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共中央于2004年4月推出的一项文化工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部分,持续至今。[1]

历史[编辑]

2004年,中共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4月27日到2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讲话中强调,要建设具有时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体系,编写充分反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历史学、新闻学、文学等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科教材。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作会议总结讲话。[2]

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培养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3]

2011年10月,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重点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3]

2012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工程工作会议上回顾总结了8年来的工程工作,对继续深入推进工程作出新的部署。[3]

2013年10月20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表示,要深入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进一步坚定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4]

2020年12月10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表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5]

内容[编辑]

在编译方面,1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5卷本《列宁专题文集》于2009年12月出版。2011年,又以此为基础推出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和《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学习导读》。[6]

在教材编写方面,分批次出版重点教程,包括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专业课重点教材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科学社会主义概论》《政治学概论》《法理学》《社会学概论》《新闻学概论》《文学理论》《史学概论》《宪法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经典著作导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历史理论经典著作导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西方政治思想史》《西方哲学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中国近代史》《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哲学史》《伦理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军队政治工作学》等。[3][6]

在学科建设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被设为一级学科,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等6个二级学科。中共中央党校成立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许多高校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6]

另见[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