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台南神社內苑配置圖.jpg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這個檔案來自維基共享資源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原始檔案(1,931 × 1,452 像素,檔案大小:1.25 MB,MIME 類型:image/jpeg


摘要

描述
中文(臺灣):北方位於圖面上方,展示台南神社內苑部分(含西南角北白川宮殿下御遺跡所)四周圍道路分別為東方今忠義路,北方今友愛街、南方今府前路、西方今永福路。台南神社內苑西南角原吳汝祥宅(座東朝西面向磚雅橋街,今永福路),後因北百川宮親王死於宅第南側屋舍,日本政府首先將其去世寢殿闢為「御遺跡所」並陸續增添神門、拜殿、圍籬等設施,整體建築軸線為座北朝南(面向今府前路),範圍大約是今里民活動中心及實踐堂範圍;1920年代左右,在遺跡所東側建為台南神社,分為內外苑,內苑建有拜殿、神明造本殿、社務所、參道、石燈籠、鳥居等設施(範圍約為今第11號公園及地下停車場),神社外苑及孔子廟(今忠義國小校舍及操場),日本神社內苑通常為祭祀空間,外苑則作為國民休閒娛樂或鍛鍊體魄的空間,後來建於孔廟西側的武德殿即遷建於本區,並有河流、井(今成功井)、橋(今成功橋)庭園造景。
日期 2011年三月10日 (原始上傳日期)
來源 翻拍日治時期總督府公文文件;Transferred from zh.wikipedia; transferred to Commons by User:Pbdragonwang using CommonsHelper.
作者 ENCOLPIUS;Original uploader was Encolpius at zh.wikipedia
授權許可
(重用此檔案)
PD-TAIWAN.

授權條款

Public domain 本圖由於其著作權在中華民國臺灣)已經到期,所以目前該圖在其地區屬於公有領域。根據中華民國著作權法第30到34條,在中華民國政府的管轄下所有非攝影的著作將在其創作者逝世50年後進入公有領域(若在有複數創作者的情況下,以最後一位逝世者為準);如果作品創作者未知、匿名或著作權持有者為組織,則為發表之年份起50年後過期。攝影作品則在公開50年後進入公有領域。

請特別注意:非美國來源的外國作品,必需在來源國與美國皆為自由授權,才能被維基共享資源接受。從臺灣首次發表的作品,除了某些情況下(如該發表作品不符合美國的著作權型態)在美國屬於公有領域,如果該作品在來源地的《烏拉圭回合協議法案》生效日期當時(2002年1月1日[1])受著作權保護,則美國可以依據該法案進行回溯,恢復在美國的著作權保護。


你必須增加美國公有領域標籤顯示為何這個作品在美國屬於公有領域。 請注意這個作品在不適用較短期限法則的國家可能並不屬於公有領域,並有超過作者逝世後50年的著作權期限。其中,墨西哥為100年,牙買加為95年,哥倫比亞為80年,瓜地馬拉與薩摩亞為75年,瑞士和美國為70年,委內瑞拉為60年。

原始上傳日誌

The original description page was here. All following user names refer to zh.wikipedia.
  • 2011-03-10 09:07 Encolpius 3264×2448× (401829 bytes) {{Information |Description=北方位於圖面上方,展示台南神社內苑部分(含西南角北白川宮殿下御遺跡所)四周圍道路分別為東方今忠義路,北方今友愛街、南方今府前路、西方今永福路。台南神社內苑�

說明

添加單行說明來描述出檔案所代表的內容

在此檔案描寫的項目

描繪內容

多媒體型式 繁體中文 (已轉換拼寫)

image/jpeg

檔案歷史

點選日期/時間以檢視該時間的檔案版本。

日期/時間縮⁠圖尺寸用戶備⁠註
目前2022年1月1日 (六) 10:39於 2022年1月1日 (六) 10:39 版本的縮圖1,931 × 1,452(1.25 MB)CartoDD897clearer version
2011年3月21日 (一) 14:24於 2011年3月21日 (一) 14:24 版本的縮圖3,264 × 2,448(392 KB)Pbdragonwang{{Information |Description={{zh-tw|北方位於圖面上方,展示台南神社內苑部分(含西南角北白川宮殿下御遺跡所)四周圍道路分別為東方今忠義路,北方今友愛街、南方今府前路、西方今永福路。台南神�

下列頁面有用到此檔案:

詮釋資料