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堡體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歌德堡體的細微差異
(上為A型粗體; 下為B型正常體)

歌德堡體(德語:Gotenburg),又可翻譯為納粹字體怪誕體,指的是用現代拉丁字母的寫法去模仿破碎體的一款無襯線字體字體,它是由德國藝術家Friedrich Heinrichsen在1935~1937年專為D.Stempel AG字體公司而設計的商用字體,以取代各種已經不能符合現代需要的各種德式破碎體。它結構簡單、字體清晰,在故意模仿傳統破碎體的同時,收窄了字與字之間的間距,並且加粗橫向線條,這讓它能成為一種常用的閱讀字體。在納粹德國統治期間,這種字體因為和英法美的Times New Roman形成鮮明對比,能突顯出德國的民族特色,所以受到當時德國政府的稱讚和推廣。

自己的基本內容[编辑]

用歌德堡體打印的一段話
納粹文宣冊上所採用的歌德堡體

製作原因[编辑]

該名稱源自於設計者Friedrich Heinrichsen最鐘愛的旅遊城市——瑞典哥德堡市的德語舊名稱,所以這個名字並非來源自德國本土[1]

引用[编辑]

實際上,納粹所推薦使用的歌德堡體不是傳統的德國字體,也不是在文藝復興時期破裂體的基礎上修改的;相反,它是純粹的20世紀西歐字體,只不過透過在“能看得出西歐字母”的前提下盡量模仿破碎體的形狀。因此,歌德堡體在內核上與任何德國的傳統字體都毫無關係,是納粹設計師Friedrich Heinrichsen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且為了避免別人說西歐字體不夠德國而創造出來的字體。西歐國家將這種德國人的政治敏感、自我審查、想現代化卻又不肯進步的矛盾心理和“怪誕”一詞聯繫起來,當時的非德語區的排字工人經常諷刺歌德堡體像一雙“怪誕的德國軍皮靴”——漢斯·彼得威爾伯格[2]

文字縮放[编辑]

歌德堡體足足有六種不同的縮放方式,納粹德國因為要宣傳這個字體,所以將它進行了仔細地拆分。一般來說,分為兩組,即A型和B型,每個型中有3個字體粗細,因此共六種縮放方式。歌德堡B型更加貼近西歐文字,而A型更加難以辨認;所以A型更加適合大塊的裝飾性的文字,作為中世紀破裂體的完全替代。

設計師:弗里德里希·海因里希森;鑄字廠:D.Stempel AG
字體名稱 第一生產時間 最小字號 最大字號
歌德堡體A型·中粗 1935 9 pt 84 pt
歌德堡體B型·中粗 1935 6 pt 84 pt
歌德堡體A型·普通 1936 6 pt 48 pt
歌德堡體B型·普通 1936 6 pt 48 pt
歌德堡體A型·最粗 1937 12 pt 72 pt
歌德堡體B型·最粗 1937 12 pt 72 pt

參考書籍[编辑]

  • Gotenburg(歌德堡字體的歷史), Frankfurt am Main: D. Stempel AG (德文) 

站外鏈接[编辑]

註釋[编辑]

  1. ^ DS-Gotenburg - Delbanco Frakturschriften - Qualität bei Frakturschriften. web.archive.org.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副本. [2022-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5. 
  2. ^ Gebietsgewinne: Rumpenheim und Amt Dorheim (beides: ehemals Kurhes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