蘊真洞崖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崖墓-蘊真洞
四川省第一批歷史及革命文物保護單位
地点四川省樂山專區樂山縣蘊真洞
時代漢代
編號20
登錄1956年8月16日

蘊真洞崖墓位於四川省樂山專區樂山縣蘊真洞,文物遺址年代判定為漢代。1956年8月16日公佈為四川省第一批歷史及革命文物保護單位[1]

蘊真洞即白岩山崖墓11號墓,又名朝霞洞治易洞程公洞,傳為宋逸民程公望注《》處。南宋開禧元年(1205年)永嘉陳謙題「程公洞」三字刻於清風、朝霞兩洞間,嘉定十五年(1222年)張方來游,惜其剝蝕,重書,刻於白雲洞口。歷代文人墨客來此遊覽題詠者甚多。洞下有小溪環流,名竹溪,碧水濃蔭,景色清幽。由於墓室巨大,民國時做過監獄,辦過伙食團。內有题刻6則。第4則為熙寧二年(1069年)題,年代最早。第6則碑刻記述當地官吏「同游白崖三洞,晚步羌洞院觀」事。

註釋[编辑]

  1. ^ 『四川省人民委員會關於在工農業生產建設中注意保護文物的通知』,「(56)省二文字第061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