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奎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黄大奎(生卒年不详),甘肃礼县縣東北平泉里(今永坪乡平泉黄家村)人,清朝将领,武探花

祖父黃建德為太學生;父黃齊賢,武生出身,樂善好施。黃大奎共有兄弟八人。道光三年(1823年)癸未科武殿试,黄大奎高居一甲第三名[1],賜武進士及第,授二等侍卫,乾清门行走。曾跟隨御駕前往盛京。後外任廣西提標後營遊擊,以母老乞終養,歸返故里。卒於家中。[2]

礼县黄家村至今仍有黄大奎的故居什物遗存。

参考资料[编辑]

  1. ^ 《舊典備徵·卷四》“武鼎甲考”:癸未状元张从龙,山西临县人;榜眼史殿元,直隶清苑人;探花黄大奎,甘肃礼县人。
  2. ^ 《禮縣誌·卷三·人物》頁二十~二十一:黃齊賢,字思伯,縣東北平泉里人,由武生例膺六品銜,公舉大賓。父建德,太學生,嘗培修黌宮,不恡費,邑侯稱爲長者。思伯性和惠,賑濟貧困無德色。嘉慶時,教匪擾亂,招勇築屯,設防嚴整。賊候騎至,奪取其旗馬。丙辰後,四逢饑歲,各出粟二百餘石助賑,又儲粟義倉,敷亦如之。里人以“義周梓里”匾頌之。藩憲旌曰:“裒益平施”。子八人,三貢於鄉,二舉武闈,二入庠中。子大奎,道光中式武進士第三人探花,授乾門二等侍衛,錫之宮錦。後隨御駕出獵盛京,屢蒙恩典。當差一十三年,分發廣西提標後營遊擊,以母老乞終養。卒於家。人謂累世施濟之報也。

參考文獻[编辑]

  • (清)朱彭寿,《旧典备征·卷四》
  • (民國)张津、孙文俊、马兆蕃,《重纂禮縣新志》,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鉛印本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