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化二〇七博物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迪化二〇七博物館位於臺北市迪化街一段207號,是臺灣第一座依《博物館法》以自然人名義設立登記的私立博物館[1]。該建築建於1962年[2],2006年由原屋主莊添慶先生後代出售,幾經易手,2009年被列為臺北市歷史建築,2016年由陳國慈承購[3],以推廣文化資產活化為理念於2017年4月15日正式對外免費開放參觀[4]。2022年8月31日,該館因創辦人退休結束營運[5]

歷史[编辑]

該館前身為廣和堂藥舖[6],起建於1962年,2009年被列為臺北市歷史建築,該建築在鄰近的西式街屋群裡因地制宜發展出特殊圓弧形立面,外觀為大面積開窗設計,具簡潔線條的現代主義特色。建築地坪面以磨石子為主要建材,有三幅磨石子作品[7],在戶外騎樓可見「蜜蜂採蜜」、一樓室內有傳達出建築曾為中藥舖之過往的「老山高麗蔘」、二樓「葡萄」搭配英文字母造型和磨石子樓梯的扶手曲線。2021年4月26日,經文資審議會該歷史建築更名為「迪化街一段207號店屋(原廣和堂藥舖)」[8]

參考資料[编辑]

  1. ^ 中央社. 迪化二O七博物館 北市首座私立博物館. 新頭殼newtalk. [2019-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8). 
  2. ^ 迪化街一段207號店屋(原廣和堂藥舖).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2022-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2). 
  3. ^ 周敏. 陳國慈的人生新風景__迪化207博物館. 天下雜誌. [2017-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6). 
  4. ^ 謝富旭. 迪化二0七博物館創辦人陳國慈 分享財富與美好 變身古蹟守護者. 今周刊. [2021-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8). 
  5. ^ 潘才鉉. 迪化207博物館 8月底熄燈. 聯合報. [2022-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8). 
  6. ^ 劉志明. 廣和堂憑著老經驗嗅出「藥」香味. 今周刊. [2002-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6). 
  7. ^ 林春旭. 從我在迪化207 欣賞老屋的精彩「人參」. 鏡週刊. [2017-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8). 
  8. ^ 中央社. 常被誤認賣月子餐 歷史建築廣和堂藥舖更名成功. [2021-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8). 

外部連結[编辑]

迪化二0七博物館官方網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老街上誕生的博物館 從空間生產到消費地方
從藝術介入、創意市集到社區記憶再現—大稻埕都市再生的後博物館想像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迪化207博物館:承載舊時代常民記號,一棟建築連接過去與現在的生活文化記憶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