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笛鸛:大巴六九部落之大正年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点评: 避免使用条目主题自己的出版物。硕士论文不是可靠来源,小说也不可作为来源。 及时雨 留言 2023年12月12日 (二) 01:40 (UTC)

《笛鸛:大巴六九部落之大正年間》(麥田,2007)是台灣卑南族小說作家巴代的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講述大正年間卑南族大巴六九部落(今台東縣泰安部落)發生的故事,此書被視為是卑南族第一部大河小說。[1]其續集為《馬鐵路:大巴六九部落之大正年間(下)》。

寫作緣起[编辑]

作者巴代就讀研究所期間,閱讀到日本殖民     政府在昭和七年(1932)所編的《理蕃誌稿》,其中第三卷的〈卑南原住民內本鹿社馘出草之首〉和〈沒收卑南族原住民之槍械〉兩份史料引起巴代的興趣。前者是記載大巴六九部落(卑南族)與本鹿社(布農族)之間的糾紛,然而巴代在口訪部落長輩後,卻得到完全相反的內容。第二份史料的口訪與記載雖然相似,但長輩們卻有不同的認同,此點讓巴代充滿無限的想像空間。[2]由此誕生了《笛鸛:大巴六九部落之大正年間》及其續作《馬鐵路:大巴六九部落之大正年間(下)》。

故事概要[编辑]

1910-1915間,日本實施「五年理番計畫」,以武力鎮壓高山原住民,台東卑南族被迫     移居建村大巴六九。[3]本書以大正年間(1912-1926)為時空背景,分為兩大部分描寫日本殖民政府與大巴六九部落之間的事件。第一部份是漢     人媳婦自殺事件,敘寫漳州     人一家遷移到大巴六九部落的事;第二部分則是槍枝遭竊事件,描寫原住民部落如何面對殖民     政權「收繳槍枝」的事件。[1]此外,除了日本殖民者外,也敘寫不同部落之間以及原住民和漢人移民之間的互動關係。[4]

書寫特色[编辑]

以寫實手法,透過史料與歷史考證為基礎進行創作,屬於歷史小說。內容以日治時期的原住民部落生活為主題,[1] 文中含有許多女巫文化的敘寫,包含女巫作法的場面。作者家族承接     女巫傳統,媽媽是部落女巫,巴代的碩士論文《以大巴六九部落的實踐經驗芻建卑南族巫術的理論》[5]以漢文名「林二郎」發表)便是以媽媽作為口訪對象進行的研究,而小說     中具歷史考證的女巫作法書寫也是本書一大特色。[6]

評價[编辑]

孫大川認為大巴六九的祭司與巫術系統傳承的相當完整,以此構成本書的一大特點,加上作者碩論的田野資料和研究,透過故事編排,讓讀者看見卑南巫術的內涵。本書帶著神秘與張力,同時充滿智性的光彩。孫大川認為透過作者的書寫,大巴六九這個部落,也許會因此永遠被紀念。[7]

陳雨航同樣肯定書中對卑南文化組織制度、習俗、器具等描寫,除了增加真實感以外,也透過小說中卑南族人對漢人習俗的看法,讓自認文明先進的族群有機會好好反思。[7]

劉亮雅的認為書中琳瑯滿目的註解、圖片和照片有如百科全書般的展演,具有教育和導覽意義,補足小說的不足,無論是在歷史小說或是巴代自己的作品中都空前絕後。[4]在故事中的族群互動上,劉亮雅認為大巴六九團結且充滿文化自信,但同時吸收外來文化,呈現出日治時期卑南族面對漢人與殖民者,以及不同部落的文化和謀略,展現其在族群關係上的主體性。[4]

獲獎紀錄[编辑]

●       2008年臺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4]

●       2008年金鼎獎最佳著作人獎[4]

參考資料[编辑]

  1. ^ 1.0 1.1 笛鸛:大巴六九部落之大正年間. 
  2. ^ 巴代. 笛鸛:大巴六九部落之大正年間. 麥田. 2007. ISBN 9789861732800. 
  3. ^ 翁, 智琦. 歷史小說的虛與實. 文訊: 175. 
  4. ^ 4.0 4.1 4.2 4.3 4.4 劉, 亮雅. 巴代《笛鸛》與《白鹿之愛》中的歷史重構. 清華學報: 181. 
  5. ^ 林二郎,〈以大巴六九部落的實踐經驗芻建卑南族巫術的理論〉,國立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6. ^ 簡, 齊儒. 巴代×大巴六九. 文訊: 76-77. 
  7. ^ 7.0 7.1 蔡, 筱柔. 2001~2015華文長篇小說. 文訊: 128. 

Category:臺灣1000專案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