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列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地图 使用下方服务在地图上显示所有坐标: OpenStreetMap

肥东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合肥市下辖县,得名于该县位于合肥之东。肥东境域早期先后为浚遒县(逡遒县)、慎县以及梁县的一部分,自明朝洪武年间起、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分设肥东县之前则是合肥县的一部分。肥东县境内拥有古村、古城、古墓葬、古建筑、古庙宇和宅院宗祠等文化遗址,以及军事旧址、烈士纪念设施等纪念地[1]:541-558,本列表列出肥东县境内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简要介绍。[2]

目前,肥东县境内拥有67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8处、合肥市文物保护单位15处、肥东县文物保护单位42处[3]。这些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年代最早者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最晚建成的则是建于2003年的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抗日纪念馆[註 1]。由于2020年肥东县将境内的行政村进行了重大调整,而肥东县公布的文保名录内仍有一部分文保为调整前的旧地址,故本列表的地址将参照调整后的行政区划对部分旧地址进行勘正。[6]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辑]

肥东县境内现有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期间的前敌委员会旧址和明朝开国功臣吴复的墓葬,这两处文物先后于1996年和2019年入选第四、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章列表列出这两处文物的基本信息和简要介绍。[7][8]

编号 名称 年代 地址 类别 图片 简介
第四批(1996年11月20日公布)
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1949年 撮镇镇瑶岗社区
31°50′39.8″N 117°27′04.4″E / 31.844389°N 117.451222°E / 31.844389; 117.451222 (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是1949年初渡江战役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总前敌委员会和中共中央华东局的临时驻地[9][10]。保护区由总前委旧址、机要处旧址、秘书处旧址、总前委参谋处旧址和华东局旧址构成,均是位于瑶岗村西北角的清末建筑,总面积约1200平方米,在1980年代各有修缮,有一些附属史迹在列入文物保护单位之前被破坏或掩埋[11],1984年4月列入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55,1986年入选第二批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12]
第八批(2019年10月7日公布)
8-0178-2-011 吴复墓 明代 陈集镇光华社区享堂任自然村
32°14′48″N 117°42′15″E / 32.24667°N 117.70417°E / 32.24667; 117.70417 (吴复墓)
古墓葬[註 2] 是明朝开国功臣吳復的墓葬,现存的10尊石像生是文物的主体部分,由整块青石雕刻。沿神道两侧东西向排列,计有武士、石狮、石羊、石马及驭手、华表各一对[13],1995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拨专款抢修。墓葬建筑早已毁失[2],2004年时墓丘因水土流失而逐渐被风化推平[14]。石刻保存较好,曾于1978年入选肥东县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入选第三批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12]

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编辑]

1956年11月22日,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公布第一批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肥东县境内的大城头遗址大城墩遗址龙城遗址被列入该批文物保护单位中[1]:541。1981年9月8日,安徽省人民政府重新整理公布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原列入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的三项文物保护单位仍名列其中。此后,肥东县境内有部分文物分别入选第四、五、八批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本章节列出1981年起肥东县境内入选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名录和简要介绍。[3]

名称 年代 地址 类别 图片 简介
第一批(1981年9月8日公布)
大城头遗址 新石器时代 包公镇棋盘石社区小程自然村东南150米
31°54′23″N 117°40′03″E / 31.90639°N 117.66750°E / 31.90639; 117.66750 (大城头遗址)
古遗址 面积4000平方米,有夹砂红陶质的新石器时代鼎足器件遗物和夹砂黑、红陶质商周足、器件遗物,出土的物件类型有陶片、蚌刀、石斧等。[2]
大城墩遗址 新石器时代、商周 石塘镇大城墩社区仓陈自然村北500米
31°56′07″N 117°33′37″E / 31.93528°N 117.56028°E / 31.93528; 117.56028 (大城墩遗址)
古遗址 面积4000平方米,墩高5米,有夹砂红陶片、石锛等新石器时代遗物,器型为鼎足,以及夹砂和泥质灰、红陶片,印着绳纹、叶脉纹的硬陶等商周时期遗物,器型为鬲足和罐。[2]
龙城遗址 商周 石塘镇龙城社区龙城自然村
31°54′29″N 117°33′37″E / 31.90806°N 117.56028°E / 31.90806; 117.56028 (龙城遗址)
古遗址 面积35000平方米,比周围地域高约5米,内有饰有绳纹的夹砂红陶质鼎足、鬲足、罐形器具的残片,以及石镞、石锛等。[2]
第四批(1998年5月4日公布)
振湖塔 清代 长临河镇六家畈社区潜溪河自然村
31°39′41.6″N 117°27′20.5″E / 31.661556°N 117.455694°E / 31.661556; 117.455694 (振湖塔)
古建筑 又名镇湖塔、潜溪塔,始建于清朝光绪十八年(1892年),由六家畈吴氏建造,为密檐式砖结构,六面立椎形,共7层,高约40米,每层开有六扇窗,每个窗的横楣嵌有铁质佛像浮雕,塔心有阶梯通往塔顶[15][1]:549-550,内有12处题刻[16]。1996年—1999年期间有重修。[17]:256
包氏宗祠 清代 包公镇包公社区大包自然村北100米
31°57′44″N 117°43′12″E / 31.96222°N 117.72000°E / 31.96222; 117.72000 (包氏宗祠)
古建筑 主祀当地包氏始祖、北宋官员包令仪,其子包拯亦出身于此地。始建年代未知,清朝光绪年间重建,建筑坐南朝北,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两路八间,砖木结构硬山顶,院内18级台阶。祠内原有包拯塑像,后毁于文革,今新建有包拯坐像,祠内还有10卷包拯撰写的《奏议》。[2][18]
第五批(2004年10月28日公布)
昂氏宗祠 清代 店埠镇泉山社区昂集自然村内中部
31°48′10″N 117°37′02″E / 31.80278°N 117.61722°E / 31.80278; 117.61722 (昂氏宗祠)
古建筑 民间俗称“父子进士祠”,为纪念康熙年间出身当地的昂绍善昂天曾父子均考中进士而建,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一说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建筑坐北朝南,占地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三进四厢,砖木结构硬山顶,内原有多块匾额,现仅存乾隆御笔“父子进士”匾。20世纪50、60年代有修缮,1990年代后祠堂逐渐衰败,肥东文物部门在2010年代对祠堂有修缮。[2][19]
第八批(2019年3月28日公布)
古城宣遗址 商周 古城镇城东社区古城宣自然村西南500米
32°06′11″N 117°50′34″E / 32.10306°N 117.84278°E / 32.10306; 117.84278 (古城宣遗址)
古遗址 面积20000平方米,比周围地域高约4米,西侧与南侧被老河道包围,大致呈椭圆形,考古发现有石镰刀,以及饰以绳纹、器型以鬲足和罐口沿为主的夹砂红陶片,2012年入选第五批肥东县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入选第五批合肥市文物保护单位。[2][20]
吴氏旧居 清代 长临河镇长临社区老街东巷25号
31°41′27″N 117°27′28″E / 31.69083°N 117.45778°E / 31.69083; 117.45778 (吴氏旧居)
古建筑 是中国测绘学家、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吴邦国之父吴忠性的旧居所,建筑为皖中古民居风格,面积177平方米,坐南朝北,前后三进,四间半正屋面临街道,后带有两间厢房,厢房之间为天井和小院。2000年长临河镇政府将其恢复原貌,2008年入选肥东县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入选合肥市文物保护单位。[20][21]

合肥市文物保护单位[编辑]

2013年,合肥市将肥东县境内的一部分文物公布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后合肥市于2018年将肥东县境内的部分文物纳入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肥东县境内现有15处合肥市文物保护单位[3][22]。本章节列出肥东县境内合肥市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名录。

名称 年代 地址 类别 简介
第五批(2013年5月7日公布)
大孟砖雕墙 明代 包公镇竹塘社区大孟村
32°00′27″N 117°43′47″E / 32.00750°N 117.72972°E / 32.00750; 117.72972 (大孟砖雕墙)
古建筑 是大孟村孟氏宗堂的砖雕墙,其雕刻内容组合了不同时空象征意义下的各类物象,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祠堂坐东北朝西南,占地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二进五开间,通面阔18米,通进深32.35米。2001年入选第三批肥东县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有修缮。[23][17]:920,1013
大、小钹滩遗址 商周 长临河镇东光社区罗胜寺自然村北1000米
31°42′32″N 117°27′51″E / 31.70889°N 117.46417°E / 31.70889; 117.46417 (大、小钹滩遗址)
古遗址 大钹滩遗址面积9000平方米,台高10米,小钹滩在大钹滩南侧50米,面积4500平方米,两处遗址中采集到了夹砂红陶和印有绳纹、叶脉纹、方格纹等纹样的硬陶,以鬲、罐、钵口沿为主要器形。[2]
六家畈古民居群 清代 长临河镇六家畈社区
31°39′01″N 117°28′05″E / 31.65028°N 117.46806°E / 31.65028; 117.46806 (六家畈古民居群)
古建筑 六家畈社区内的一批明清古建筑,分为6大片区,有13幢房屋、2处花园、2处祠堂和望湖楼等,以六家畈吴氏家族祠堂、宅邸、花园为主,其中保存较好的有建威将军吴育仁住宅和天津布政使吴育兰住宅。2001年入选肥东县文物保护单位[17]:921,2013年入选第五批合肥市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修缮完成后作为旅游景点,依托古民居兴建了博物馆等文旅建筑。[24][25]
李氏宗祠 清代 梁园镇新河社区大李湾自然村内东部
31°57′30″N 117°35′41″E / 31.95833°N 117.59472°E / 31.95833; 117.59472 (李氏宗祠)
古建筑 始建于明朝,祀迁入当地的李姓始祖、明朝正统进士李实,建筑面积800平方米,砖木结构,门楼为八字墙,两进五开间,其中第一进为明朝建筑,第二进于清朝同治年间由李鸿章外公李鸿谟增建,祠堂前有古井,祠内多幅楹联。当地出身的李氏后代较多,近年修建了十三厅博物馆、地方名人苑等建筑。[26][17]:1013-1014
双桥遗址 周代 店埠镇双桥社区双桥自然村西100米
31°51′47″N 117°29′59″E / 31.86306°N 117.49972°E / 31.86306; 117.49972 (双桥遗址)
古遗址 面积8000平方米,比周围高4.5米,采集到的文物有饰以绳纹的夹砂红陶片,以鬲足、鬲口沿为主要器形。[2]
吴氏宗祠 清代 八斗镇八斗社区大吴自然村内中部
32°10′46″N 117°35′27″E / 32.17944°N 117.59083°E / 32.17944; 117.59083 (八斗吴氏宗祠)
古建筑 是明朝开国功臣吴复的祠堂,由大、小两个祠堂构成,占地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630平方米,前后二进六间,室内有保存较好的雕刻,门前有石狮子雕刻。2005年有重修。[17]
黄氏宗祠 清代 包公镇板桥社区板西自然村
31°57′58″N 117°43′36″E / 31.96611°N 117.72667°E / 31.96611; 117.72667 (黄氏宗祠)
古建筑 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占地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平方米,坐东朝西,二进五开间,丁形硬山顶,近代因年久失修而比较残破,黄氏族人出资维修后恢复原貌。[17]:1013
马氏宗祠 清代 石塘镇马集社区马士龙自然村
31°53′39″N 117°37′32″E / 31.89417°N 117.62556°E / 31.89417; 117.62556 (马氏宗祠)
古建筑 始建于清朝乾隆十九年(1754年),祀明朝洪武年间自宛平迁居此地的先祖马士龙,祠堂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40平方米,硬山顶,现存部分雕刻花纹的梁架,以及前中华民国大总统曹锟、执政段祺瑞所题写的两块匾额。[2][27][17]:1013
韩城遗址 商周 桥头集镇大韩社区南300米
31°48′14″N 117°30′44″E / 31.80389°N 117.51222°E / 31.80389; 117.51222 (韩城遗址)
古遗址 面积5000平方米,比周围高2米,采集到的文物有饰以绳纹的夹砂红、褐陶片,以鬲足、罐口沿和盆口沿为主要器形。[2]
第六批(2018年3月16日公布)
吴大墩遗址 商周 古城镇城东社区墩吴村北约100米
32°08′24″N 117°49′38″E / 32.14000°N 117.82722°E / 32.14000; 117.82722 (吴大墩遗址)
古遗址 面积40000平方米,比周围高2.6米,采集到的文物有青铜镞、石矛、石锛,以及饰以绳纹的夹砂红、灰陶和泥质黑陶的残片,以鬲足、豆足、鬲、和陶范为主要器形。[2]
包公故里花园井 北宋 包公镇小包社区
31°56′20″N 117°41′39″E / 31.93889°N 117.69417°E / 31.93889; 117.69417 (包公故里花园井)
古建筑 是包拯故居内后花园的井,相传建于后周显德年间,井深13米,上部5米为后期修缮,下部8米仍保有宋井风貌。2001年入选肥东县文物保护单位。[28][29][17]:921
蔡永祥纪念馆 近现代 长临河镇四顶社区大蔡自然村内中部
31°36′41″N 117°28′05″E / 31.61139°N 117.46806°E / 31.61139; 117.46806 (蔡永祥纪念馆)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是为纪念1966年牺牲的蔡永祥烈士而建的纪念馆,建筑坐东朝西,占地170平方米,砖瓦结构,内有蔡永祥生前事迹展览厅,内存有蔡永祥的两尊塑像和生平事迹介绍等内容。展厅于1967年开展,1977年一度因调整陈列内容而停展。现为合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0][1]:558
百年邮电 清代 长临河镇老街内
31°41′26.8″N 117°27′25″E / 31.690778°N 117.45694°E / 31.690778; 117.45694 (百年邮电)
古建筑 是长临河古镇景区内的一个博物馆,晚清时为淮軍将领吴毓芬吴毓兰兄弟宅邸。民国初年建为邮政局,是肥东县最早的三个邮政局之一,陈展面积近500平方米。2015年入选第六批肥东县文物保护单位。[31][32]
张氏旧居 清代 包公镇棋盘石社区张西自然村南
31°53′48″N 117°38′59″E / 31.89667°N 117.64972°E / 31.89667; 117.64972 (张氏旧居)
古建筑 是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张劲夫的出生地与童年居所[33],建筑为江淮民居风格,占地面积170平方米,两进四开间,墙为青砖小瓦,屋顶飞檐,房屋前空地现为水泥材质,有一口水井。2012年入选第五批肥东县文物保护单位。[34]
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旧址[22][註 1] 现代 白龙镇青龙厂社区禇老圩自然村
32°11′12″N 117°22′47″E / 32.18667°N 117.37972°E / 32.18667; 117.37972 (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旧址)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又名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抗日纪念馆、中共合肥党史馆[35]抗日战争时期,当地是中共合肥中心县委所在地和新四军第四支队、江北游击纵队司令部驻地,新四军江北抗日指挥部曾移驻于此。该馆建设于2003年,当地市县政府部门前后三次投资建设、扩建,总建筑面积达1885平方米,纪念馆为仿古徽派建筑,东西为正方形城楼状,中间3层楼阁,并连接东西城楼。[4]

肥东县文物保护单位[编辑]

自1978年[1]:548至2017年,肥东县政府先后公布了7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除去现已升格为国、省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因行政区划变动而归属他地的文物保护单位之外,肥东县境内现有4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由于行政区划异动,部分肥东县文物保护单位现从属的乡级行政区与原址不同,下表会进行标注。

名称 年代 地址 类别 备注
第二批(1990年11月7日公布)[註 3]
药刘遗址 新石器时代、商周 撮镇镇赵光社区药刘自然村西200米
31°48′13″N 117°25′04″E / 31.80361°N 117.41778°E / 31.80361; 117.41778 (药刘遗址)
古遗址
小赵遗址 商周 桥头集镇复兴社区小赵村西北200米
31°44′12″N 117°30′51″E / 31.73667°N 117.51417°E / 31.73667; 117.51417 (小赵遗址)
古遗址
中湖遗址 商周 古城镇新立社区中湖自然村西500米
32°11′29″N 117°49′47″E / 32.19139°N 117.82972°E / 32.19139; 117.82972 (中湖遗址)
古遗址
刘氏宗祠 清代 张集乡张集社区刘河湾自然村
32°00′47″N 117°38′51″E / 32.01306°N 117.64750°E / 32.01306; 117.64750 (刘氏宗祠)
古建筑
第三批(2001年12月26日公布)[註 4]
大山庙遗址 南北朝 石塘镇新桥社区浮槎山山顶
31°50′55″N 117°39′21″E / 31.84861°N 117.65583°E / 31.84861; 117.65583 (大山庙遗址)
古遗址
刘岗遗址 新石器时代 张集乡新联合社区刘岗自然村南550米处
32°00′30″N 117°40′41″E / 32.00833°N 117.67806°E / 32.00833; 117.67806 (刘岗遗址)
古遗址
土墩式汉墓群 汉代 店埠镇定光社区徐大塘村等地
31°53′41″N 117°31′31″E / 31.89472°N 117.52528°E / 31.89472; 117.52528 (土墩式汉墓群)
古墓葬
曹公桥 明代 撮镇镇老街西古河道上
31°49′38.5″N 117°27′26.5″E / 31.827361°N 117.457361°E / 31.827361; 117.457361 (曹公桥)
古建筑
龙泉寺 清代 桥头集镇东北200米
31°46′35″N 117°34′02″E / 31.77639°N 117.56722°E / 31.77639; 117.56722 (龙泉寺)
古建筑
胡氏宗祠 清代 古城镇古龙社区大胡自然村[38]
32°07′30″N 117°45′35″E / 32.12500°N 117.75972°E / 32.12500; 117.75972 (胡氏宗祠)
古建筑
第四批(2008年12月23日公布)[註 5]
北城遗址 新石器时代、商周 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刘集社区刘集自然村100米
31°46′15″N 117°31′00″E / 31.77083°N 117.51667°E / 31.77083; 117.51667 (北城遗址)
古遗址 原属桥头集镇
岗赵遗址 新石器时代、商周 撮镇镇长乐社区岗赵村
31°44′36″N 117°27′41″E / 31.74333°N 117.46139°E / 31.74333; 117.46139 (撮镇岗赵遗址)
古遗址
李增枝墓 明代 白龙镇双庙社区神塘梗自然村
32°07′00″N 117°28′34″E / 32.11667°N 117.47611°E / 32.11667; 117.47611 (李增枝墓)
古墓葬
夏氏宗祠 清代 桥头集镇淝光社区大夏自然村
31°49′00″N 117°30′46″E / 31.81667°N 117.51278°E / 31.81667; 117.51278 (夏氏宗祠)
古建筑
大、小城遗址 商周 撮镇镇长乐社区
31°44′50.6″N 117°28′13.6″E / 31.747389°N 117.470444°E / 31.747389; 117.470444 (大、小城遗址)
古遗址
薛氏宗祠 清代 张集乡薛集社区 古建筑
梁氏宗祠 清代 店埠镇一心社区桑园村 古建筑
第五批(2012年3月19日公布)
黄疃战役旧址纪念馆 民国 张集乡黄疃社区黄疃街道东南部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王氏宗祠 清末 张集乡张集社区下王自然村北100米 古建筑
公安北遗址 商周 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义和社区纬五路西段北100米 古遗址 原属撮镇镇
孙宗遗址 商周 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仙临社区孙宗自然村南150米 古遗址 原属撮镇镇
撮镇碉堡 民国 撮镇镇撮镇大街义兴饭店东北20米
31°49′32.5″N 117°27′51.3″E / 31.825694°N 117.464250°E / 31.825694; 117.464250 (撮镇碉堡)
古建筑
王坟遗址 新石器时代、商周 白龙镇费集社区清水自然村东南300米 古遗址
许河湾遗址 商周 众兴乡永安社区许河湾自然村西200米 古遗址
康氏宗祠 清代 桥头集镇龙泉社区大康自然村内 古建筑
何氏宗祠 清代 桥头集镇龙泉社区大何自然村内 古建筑
袁旺武遗址 商周 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泰和社区袁旺武自然村北200米 古遗址 原属桥头集镇
小葛碉堡 民国 桥头集镇龙泉社区小葛自然村东部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大塅遗址 商周 杨店乡杨店社区大洞自然村西南200米 古遗址
岗赵遗址 商周 马湖乡兴赵社区岗赵自然村西500米 古遗址
树周遗址 商周 牌坊回族满族乡魏武民族社区树周自然村西500米 古遗址
万王遗址 商周 梁园镇新河社区万王自然村内西部 古遗址
赵祠堂 清代 八斗镇新生社区赵祠自然村内 古建筑
大张岭遗址 商周 店埠镇安乐村大张岭自然村西南200米 古遗址
刘墩遗址 商周 店埠镇定光社区刘墩自然村东500米 古遗址
石塘桥 清代 石塘镇沿河街与东街交叉口石塘河上 古建筑
梁氏支祠 清代 包公镇包公社区梁巷自然村中 古建筑
第六批(2015年4月18日公布)
合巢泉 南北朝 石塘镇王铁社区桴槎山顶 古建筑 又名“清浊二泉”
第七批(2017年3月22日公布)
红军井 清代 白龙镇青龙厂社区圩塘自然村东50米
32°11′17″N 117°22′48″E / 32.18806°N 117.38000°E / 32.18806; 117.38000 (红军井)
古建筑
三家汉墓葬群 东汉 白龙镇双庙社区三家自然村 古墓葬
计氏宗祠 清代 八斗镇五星社区中计自然村内 古建筑
梁氏宗祠 清代 石塘镇龙城社区 古建筑

注释[编辑]

  1. ^ 1.0 1.1 该馆一般称为“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抗日纪念馆”[4][5],而肥东县人民政府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中将其描述为“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旧址(新四军四支队司令部旧址)纪念馆”[3]
  2. ^ 入选肥东县文物保护单位和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时分类为“石窟寺及石刻”。[12]
  3. ^ 在1990年之前,肥东县政府先后于1978年、1984年4月将吴复墓、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列入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48,555
  4. ^ 另有2001年入选第三批肥东县文物保护单位的李氏家族粮仓[17]:921(后升格为合肥市文物保护单位)原属肥东县众兴乡,现归属于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6][37],下表不再列出。
  5. ^ 另有2008年入选第四批肥东县文物保护单位的报恩祠(后升格为合肥市文物保护单位)原属肥东县众兴乡[39],现归属于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6],下表不再列出。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肥东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肥东县志. 合肥: 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0. ISBN 7-212-00361-1.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国家文物局. 中国文物地图集 安徽分册(下). 北京: 中国地图出版社. 2014: 12–18. ISBN 978-7-5031-8311-9. 
  3. ^ 3.0 3.1 3.2 3.3 3.4 肥东县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肥东县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及基本信息. 肥东县人民政府. 2024-01-05 [2024-05-24]. 
  4. ^ 4.0 4.1 合肥青龙厂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抗日纪念馆. 肥东县人民政府. 2010-04-08 [2024-05-24]. 
  5. ^ 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文艺处. 春游江淮请您来 | 探寻红色印记 追忆峥嵘岁月——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抗日纪念馆. 2021-04-08 [2024-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5). 
  6. ^ 肥东县民政局. 肥东县民政局关于全县村(社区)调整合并结果的公告 (PDF). 合肥晚报-肥东晨刊. 2020-06-15 [2024-05-2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5-25). 
  7. ^ 国家文物局.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14-07-21 [2024-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0). 
  8. ^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中国政府网. 2019-10-16 [2023-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6). 
  9. ^ 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 首页. [2018-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5). 
  10. ^ 渡江战役总前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 [2018-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6). 
  11. ^ 张倩红. 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保护规划研究 (硕士论文). 安徽大学. 2015-05. 
  12. ^ 12.0 12.1 12.2 安徽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XLS).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0-07-13 [2024-05-26]. 
  13. ^ 县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选介. 肥东党史方志网. 2019-05-24 [2023-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3). 
  14. ^ 赵跃. 安徽省二级文物保护单位肥东吴复墓处境堪忧. 新浪网 (新华网). 2004-02-19 [2023-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5). 
  15. ^ 方克逸; 昂开和; 邱先权. 巢湖. 合肥市: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33. ISBN 7-5337-1942-5. 
  16. ^ 许辉. 随身携带的风景. 合肥市: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18: 294–295. ISBN 978-7-5396-6284-8. 
  17. ^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肥东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肥东县志 1986—2005. 方志出版社. 2014. 
  18. ^ 肥东县:挖掘包公文化资源打造地域文化品牌. 合肥市文化馆. 2022-08-09 [2024-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7). 
  19. ^ 马翔宇; 陶伟. 合肥“父子进士”祠堂多处破损 昂氏后人呼吁修缮. 凤凰网. 2015-05-13 [2024-05-27]. 
  20. ^ 20.0 20.1 肥东县文物管理所. 肥东县再添两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肥东宣传网. 2019-04-12 [2024-05-27]. 
  21. ^ 董艳芬 (编). 春游江淮请您来!曾经的“小上海”长临河古镇. 安徽财经网. 2020-04-25 [2024-05-27]. 
  22. ^ 22.0 22.1 合肥市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四县一市). 合肥文博. 2023-05-09 [2024-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12). 
  23. ^ 大孟祠堂维修.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2021-07-30 [2024-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25). 
  24. ^ 黄琼; 肥东融媒. 六家畈:乡村振兴中的历史名镇. 肥东县人民政府. 2023-07-11 [2024-03-22]. 
  25. ^ 张俊; 储玮玮. 江淮侨乡六家畈古居民群开门迎客 打造侨乡旅游品牌.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中国新闻网. 2021-03-16 [2024-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7). 
  26. ^ 李继海; 宋执任. 肥东地情概览. 北京: 中国文书出版社. 2013: 165–168. 
  27. ^ 汪欣雨; 筱铖. 江北祠堂看肥东. 中安在线. 2023-01-31 [2024-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5). 
  28. ^ 合肥有个“包青天”. 澎湃新闻. 2023-11-22 [2024-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23). 
  29. ^ 走进肥东包公故里 探寻包拯成长印记. 中安新闻. 2024-01-02 [2024-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23). 
  30. ^ 合肥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合肥文史 第4辑. 合肥: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22: 307–308. ISBN 978-7-5396-7325-7. 
  31. ^ 【文体艺苑】方寸之间微观百年邮局. 新华网. 2018-10-10 [2024-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23). 
  32. ^ 吴碧琦; 于源绮. 何钱源 , 编. 打卡身边的文物|在古镇,遇见百年邮局. 腾讯新闻. 大皖新闻. 2023-03-29 [2024-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23). 
  33. ^ 张燕; 黄燕飞. 肥东县包公镇:让“张劲夫故居”成为党史学习教育“活”教材. 中安在线. 2021-12-23 [2024-05-28]. 
  34. ^ 肥东县文化和旅游局. 陪同张劲夫亲属参观张劲夫老宅. 肥东县人民政府. 2016-05-24 [2024-05-28]. 
  35. ^ 文化合肥│追寻历史足迹,铭刻红色记忆. 澎湃新闻. 2021-04-12 [2024-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4). 
  36. ^ 36.0 36.1 合肥市市区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合肥文博. 2021-06-03 [2024-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12). 
  37. ^ 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社会事业局. 关于李氏家族粮仓抢险加固工程的询价公告. 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22-04-29 [2024-05-28]. 
  38. ^ 高桢. 赵汗青 , 编. 肥东县文管所为修建古城镇胡氏祠堂牵线搭桥. 安徽财经网. 2019-06-05 [2024-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6). 
  39. ^ 李鸿章祖上原本姓许后改姓李 修报恩祠藏身肥东. 安徽商报. 2008-12-04 [2024-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