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香港新聞動態/2007年1月24日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百佳以鱈魚名義出售油魚事件見報後,不少市民紛到百佳超市要求退款,顧客均指進食「油魚」後出現肚瀉,並排出魚內油份。有魚商指鱈魚與油魚外形相似,但一般鱈魚的零售價格達80港元一磅,較油魚高出的價錢高出6倍,故不排除有人魚目混珠,將油魚充當鱈魚出售。而醫學會前主席勞永樂醫生則指出,油魚中的油分難以被人體分解及吸收,以致出現肚瀉。如長期進食油魚,更會出現便秘,並致身體再難以吸收維他命及電解質。明報
  • 百佳在晚上召開記者招待會,指對事件「感到抱歉」,但堅稱所出售的「藍鱈魚」及「急凍鱈魚扒」乃按印尼當局所簽發「衛生檢定證明書」所定的名稱而貼上標籤,絕無誤導顧客。當公司發現有人在食用「鱈魚」後會出現肚瀉時,已在標籤加上「(油魚)」兩字及作出提示,並正與政府部門及學者,檢討標籤說明。但當記者問及是否自去年中至10月所出售的「急凍鱈魚扒」是否獲檢定證明、公司是否於12月發現有人肚瀉後才加上提示標籤時,百佳均沒有回應。但百佳承認是因食環署跟進事件,才於本月向批發商索取證明書,但同時又提及「鱈魚」產品來自3間批發商,卻只提供其中一間批發商的證明,百佳均未能到上述指控作出完全解釋。 明報
  • 一名持雙程證到港的廣州男子,因假冒慈善機構進行非法賣旗籌款活動,裁判官考慮被告認罪,處被告監禁兩月。22歲的被告朱大寶,被控於去年聖誕日牛頭角利基大廈對出持寫有「愛心行動愛心協會」的賣旗袋進行慕捐;期間有警員巡經並感形跡可疑,向社署查証為假冒後將之拘捕,並在其身上檢獲盛有23.5港元的賣旗袋及169張末售出的賣旗貼紙。被告求情指其右腿於任解放軍遭槍傷而離職,由於誤以為在港賣旗屬合法,故在家鄉印製旗袋及貼紙到港出售以供養父母。而裁判官則指被告行為惡劣,利用市民善心騙財,故處「以欺詐手法騙取財物」罪名成立。【香港司法機構案件編號:KTCC8210/06】明報
  • 香港濕地公園自開幕以來,共吸引90萬人次進園遊覽,但同時亦提出12宗檢控個案。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局長葉澍表示,由於部分遊人知道公園內有種植中藥,故有6宗檢控與採摘植物有關,另有6宗則為遊人在園內亂拋垃圾或破壞設施等事項而被控。另外,公園每月平均有12萬人次進場,較政府預期全年有54萬人次進場多出一倍,政府計劃於附近加設臨時私家車及旅遊巴士車位以應付人流,亦會與旅遊業界保持聯繫。此外由2月起,公園的團體票需透過網上及傳真預早訂購,並不會於假期當日出售。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