由討論。對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真實性的質疑,如果不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條目,放哪一個條目更恰當? Happyseeu留言2013年9月10日 (二) 18:17 (UTC)

上海交大刘教授说的是他当时上学时候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而非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请勿偷换概念。至于余英时和王丹,鉴于他们浓烈的反共意识形态,他们的观点更不值一提,况且属于极少数观点,根据Wikipedia:中立的观点#不合理的比重:“通常来说,条目不应给予少数观点与更受欢迎的观点同样多的描述,且通常根本不应包含极少数的观点。”以及:“如果是极少数(或极有限)观点,那么它并不属于维基百科,无论它是否真实,无论你是否能够证明它,除非它出现在一些补充条目中。”历史本来就是人写的,人写的就会有差别,就会有其他人质疑,这是肯定的,问题在于这不单单是中国当代的问题,也是中国古代、近代乃至全世界各国的问题,你不如去质疑所有国家的历史。——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9月11日 (三) 00:29 (UTC)

不符合維基方針的部分,我不回答。

"偽歷史"属于极少数观点嗎? 蘋果日報:學真歷史還是偽歷史?

蘋果日報:黨校老教授:偽歷史不應擴散到香港

世界日報:我們要真實的歷史還是偽歷史

張書瑋:中國的歷史教育在哪些方面是偽歷史教育?

Google "中共 偽歷史" for more Happyseeu留言2013年9月11日 (三) 01:51 (UTC)

连论坛都用上了,看来真的没什么好说的了。——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9月11日 (三) 02:06 (UTC)

引用學者你說是少數觀點。引用论坛你說不能引用。那引用什麼才能寫進條目?

再引用一些"對共和國官方歷史真實性的質疑": 自由亞洲電台:何謂中國的「歷史虛無主義」?

中國青年報:現代化與歷史教科書

宋永毅:《文化大革命:歷史真相和集體記憶》前言

中共官媒的反應之一:《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雜誌:當代中國歷史虛無主義的政治訴求與雙重應對

Happyseeu留言2013年9月13日 (五) 00:37 (UTC)

蘇州宇文宙武,請交流如何改進條目,而不是刪除你不喜歡的內容。任何一個維基人,對條目內容都並沒有否決權。而是應該經過討論,形成共識。維基百科不是一言堂,而是包括不同觀點。如果你喜歡中國官方版本的歷史,請出門左轉到環球時報、百度百科,那裡很多。

我新的修改,列出兩個中國官方雜誌對「還原歷史」、「重寫歷史」、否定黨史、國史的反應,表示中國官方認為這個有價值。有價值,當然可以寫進維基百科。

我引用的,全都來自可靠來源。如果你對特定來源有意見,可以討論。

哈佛大學中國通費正清最後一本關於中國歷史的著作,就是請余英時寫序。余英時對中國歷史的看法,當然有寫進維基百科的價值。

將普林斯頓大學、洛杉磯加大、上海交通大學、中央黨校教授等來源放在一起,是因為他們對中國的"偽歷史"不同程度的批評。

如果你認為內容不屬於這個條目,請提出該移到哪個條目,或成立哪個新條目。 Happyseeu留言2013年11月1日 (五) 18:50 (UTC)

刪除也是编辑,任何人都有删除的权利。即使你的内容完全符合维基的各种方针,如果删除它会改进条目质量,那么就可以删除。好的条目应该是言简意赅的,而不是流水账或者深入介绍另一个主题(这些中学语文都应该有教过)。我们把文章维基化不是逼着人上一个主题看另一个主题的内容的——有兴趣看别的主题的人自然会点开链接去看相关主题,在文中放跑题的内容是浪费对你的材料不感兴趣的人的带宽和时间。维基百科海纳百川是指条目的众多(两个深入介绍的独立来源就可以建条目),不是指选了条目主题之后,内容可以随便写(参考維基百科不是不經篩選的資訊收集處)。


在添加主题和条目主题不同的文献的内容的时候,应该做的是首先添加到主题更加接近的条目。如果在主题更接近的条目都没有一席之地(比如已经有了更能说明主题的来源,或者支持者过于少),那么你不应该添加到涵盖内容更加广泛的综合性主题。本条目的主题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历史,不是文化大革命,也不是历史虚无主义,在本条目是否介绍这些主题,如果介绍,介绍些什么,给予多少篇幅,应该看和主题范围相同的可靠来源如何选材,而不是看你引用的这些和本条目主题范围不同的文献。把你自己当第二手来源为你写的内容的中立性背书是典型的原创研究。这个主题并不缺少深入介绍主题的可靠来源(例如剑桥中华民国史、- 十卷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等),别人没有理由上维基百科来看你对自己的选材偏好的宣传,尤其是在你的选材偏好没有可靠来源支持的情况下。--Skyfiler留言2014年2月6日 (四) 20:13 (UTC)

后两代人的内容好啰嗦呀

繁文缛节。能否精简?我乃野云鹤 2014年1月26日 (日) 17:56 (UT C)


走向復興咧

哪裡走向復興,什麼是復興,請明確定義。輿情管理員入侵吧

这个条目基本可以重写了。

首先,条目的结构很糟糕,段落划分生硬,居然是以领导人划分的,这难道是中国共产党党史吗?你看看别的国家的词条可有弄成这个样子的。哪怕是“中华民国”的相关词条。 其次,维基百科是百科全书,不是你在这为不同的政治派别争吵,打架的地方,不确定的事情,主观的评价都不应该出现。即使写了,也要遵循原则,你看看这个条目里,几乎句句都是需要cite的,但根本没有几句有citation,即使有,很多引用的文献也根本算不上可靠。 再者,词条收录的内容很没有原则,政治太多不说,后面两段拖沓的一塌糊涂,什么东西都向上写,很多东西不属于“历史”的范畴,真想写,不如写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词条里还好些。没有原则的内容还有很多,比较明显的是刘晓波,不觉得太突兀了吗?你要介绍诺贝尔奖,就都介绍了,要么就加上莫言甚至达赖,单写个刘晓波是什么意思。 但我觉得,其实诺贝尔奖完全没必要介绍。 然后,“成就与挑战”和“历史”有关系吗?就算有,“资讯封锁与控制”里的内容有和“成就与挑战”沾的上边吗? 总之,这个词条已经基本废了,整体和wikipedia格格不入,违背了很多编辑的原则,建议有精力的朋友重写吧。别费心修改了。

结构糟糕是根本問題,要先有好的框架才能合理安排材料。其次引用文献水平不夠,應該要以學術性來源為主。重寫是最好的解決方法。--歡顏展卷留言2016年5月17日 (二) 21:58 (UTC)

外部链接已修改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8月2日 (三) 17:10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