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梯子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老梯子
藝術家蕭麗虹
年份1991年 (1991)
媒介木材梯子、陶土、沙
流派裝置藝術
尺寸600 cm × 200 cm × 390 cm(240英寸 × 79英寸 × 150英寸)
收藏地臺北市臺北市立美術館

老梯子》是藝術家蕭麗虹在1991年至1992年的裝置藝術作品,並由中華民國臺北市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1992年,《老梯子》在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現代美術雙年展」中得獎,是六件得獎作品之一;而蕭麗虹也是唯一獲獎的女性。

創作組成[编辑]

《老梯子》的創作靈感是來自於想向兒子解釋人生與社會現實的動機,因此挪用现成物的空間轉移,將一隻破舊的木材梯子豎立在一堆細沙之上[1]。由搟泥機製作的灰黑泥色泥管,經過平塑、窯燒成類似人群的形狀[2]。這些十分易碎的泥塑的個體表徵降到最低點,而以擬人化的方式象徵人類[2]

在梯子下面擁擠地聚集兩堆類似人群的泥塑,呈現出相互爭奪爬上象徵權力與地位的梯子[1]。少數類似人類的泥塑爬上梯子[2]。木材梯子呈現陳舊的深褐色,梯子頂部沒有任何東西,並以暗淡的投射燈燈光照射[1]。另有白色細沙鋪列成島型地面,襯托地面上類似人群的泥塑、及梯子下面的碎片[1]

作品展出[编辑]

1991年初,隨著其新風格的成熟表現,蕭麗虹在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行個人藝術展英语Solo exhibition「兩個世界」及表演活動[3]。其中《老梯子》這件作品最早以「步步高升?」的名稱展出,直指人類生存於社會的爭求[4]。但是蕭麗虹覺得使用中華文化中的成語並不恰當,因此經反省重新製作作品[5]。其中作品改名為「老梯子」,以一座老舊木材梯子諭示人類在階級層次之間晉身的慾望[2]

1992年,《老梯子》入選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現代美術雙年展」,是六件得獎作品之一;而蕭麗虹也是唯一獲獎的女性[6]。其後《老梯子》獲得臺北市立美術館的典藏[7]

造成影響[编辑]

藝術評論人英语Art critic陸蓉之表示《老梯子》主要在探討對於人生的現象與追求,進行具有詩意的寓言式作品剖析與表白[8]。她並認為蕭麗虹的美學訓練發揮於色彩配合、物件搭置、實體造型、虛位形製等空間的互動與調適,作品的整體結構調和且互補[2]。徐文琴認為這件作品是對人類社會具有諷刺性的作品,並極具舞臺的效果[9]

參考資料[编辑]

  1. ^ 1.0 1.1 1.2 1.3 蕭麗虹 1993年,第93頁;徐文琴 1994年,第11頁.
  2. ^ 2.0 2.1 2.2 2.3 2.4 蕭麗虹 1993年,第93頁.
  3. ^ 蕭麗虹 1993年,第92頁.
  4. ^ 蕭麗虹 1993年,第58頁至第59頁、第92頁至第93頁;徐文琴 1994年,第36頁.
  5. ^ 蕭麗虹 1993年,第93頁;徐文琴 1994年,第36頁.
  6. ^ 蕭麗虹 1993年,第66頁至第67頁;徐文琴 1994年,第11頁、第36頁.
  7. ^ 徐文琴 1994年,第36頁.
  8. ^ 蕭麗虹 1993年,第92頁至第93頁.
  9. ^ 徐文琴 1994年,第11頁.

參考文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