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海军学校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央海军学校汪精卫政权和平建国军海军1941年至1945年在上海设立的海军学校。[1]

历史[编辑]

1939年,中华民国维新政府绥靖部在上海设立了水巡学校。学员来自各地水巡队调训、保送,在沦陷区各大中城市内公开招考高中文化的学生。[2]学员津贴每月12元。

  • 水巡学校:设在上海新龙华的原海军医院。培训水巡队军官,甲种学生学制2年;文化低的乙种学生学制1年。1941年后改为学制3年。绥靖部长任援道兼任校长。代理校长吴若安。日本海军少将寺田佑次任指导官。日军打捞出的“永绩”舰移交给水巡学校,改名“海兴”练习舰,该舰首席指导官五十岚大尉。
  • 水巡学校训练所:设在高昌庙原海军修配工厂,入学学员为高小文化程度。学制6个月。学习2个月后分入枪炮、操舵、生火、司机、信鸽、手旗与喇叭、报务、灯光、看护、军需等兵科。结业后派到水巡队当队员。训练所主任路慰侬。主任指导官福地少佐。
  • 水路测量学校:设在枫林桥,训练期间1年。

1940年3月汪精卫中华民国政府正式成立。汪兆铭排挤掉任援道,自兼行政院长兼海军部部长。鉴于海军人才缺乏,把水巡学校改为中央海军学校。设在上海高昌庙。校长姜西园海军少将。此时水巡学校一期乙种学生50余人已毕业分配;训练所毕业学员两期约为2000人。中央海军学校内设教务处、队务处、事务处,附属训练所,编制将官1人、校官39人、尉官74人,士兵371人,共计483人。1942年9月附属训练所分离出去为“海军部中央水兵训练所”,海校编制为将官1人、校官32人、尉官40人,士兵50人,船工20人、夫役20人。海校军官多为姜西园的东北海军旧部或其任黄埔海军学校的学生。海校完全由日本海军中國方面艦隊控制。日军首席指导官寺田祐次海军少将(1939.12-1943)/森德治海军少将(1943-1944,之后调任日本海军“上海海軍特別陸戰隊”司令官)/宫坂海军大佐(1944-1945),实际掌控海校。学员主任指导官森田大三郎少佐(1939-1945年在职),教官坂田郎一等几十人。上校教育长孟铁樵,上校教育主任,上校军需长戴,中校航海教官蒋凤其,中校几何教官陈连可,少校三角与微积分教官李继康,日语教官李景发,秘书兼国文教员邹大齐,中央海军学校学生大队长阎承烈少校。

陈公博数度到新龙华参观水巡学校,“中央海军学校”这个名字是陈公博亲自命名,因为汪精衛政權的机关、学校、军队名称均有中央两字。

招收高中学历青年。入学第一年为普通科,开设数、理、化、国文、日文课程。第二年分航海科、轮机科,开设航海术、炮术、陆战术、通信术、航空术等军事课程。[3]

中央海军学校共招生六期:

  • 第一期:水巡学校一期甲种学生30余名,1939年4月入学,1941年4月毕业。
  • 第二期:在京、平、沪、汉、粤招生百余名,1940年4月入学,1942年4月毕业。
  • 第三期:1941年5月入学,1944年5月毕业。
  • 第四期:1942年5月入学,1945年5月毕业。
  • 第五期:1943年5月入学,抗战胜利后转入海军军官学校继续学业。
  • 第六期:1944年5月入学,抗战胜利后转入海军军官学校继续学业。

抗战胜利后,绝大多数海校毕业生与在读生被国军海军接收,被认为是技术人员,得到信任使用。[1]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 1.1 张绍甫:“汪伪中央海军学校亲历记”,《伪廷幽影录——对汪伪政权的回忆纪实》,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05版
  2. ^ 张绍甫:“我所知道的汪伪海军”,《伪廷幽影录——对汪伪政权的回忆纪实》,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05版
  3. ^ 贺怀锴:“傀儡之军:汪伪政府海军述论(1940-1945)”,《民国档案》, 2019(1):1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